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商機:2018年如何去賺美國人的錢?


當美國人回首2017年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津津樂道於日食護目鏡,或者得知賈斯汀·比伯有時還會用西班牙語唱歌。而彭博社的經濟研究團隊,試圖在這種回憶間找到反映年度經濟形勢的社會流行趨勢,並分析它們對2018年的意義所在。

【 1、發酵茶與獨角獸星冰樂 】 今年,潮人和瑜伽愛好者對4美元的瓶裝發酵茶趨之若鶩。星巴克迷們則熱衷5美元一杯、限時供應的獨角獸星冰樂。你或許會疑惑這與經濟有什麼關聯?民眾熱衷於追逐這類小奢侈品,反映了經濟形勢的強勁支撐了需求和支出,但也顯示消費者在買房等大額投資方面可能減少,這種現象如果成為趨勢就可能引人擔憂了。

【 2、豪宅與媽媽的地下室 】 這是千禧一代悄然開始購房的一年。不過,更年長的千禧一代不願意搬出父母的住所。2018年,初入樓市的買家將面臨兩大障礙:一方面便宜住宅的存量有限;另一方面中位數的房價上漲速度比通脹快。除非他們打算直接從父母家搬到豪宅,否則這個矛盾可能會是個問題。


【 3、勞動力市場的拉鋸戰 】 今年勞動力市場極為緊俏,薪資調漲卻很慢。美聯儲褐皮書顯示,僱主可能一直在提供非工資性福利和津貼來代替加薪,他們認為這可以讓公司文化得到“提升與實現”。2018年的關鍵問題是,他們是否得給員工來點真金白銀。

【 4、網購一切與低通脹之謎 】 目前20%的核心零售都是線上交易,這或許是造成今年通脹低迷的因素。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容易比價,進而挑選最便宜的商品,這可能限制公司的定價能力。美聯儲官員對“亞馬遜效應”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通脹持懷疑態度,但這場爭論必然會持續下去。

【 5、健身熱與非生活必要支出 】 儘管美國人在網上撿便宜,但是在健身方面卻毫不吝嗇。他們把買書或紙巾上省下的錢辦理了健身俱樂部的會員卡。而且,這一類對非生活必要服務的支出熱情,並不僅限於槓鈴與健身房裡的單車,已經惠及金融服務與醫療保健等產業。


【 6、一起去度假吧!】 還有其他跡象表明經濟的強勁正在轉化為存款餘額下降嗎?有,人們正在度假。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居民去年創下了8,020萬人次的出境旅遊紀錄高位,比2015年增長8%。隨著旅遊市場的升溫,旅遊網站Kayak的熱門目的地包括哈瓦那,雷克雅未克和奧克蘭。

【 7、快樂無敵與股市連創新高 】 快樂是Instagram今年十大主題標籤之一,美國人的樂觀情緒並不只體現在社交媒體上,還體現在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方面。人們廣泛感受到經濟增長,消費者信心超越了經濟衰退前的水平,股市全年連創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