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文/本刊評論員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歷史性判斷。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這一重大判斷進一步明確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進而作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這對煤炭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根本要求。

近兩年來,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深入推進,煤炭市場供需實現了基本平衡,煤炭價格理性提升,企業經營狀況有所好轉。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全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行業經濟效益雖有所好轉,但扭虧尚未脫困,資金鍊緊張、債權債務處置困難、人員安置等問題依然突出,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益亟待進一步提高。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傳統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煤炭行業需著力破解的時代課題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強化結構性優產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正朝著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的發展方向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亦被外媒稱為中國經濟提質的“獨門絕技”。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7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減少到7000處左右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煤炭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深受關注。《國務院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要求,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兩年來,全煤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取得高度共識,推動去產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年底,全國煤礦數量將從2015年的1.08萬處進一步減少到7000處左右。有關人士預測,我國煤炭去產能任務有望在2018年基本完成,或有可能提前完成。

然而,當前煤炭行業相對落後產能依然較多,結構性去產能任務艱鉅。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30萬噸及以下小煤礦仍有約3500處,產能約為5億噸,這些煤礦產量佔全部產量的10%左右,安全事故佔比卻在50%以上。在全部煤炭生產能力中,達到一級安全質量的標準化煤礦只有18億噸,不到有效在產產能的一半。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從總量看去產能進展順利,但煤炭行業相對落後的產能仍然較多,結構性去產能的任務仍然艱鉅。今後一段時期將是煤炭產能有增有去,先進產能有序增,落後產能有序去的格局。全面提高煤炭供給體系質量,要主動從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優產能,從退出轉向進退並重。通過先進產能有序地增,實現落後產能儘快地退,既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又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被關閉的四川瀘州維新煤礦

由此可見,強化結構性優產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煤炭行業去產能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和主攻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落後產能應去盡去,實現“精準”去產能,維護煤炭經濟平穩運行。

堅持依靠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煤炭工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煤炭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近年來,煤炭行業積極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在推進大基地、大型現代化煤礦、千萬噸礦井群建設的同時,著力推動煤機裝備製造業發展,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礦井的科技裝備水平,促進煤炭生產由機械化向現代化、智能化生產轉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全國已經建成了神東、陝北、大同礦區為代表的億噸級礦區和千萬噸礦井群,建成了大型現代化煤礦1200多處,建成“有人巡視、無人值守”的智能化開採工作面47個,煤礦現代化水平及發展效益大幅提升。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陝煤化集團黃陵礦業一號煤礦職工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開展智能化採煤作業.

當前,以智能化、信息化、大數據、綠色化為特徵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正在興起,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正在並將持續改變世界能源和產業格局。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為煤炭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機遇。

煤炭行業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與煤炭經濟深度融合,以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開採和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為主攻方向,加快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突破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以煤炭智能化開採為龍頭,提高煤機裝備製造水平,加快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因素。煤炭行業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行業領軍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支撐煤炭轉型升級發展。

要以煤炭產業鏈延伸發展為導向,加強煤炭下游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用途研究,創新煤炭上下游科技合作模式,形成創新合力,引領煤炭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向技術密集型發展轉變,培育新的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促進煤炭由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邱集煤礦表彰技術創新能手

總之,煤炭行業要深入研究新一輪技術革命發展的前景、變化特徵,深入開展煤炭開採智能化、利用清潔化、管理信息化和人才戰略研究,以大數據化、信息化為支撐,引領煤炭工業科學發展方向,培育創新發展新動力。

踐行能源革命戰略,提高煤炭綠色發展水平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導下,我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了神華國華台山電廠、舟山電廠、華能玉環電廠、浙江能源嘉興電廠、六橫電廠等一批高標準的燃煤超低排放發電示範工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達到或低於燃氣電廠的排放標準。截至2016年底,全國燃煤電廠已完成超低排放技術改造3.2億千瓦,佔全國燃煤電廠總裝機的1/3。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燃料的燃燼率比普通燃煤鍋爐提高2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排放指標低於國家標準。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神華集團國華電力公司

在今後的發展中,煤炭行業要切實踐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大力提升清潔、低碳發展水平。要深入研究推廣應用綠色開採和清潔生產技術,控制和減少地表損害,以最小的生態擾動獲取最大資源收益。倡導原煤全部入選,推進煤炭分級分質利用,加快煤層氣開發利用,加大礦區生態環境恢復與治理力度。要加大宣傳和技術推廣力度,在落實國家有關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政策的基礎上,重點推廣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技術,著力解決散煤清潔燃燒問題。

要深入研究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問題,加強原料煤與氣化爐的適應性研究,推動系統優化集成、技術升級,提高現代煤化工項目運行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把握現代煤化工發展方向,推動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示範工程建設,形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煤炭供應保障體系,構建資源、環境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提升煤炭工業的能源保障能力和發展質量及效益。

煤炭工業: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

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總之,摒棄陳舊思維模式,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從拼“產量”到拼“質量”,著力推動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切實踐行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體現,也是煤炭行業擺脫困境步入科學健康發展之路的關鍵所在,更是國民經濟穩健運行的客觀要求和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