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知而行
希特勒的政策一點都不新鮮:五年計劃和以工代賑。
五年計劃抄襲蘇聯,以工代賑抄襲美國。
五年計劃
我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很熟悉吧,到今天我們還是採取五年計劃,每隔五年發佈一次一個總綱領,這玩意是蘇聯人發明的,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
希特勒在1933年的時候就說要搞個“四年計劃”用來消除失業,到1936年的時候希特勒又提出了第二個四年計劃,讓工業和工業原料自給自足,1940年的時候希特勒再次搞出新的計劃,由於那會在打仗,所以主要目標針對於戰時工業的替代品。
由於五年計劃每個中國人都熟悉,所以我不多闡述了。
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是羅斯福發明的,30年代是美國大蕭條的年代,有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是失業比較多。
第二個是失業的都是年輕人。
年輕人無所事事,會導致各式各樣的問題,暴亂什麼的,當年美國社會一片混亂,必須把這些滿腔熱血,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從社會中隔離出來,否則會引發更大的問題,同時最好能為美國未來的發展提供一系列助力,這個就是以工代賑。
簡單的說,就是把棒棒的美國小夥子發配到美國邊疆地區去修路,架橋,今天你看到的美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大部分都是那個時代修的,當年修的實在太多導致不少美國高速公路實際上被廢棄了。
希特勒走歪了路
希特勒搞了五年計劃,搞了以工代賑,德國失業人口急劇下降,但問題是希特勒有個方向出了問題:他把相當多的精力用到了軍工業上,而不是像美國人一樣拼命修建基礎設施。
一車一車的彈藥,一批一批的槍支大炮被生產出來,失業率是沒有了,但是這些彈藥和大炮怎麼辦?放在倉庫是要發黴的,必須要消耗吧。怎麼消耗?打仗。
當德國佔領一個國家以後,再在佔領的國家裡面大肆掠奪,比如說法國,德國人曾經對法國強制性兌匯,實際上就是搶劫法國人,一批一批的財富從國外拉到了德國。
嚐到甜頭了吧,嚐到甜頭怎麼辦?當然是繼續生產軍火。
繼續生產軍火,就得繼續打仗。
繼續打仗,再掠奪,再繼續生產軍火,以此循環。
直到碰到一個硬的不能再硬的骨頭-----蘇聯,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實在跟不上了,轟然倒地,可以說納粹的命運就在戰爭上,只要它停止了戰爭,它的末日就到了。
這就是納粹經濟學給我們的教訓。
李建秋的世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對於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人而言,希特勒是名符其實的英雄,正是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德國迅速從經濟危機中恢復國家,比美國更早地實現了經濟的正常化發展。不僅如此,希特勒還將德國的經濟實力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德國民眾的社會福利水平獲得了較大的提升,這使得希特勒成為整個德國人民的偶像。
那麼,希特勒採用了什麼恢復和發展經濟的手段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洗劫猶太人,宣揚日耳曼優秀種族論
作為沒有國家的民族,猶太人一直在歐洲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一方面,他們頭腦精明,賺取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揮金如土的富人階層;另一方面,由於猶太教和基督教固有的矛盾,猶太人不為歐洲各國所容。
正是利用歐洲各國這樣的心理,希特勒鼓吹日耳曼優秀種族論,成功地將德國民眾煽動起來了,以多數對抗少數,猶太人遭到德國政府的洗劫。
通過剝奪猶太人的政治、經濟權利,禁止猶太人從事各項社會工作。將猶太人掌握的大量財富收歸國家所有。希特勒的舉措幫助德國洗劫了猶太人近60億美元的財富,這使得德國擁有了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正是利用了整個歐洲人對猶太人的戒備,希特勒洗劫猶太人時,猶太人無力反抗,只能成為刀俎上的魚肉。
獲得大量資本的德國政府得以大量發行債券,人工干預製造德國國內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導致馬克大量貶值,極大地刺激了德國的出口。在出口的刺激下,德國的社會生產力迅速恢復!
