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藝術品活起來」不能讓祖國文化丟失了!

讓“中國藝術品活起來”不能讓祖國文化丟失了!

青銅

部分領導人共同欣賞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從藝術品中汲取靈感、提取中國傳統技藝元素創作的銅器、漆器、瓷器、木雕等一系列文創精品,共同觀看中國知名藝術大師的現場繪畫。我們看到沉睡的藝術品“活”起來,跨越歷史與今人對話,感受到古老的藝術品和傳統文化接軌時代,走進兩國民眾,重新綻放活力,煥發生機。中日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交往史,文化交流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而今天,兩國在高新技術等領域有著廣闊的合作機遇。要使兩國悠久文化交流與民間友好的根基作用煥發新的活力。

讓“中國藝術品活起來”不能讓祖國文化丟失了!

青花

保護藝術品的四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一切利用都要以保護為前提。任何一種利用都不能破壞藝術品、損害藝術品,對藝術品做到最小干預,儘可能創造有利於保護的環境條件。第二個原則是,一切利用都要建立在對藝術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深入研究、準確把握的基礎之上,有利於增進對藝術品的正確認識和深入理解,藝術品的經濟、環境等其他價值的利用都要堅持文化價值優先。第三個原則是,一切利用都要以服務公眾為目的。藝術品總體上講是公共文化資源,藝術品事業也是公益性文化事業。任何一種利用,都應該是面向社會的、服務公眾的,而不是為私人或特定人群服務的,不能搞私人會所。第四個原則是,一切利用都要尊重科學精神、遵守社會公德。藝術品的利用應該引領社會風尚,傳播正能量,不能搞封建迷信,不能給偽科學提供舞臺,不能搞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

銘刻歷史、傳承文明。我們講中華文明5000年綿延不斷,講中華文明起源由一元說到多元說,再到滿天星斗、多元一體,依據的就是考古發現的藝術品。藝術品工作不但收藏曆史,而且也為未來收藏今天,成為把今天告訴未來的歷史見證。

讓“中國藝術品活起來”不能讓祖國文化丟失了!

哥窯

關於藝術品資產化,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必須澄清。藝術品資產化不等於把藝術品作為商品一賣了之。資產化的內涵不是出售,而是對所有權權能進行分解並讓不同主體來履行相應的權能,如有限制的使用權、開發權和收益權。藝術品所有權權能的分解可以讓更多社會主體參與進來,從而形成一種開放式的藝術品保護利用新格局。只要監管到位,資產化體制機制設計合理,藝術品部分權能轉讓可以達到更好保護藝術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增強文化自信的目的。當然,藝術品資產化涉及到藝術品管理體制的全方位改革,會觸動其權力和利益。沒有壯士斷腕的改革精神,此事是做不來的。

藝術品資產化,首先需要正確看待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藝術品的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並不相互排斥,是可以相互促進和轉化的。對於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來說,藝術品經濟價值是其歷史文化價值的媒介,會大大提升後者的傳播力度,進而影響教育更多的人。實現藝術品經濟價值則有利於其歷史文化價值的激活、提升、轉化、外溢與共享。因為要發現藝術品的經濟價值,必先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精神產品的消費是以藝術品歷史文化價值內涵為支撐的。“讓藝術品活起來”,不僅是讓藝術品的歷史文化價值“活起來”,也需讓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活起來”。藝術品經濟價值的實現,可以讓藝術品自身擁有造血功能,從而真正的“活起來”(利用)並可持續的“活下去”(傳承)。

在全球化時代,我國要從藝術品大國、文化大國變成文化強國,必須讓中華文化走出去。資產化不是把藝術品賣出去而走出去,而是通過創新傳播方式讓藝術品歷史文化價值走出去,走向群眾、走向世界。從歷史上看,世界文化傳播除了戰爭以外,最重要的傳播方式就是商業貿易。正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全球範圍更廣泛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市場化不只意味著金錢,更意味著開放與交流、活力與延續。我國因市場化改革而得以發展,文物也可因資產化改革而得以激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