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陳凱:變與不變,利己與利他

大家说|陈凯:变与不变,利己与利他

陳凱

中南置地董事長、上海菩悅資產創始人

(6月15日下午第七期易居沃頓實戰研修項目課題發佈會發言)

大家说|陈凯:变与不变,利己与利他

/

有所行動

擁抱變化

才能走向升級發展的勝利

我想說的,無非是對過去的一些總結,對未來的一些展望。

變化,是大家都在面臨的事情。面臨的既然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就要善於做他人沒有做到的事。

— 壹 —

現在頭部企業已經快要接近一萬億,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6.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7.7%, 2017年的商品房成交量到達了歷史最高點。

更關鍵的是,區域市場一直在變。對開發商而言,這面臨一系列路徑選擇的問題,繼續堅持在一二線嗎,還是去三四線?還是五線?如果要堅守一線,怎麼做?

我們大概估算一下量。廣東市場有1.9萬億,長三角3萬億多一點,珠三角、長三角加在一起有5萬億左右。

我們換一種算法,如果能做區域的頭部房企,比如能切到廣東蛋糕的10%,那就是1900億,夠大吧,幹嘛要搬到上海來?要不要全國化?

整個市場在不斷髮生大的變化。我們一定要有所行動,擁抱變化,才能走向升級發展的勝利。

中國房地產前十強,數數總部在上海多還是深圳多,總部還要不要搬到上海來?我覺得這個觀念得變,此起彼伏。

我認為市場在變,客戶在變,中國的人口政策起非常大的作用,大家不要小看人口政策,我看到一個材料是90後比80後少了五千萬人,00後再少兩千萬,他們的行為路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這樣的客戶面前,傳統的三房兩廳兩衛要不要變,我覺得應該變。

— 貳 —

但是沒有一個地產商大膽變,可能這一代沒有主流,或者當他們生活面對現實的時候沒有選擇,這個可以變,變得有多大,可以研究一下。

我們的商業模式在變,他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以後,我覺得家裡的廚房會越來越小,家裡的客廳也會越來越小,很多功能都放在一起,產品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社區配套也會有很大的變化。對於客戶的研究,我們可以再深入一些領域。

競爭格局會變,最近開始研究互聯網一些東西,發現互聯網第一名有70%的市場份額,第二名20%,剩下的10%,這個市場份額會不會在地產圈實現呢?也許有可能。

再說一個盈利能力的細分,傳統的開發商我認為將來會演變成四大塊,投資、開發、運營、服務,你買地本身是投資行為,大家就可以想想,在前面三個領域,你們擅長哪塊,靠什麼掙錢。

投資就是投資的能力,開發才是高週轉,好產品本身意味著在週轉的成本之間,要把產品做好,可是得省錢,現在限價了,你還能做好產品嗎?

開發是個苦活,我們全是高週轉低成本的模式在走,從我經歷幾個企業來看,我自己內心深處把自己當開發商沒有把自己當投資商,投資的基本屬性是什麼?低買高賣,金融屬性是拿到錢,掌握好的節奏,就這麼簡單,可是你能拿到錢嗎?拿不到錢能踩對節奏嗎?踩不對只能等。

重資產、輕資產最大的不同是重資產給自己掙錢,輕資產是讓別人升值,升值以後分點盈利給你,要有這種心態,要有利他的心態,未來估值才會越來越高,當然要有規模,沒有規模不行。

我堅持做開發,其實一個人一生能夠堅持做一件事情,做透,已經很不容易。

— 叄 —

市場的變化我們是被動的,監管的變化我們也是被動的,但盈利能力、但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分配體系等變化都是主動的,每個企業怎麼變,這是有學問的。

組織和文化,組織裡面現在肯定是扁平化會越來越多,至於多扁平,因人而異,現在有集團、區域、城市、項目,四級,傳統企業四級。你可以扁平到總部,城市、項目,三級。

你也可以再極端一點,現在好像沒看到,但是我認為有可能。

我覺得需要有一些灰度空間給員工,除了物質應該有精神層面的發揮,讓不想來的人來了,想走的人不走了。

企業裡面留住人有兩條。安全,企業是安全的,不會出事或者說企業要倒閉。第二個公平,企業是公平的,很多時候要達到公平的狀態,某種程度上這兩者做到了,會讓一個人覺得在企業願意待。

— 肆 —

2012年的時候,我把“戰略五步法”梳理了一下,那年提出的高週轉、低成本,沒有搖擺過,我們走出來了。

當年我們選非常好的五個城市:上海、蘇州、杭州、福州、廈門,這五個城市可以做到五百億,後來很多頭部房企在這五個主力城市都做到了。但接下來可能不能這麼選城市。我覺得回顧一下自己這麼幾年,五步法基本上還是堅持在做。

但接下來不能這麼選城市,我覺得回顧一下自己這麼幾年,這一點上五步法基本上還是堅持在做。

不變在哪裡呢?創新肯定是不變的,必須創新,最近思考比較多的,主要在中南的創新,把傳統的開發商分解成投融管退的基金思路在嘗試,還有一個就是客戶至上不能變,客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這個不能變。

戰略環境正在急劇變化,其中有質變也有量變,有漸變也有突變。

提高思維的預見性,這才是今天房企升級發展的關鍵詞。

/ END /

大家说|陈凯:变与不变,利己与利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