2、統一德國民眾的思想,確立獨裁統治
一戰戰敗後,英法等列強確立了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發展進行了種種限制。
希特勒上臺後,不斷鼓吹日耳曼優秀種族論,激起德國民眾的仇恨,綁架了德國人民的意志。
因為在經濟危機中,魏瑪共和國不能有效應對,反應遲緩導致德國遲遲不能擺脫經濟危機,希特勒趁機取消了失去作用的議會、工會等,並取締了反對黨。這樣,希特勒就成為國家唯一的元首,開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
希特勒獲得了獨裁的權力後,為後面推行一系列經濟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全面軍事化,推出“四年備戰計劃”
德國和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走上了一條軍事擴張的道路。
在德國深陷經濟危機的時候,希特勒上臺,開始推行其全面軍事化道路,全面軍事化的意思就是傾全國之力發展軍事力量,包括髮展槍炮等軍工產業,擴充軍隊規模等。
從1936年開始,希特勒拋出“四年備戰計劃”,即用4年時間,實現德國的全面軍事化。
希特勒的全面軍事化有幾個好處:
一是擴軍適應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宣揚的“擴張領土”和“拓展生存空間”的需要;
二是軍隊規模的擴大吸引了大量的失業人員,這種辦法我國北宋時期也曾經使用,不過希特勒的手段更加極端;
三是刺激軍工業的發展迎合了容克資產階級,有利於希特勒推行國家壟斷主義;
四是和平時期的全面軍事化省去了戰時動員的環節,一旦德國的和平擴張遇到阻礙,便可以迅速訴諸武力。談不攏就搶,全面軍事化將德國推向了法西斯的不歸路;
事實證明,“四年備戰計劃”取得較大的成功,正是由於全面軍事化,德國的失業率迅速下降。同時,德國獲得了突破凡爾賽體系約束的能力。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
4、以工代賑,提高社會消費能力
全面軍事化可以吸納大量的年輕人進入軍隊,減少失業人數,但是對於那些不符合參軍條件的人而言,溫飽仍然是大問題,在這樣的條件下,希特勒退出“以工代賑”政策。
以工代賑在羅斯福新政中有明確體現,就是政府投資大型公共工程,創造工作崗位,吸引大量失業人口進入該行業,從而有效降低失業率。
希特勒的以工代賑取得良好巨大成果,1932年在德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即波恩—科隆線高速公路,修建高速公路作為希特勒的社會救濟項目,使更多的失業人口獲得了養家餬口的途徑。到1945年,德國已經修建完成了4000公里的高速公路歷程。要知道,今天的德國高速公路也不到13000公里!
通過以工代賑,德國的硬件設施獲得巨大飛躍,創造了更大的社會財富,幫助德國緩解了經濟危機。
5、發動戰爭,掠奪別國財富
德國的全面軍事化以及以工代賑發展大型工程,是建立在德國的超前消費上的,因為德國即使洗劫猶太人,也是無法滿足德國社會的巨大消耗的。
為了推進軍事化,希特勒不惜以政府擔保,向德意志銀行借款,獲得了更多的資金。隨後德國將這些資金投入到軍工產業中,用於擴大再生產。
希特勒這樣做產生了兩個後果:
一是希特勒借了銀行的錢,需要想方設法地還,在沒有其他途徑的情況下,只能通過賴賬和對外搶劫;
二是擴大再生產需要更大的原料市場和商品傾銷市場,這就要求德國必須不斷向外開拓。國民政府和德國的“黃金十年”正是在這一時期走向了高潮。
除了發展國民政府這樣的合作伙伴,希特勒將主要目光用在了鄰國身上,先吞併奧地利,隨後兼併蘇臺德。
通過兵不血刃的方式,德國大面積擴展疆土。但是,在德國向波蘭提出領土要求時,以為有英法等後臺的波蘭斷然拒絕了希特勒,惱羞成怒的希特勒隨即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可以說,希特勒的種種措施對於德國的經濟迅速復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希特勒時期,汽車作為奢侈品走入了平民百姓的家中,德國的社會福利水平獲得了一個較大的提升。
那麼,希特勒的措施對現代社會有什麼啟示呢?
啟示就是:敬而遠之!
因為希特勒的手段雖然高效的,但是其本質是反人類的,特別是發動戰爭掠奪周邊國家,是導致德國成為二戰策源地的最主要因素,這樣的發展模式是可怕的,也是註定不能被接受和容忍的!
而且,雖然看起來德國的失業率下降,社會充滿活力,但是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他的透支式的發展模式註定要不斷地“拆東牆補西牆”!中間環節一旦出現資金斷裂,勢必會導致整個帝國資金鍊的斷裂,這和龐氏騙局的模式很相似。
最後,希特勒的全面軍事化手段,雖然高效,但是將大量社會資源投入到軍事發展上,勢必會導致軍事領域的飽和。飽和後的德國只能對外發動戰爭,而且,因為大量社會資源被吸納,人民的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概括起來,希特勒發展經濟的手段短期內可能讓德國嚐到甜頭,但是長期來看,這無論對德國還是對世界而言都是災難!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