为你打开易学大门,解读断卦要诀《通玄赋》

六爻算卦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京房首次将卦象和天干地支相结合,开创了周易算卦的新时代。从此以后六爻一直占据了中国算卦的主流,各类关于六爻的著作也层出不穷。但是细节规则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直到《卜筮正宗》和《增删卜易》的出现,六爻规范总算有了一个标准。这两本经典也成为了研究六爻绕不开的两座大山。很多人在刚开始学习六爻的时候,在起好卦之后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断卦。其实在《卜筮正宗》里早就为初学者写好了初步断卦思路的《通玄赋》。但是由于文化断层,今人读起古文之时晦涩难懂。如今六哥不才,特地详解《通玄赋》,只为后学者能更加轻松走入易学界的大门。

为你打开易学大门,解读断卦要诀《通玄赋》

易爻不妄成,神爻岂乱发。这句话虽然表面意义不大,但实际上却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算卦当中最为重要一个原则——不戏占。只要是至诚至圣求卦,那么卦象当中一定会给你答案。古人求卦必定是有疑而占,还有一套完整的仪式。不戏占应为每一个卜者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准则。

体象或既成,无者形忧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卦象成了之后,用神和原神不出现就说明这件事情不乐观了。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简单的看法,具体的问题还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始须论用神,次必看原神。最开始一定要以用神为中心,其次就要看原神。用神衰旺和有根无根在算卦当中十分重要。

三合会用吉,禄马最为良。用神逢到三合三会就是吉,带有禄和马是最吉的。(但是在个人实际断卦中禄星和马星并没有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爻动始为定,次者论空亡,六冲主冲并,刑克俱主伤。这里所讲述的重点就是在于地支的空亡和冲刑对于卦爻的影响。空亡主落空,六冲为冲动,刑克为伤,这是基本断卦方法。

世应俱发动,必然有改张。世爻应爻都发动,说明这个事情一定是有变动。世爻应爻代表主事人和对应事物,在断卦当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断卦之人一定要重视。

龙动家有喜,虎动主有丧,勾陈朱雀动,田土与文章。这个就是在说卦中六神的基本吉凶。但是并不能完全以此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关系,详细吉凶还要结合全卦来进行判断。

财动忧尊长,父动损儿郎,子动男人滞,兄动女人殃。这一段其实就是六亲当中的生克关系。财克印、父克子孙、子孙泄兄弟、兄弟克财,每一爻旺相发动,就必然导致影响爻旺相休囚的不同。所以不可忽略之。

为你打开易学大门,解读断卦要诀《通玄赋》

出行宜世动,归魂不出疆。前面说过世爻代表本人,世爻发动,自然适合自己出行了。归魂卦代表是回归,这时候出行就不吉利了。

用动值三合,行人立回庄。用神逢到三合,外出的人就要回家了。冲是冲开,合自就有拉回来的意思。

占宅财龙旺,豪富冠一乡。这里是说财爻和青龙当旺,就是富豪之家了。青龙是光明正大,同时财爻当旺。光明正大地有钱,自然就是富豪。

父母爻兴旺,为官至侯王。父母爻是代表文书,古代做官都是科举考试。文书兴旺,利于考试,高官厚禄就不会难得。

福神若持世,官讼定无妨。世爻代表自己,福神降临,这时候官讼就没有什么妨碍了。

勾陈克玄武,捕贼不须忙。勾陈代表公门,它所在之爻如果克代表盗贼的玄武所在之爻,那肯定就不用花费大力气了。

父病嫌财杀,财兴母不长。占病对应六亲一定要强,衰弱就不容乐观了。

无鬼病难疗,鬼旺主发狂。官鬼代表病,用神不现,就代表病因不明。这样自然就是有病难医了。官鬼旺相,病情就严重了。

请看考鬼历,祷谢得安康。这个就是古代的巫医之法了,这里不做解说。

占婚兼克用,占产看阴阳。占婚以克用为主,生产男女就要以阴阳为主了。

若要问风水,三四世吉昌。这里是在说在占卜风水的时候,世爻在三、四爻是吉昌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还是要有师父教的人才能明白。

长生墓绝诀,卦卦要审详。生旺墓绝,也就是年月日时对于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初学者一定不能忽略。

读古书,基础一定要扎实。古人常常运用专业术语来代替其他一些词语,基础不扎实就容易云里雾里。还有就是要能够举一反三,“父母爻兴旺,为官至侯王”那么其它六亲兴旺又是如何呢?这些都是要能举一反三的地方。由于一些原因,六哥也不能点得太透。希望在看过本文之后对大家的断卦水平有所提高。

为你打开易学大门,解读断卦要诀《通玄赋》

通玄赋

易爻不妄成,神爻岂乱发。体象或既成,无者形忧色。始须论用神,次必看原神。三合会用吉,禄马最为良。爻动始为定,次者论空亡,六冲主冲并,刑克俱主伤。世应俱发动,必然有改张。龙动家有喜,虎动主有丧,勾陈朱雀动,田土与文章。财动忧尊长,父动损儿郎,子动男人滞,兄动女人殃。出行宜世动,归魂不出疆。用动值三合,行人立回庄。占宅财龙旺,豪富冠一乡。父母爻兴旺,为官至侯王。福神若持世,官讼定无妨。勾陈克玄武,捕贼不须忙。父病嫌财杀,财兴母不长。无鬼病难疗,鬼旺主发狂。请看考鬼历,祷谢得安康。占婚兼克用,占产看阴阳。若要问风水,三四世吉昌。长生墓绝诀,卦卦要审详。万千言不尽,略举其大纲,分别各有类,无物不包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