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歷史上有段時間元青花瓷無人知曉?

oldgeng5293465


真知堂鑑古

元青花瓷器,確實是一直不被文博界知道的,原因有好多個。

首先,明太祖朱元璋滅元之後,大力消除元代在中國的影響,基本上跟蒙古人有關的東西都被他銷燬得差不多了,所以,明初一些朱元璋功臣和王陵,出土的元青花也極少,最為著名的是湖北鍾祥的郢靖王墓出土的兩件梅瓶,一件雲龍紋梅瓶,一件四愛圖梅瓶。和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它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觀音山沐英墓。這罕見的幾件元青花,都是在朱元璋大力銷燬元代瓷器的時候,被王爺和功臣保留下來的寶物。

其次,元青花燒製時間短,僅僅只有20年,就淹沒在明末農民起義的洪流之中。當時元青花主要是出口貿易瓷,其白底藍花的顏色和彩繪,不符合元末明初士大夫的喜。


當時文獻明曹昭《格古要論·古饒器》記載:瓷器“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格古要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物鑑定專著。明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江蘇松江(今屬上海)人,生卒年不詳。該書成書於明朝洪武二十年。可見曹氏基本上生活在元末明初,他的看法說明明初這種青花瓷器還是非常稀奇的,也不符合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審美眼光。俗透了,所以,明初本來存世的元青花瓷器,應該就很少,所以,明初王陵也只出了2件梅瓶而已。


明宣德朝生產了40多萬件青花瓷,臺北和北京故宮藏品加起來也才2000件出頭,也就是說每2萬件瓷器,才有100件保存下來。保存率不到千分之五。所以故宮也沒有元青花收藏品,很正常,


第三,由於故宮沒有元青花收藏品,國內不知道有元青花這麼回事。早年流失國外的大威德瓶,也是因為琉璃廠的古玩行家都不認,才被英國人便宜買走的,所以,直到後來英人波普和霍布遜發表了研究文章,並發現了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後,元青花才被人認識。


瓷器鑑定真知堂


真正意義上的青花瓷是從元代開始並且達到了鼎盛期。這是因為青花的原料蘇勃泥青是從西亞進口來的,因為中國景德鎮有得天獨厚的瓷土和森林木材,又有燒製瓷器的傳統工藝,唐朝和元朝是對東西亞許多國家貿易開放自由,因此元青花在元代很快成熟了。到了明代宣德時期才盛行在瓷器上記年款,而且宣德年款遍器身,不侷限於器物的底部,這樣為研究古瓷器的專家帶來了非常便利和可靠斷代憑證。而宣德前的瓷器上很少有落紀年款的,因此青花瓷專業認為最早是永宣時期,因為故宮有一件青花紀年款的壓手杯。直到五十年代英國專家通過研究一對元至正年代紀字的象耳瓶,又從西亞一些國家收藏的元青花對比之後發展了論文,中國文物專家才知道元代就有了青花瓷,進一步推斷出清初洪武時期也應該具有青花瓷。因為青花瓷能在瓷器上繪畫,而且一次入窯成品,成本低又受人們喜愛,因此從元代開始就有了國產青花料,到了明清兩朝國產料更加豐富。但由於進口青花料價格當時就相當於黃金的價格,而且顏色豔,因此青花瓷以蘇麻離青料為貴。


彩雲東昇


這個問題要從幾個方面來說。

首先,元朝雖然取代了宋朝,但是延續千年的窯火併沒有就此中斷,並且元代在前朝的制瓷基礎上,品種也出現了不少創新,如卵青釉瓷,琺華彩瓷,觀音佛教瓷塑像等等。

其次,至元朝的歷朝歷代,都不推崇青花,儘管漢代時就有了原始的青花彩料,因為它不符合從統治階層到平民的審美,所以就沒有流傳開來。

真正的元青花,是東西亞文明文化碰撞的產物,是大航海時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縮影。元青花出現批量生產的年代是元至正前後,生產時間短,產量小,並且以出口阿拉伯為主,極少數青花產品被當時的富貴人家,當供器和陪葬用品。

元朝滅亡後,其實當時的瓷都景德鎮浮樑局,還有大量完工和未完工的瓷器,這些瓷器和工匠後來被朱元璋王朝收編,所以明代早期的青花釉裡紅等等都帶有元朝粗放的風格,有的很難分辯出是元代還是明代的。

因為相關信息資料的缺失,元滅亡後,直到清同治光緒時期,來自英國的古董商大維德從一家寺廟裡買了一對帶有“至正”紀年款的青花瓷器,才由此展開倒底有沒有元青花的大討論。

全世界真正系統研究元青花的歷史非常短,是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們國家是五六十年代,所以世人知曉元青花的存在,不過百年曆史而已。


春江水月傾落星河


因為沒有相應的發掘,即使出土有器物也沒有引起注意。50年代英國人在舊傢俱發表元青花後,美國人再次證明了元青花的存在,才引起中國人的注意。但是專家們說全世界只有幾十件,全在外國……!


瘋老頭子的瘋話


對,是磚家說的~只有幾十件…,餘下殘片也是磚家手裡那幾塊罷了。中國在沒元青花,即便有,也是仿品!什麼“麻倉土”,“蘇麻離青”到處都是,所以仿品多!這些磚家真正是磚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