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條鋼」還是很「火」?各地大顯身手齊滅「火」

“地條鋼”還是很“火”?各地大顯身手齊滅“火”

近日,“地條鋼”又雙叒叕出現了。

國家嚴厲遏制新增鋼鐵產能,全面取締“地條鋼”生產行為,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神奇的是,“地條鋼”問題反反覆覆,清而不“絕”。

什麼是“地條鋼”呢?

“地條鋼”形象化的稱呼來源於小鋼鐵企業採用模鑄工藝生產出來的長度一米二左右的條形鋼坯。此鋼主要特點是以廢鋼鐵為原料冶煉而成,不能有效地進行成分和質量控制。

外觀上表現出和普通鋼沒有差異,但質量經不起考驗,用手一扳就會變形,從1米多高的地方掉下去就能斷成幾截。試想一下,這種鋼若用於建築建造,細思極恐。

“地條鋼”,真是百害無一利。

市場被擾亂了。經濟學上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沒有質量保證的地條鋼冒充正規品牌流入市場,市場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李鬼”冒充“李逵”,橫行市場的怪象。

環境也汙染了。生產地條鋼的企業,劍走偏鋒,往往設備簡陋,不重視環保設備和措施。煉製每噸“地條鋼”所消耗的電量高達700—800千瓦時,對於資源環境的危害也不可小覷。

建築安全隱患上升了。地條鋼產品直徑、抗拉強度等不符合國家的標準,大部分存在脆斷的情況,以次充好進入到重點工程中,冒充高強度抗震鋼筋,建築工程的質量問題令人堪憂。

“地條鋼”生產銷售層出不窮,打而不絕為哪般?

地條鋼從2002年起就是國家要求淘汰和嚴厲打擊的對象。但是,仍屢禁不止。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監管難度大。一來,“地條鋼”從表面看和正品鋼材沒什麼區別,但是物理指標會有很大差別,所以市場上經常會出現盤螺、小螺紋之類的地條鋼產品。因為這些產品一般都用在承重不高的地方,所以才有人會鋌而走險;二來,“地條鋼”生產門檻低,隱蔽性強,產能小的中頻爐不過十幾萬元一臺。正因為有監管難度,政府應該更加重視。

企業一味追求利益的衝動。目前鋼鐵行業水平較高的企業生產一噸鋼材的環保成本在200元左右,水平一般的也超過120元,但一些“地條鋼”生產幾乎沒有什麼環保投入。成本降了,價格就能定得更低,市場“競爭力”就強。

近日,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打擊取締“地條鋼”、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的決策部署,各地掀起了熱火朝天的檢查和排查工作,各種策略措施齊上陣。

2018年5月29-31日,河北省視頻監控、衛星定位嚴防“地條鋼”,鋼鐵冶煉設備都被裝上了攝像頭,隨時隨地監控,堅決堵住已化解產能復產的“漏洞”。

2018年5月29日,福建省龍巖市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工作,保持高壓、“零容忍”態勢,做到馳而不息、常抓不懈;進一步壓實責任、落實“周巡查、月彙報”等制度;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確保打擊“地條鋼”工作做到“全方位、無死角”。

2018年6月3日,湖南省對全省範圍內“地條鋼”生產企業有獎舉報,可獲1萬元以上獎勵!

2018年6月4日,威寧自治縣多舉措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一經發現“地條鋼”生產、銷售和使用,堅決做到徹底拆除並銷燬工頻爐、中頻爐主體設備,徹底撤除變壓器,徹底切割拆除塵罩,徹底拆除操作平臺及軌道“四個徹底”。

2018年6月5日,天津市濱海新區新北街開展專項行動,推行“三表一書”制度,即:三級聯籤表、中(工)頻爐使用企業彙總表、重點監控區域和企業目錄表、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承諾書;開展“精細化”整治,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進行明查暗訪,綜合分析用電量異常的企業名錄,將臺賬內企業列為重點甄別對象,甄別是否存在疑似鋼鐵冶煉項目,並逐一核實情況,形成常態化監控。加大舉報獎勵宣傳力度,動員各界力量參與地條鋼治理。

2018年6月6日,成都:有效舉報“地條鋼” 將獲2萬元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