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的70年集郵情結

八旬老人的70年集邮情结

錢德孚老人介紹《慶陽集郵》 實習生 路世玲 攝

慶陽網訊(實習生 路世玲 記者 祿永峰)有人說,想要在一個行業幹出點名頭,必須有沉浸其中十年以上的決心和毅力。

錢德孚,慶陽一位普通八旬老人,堅持集郵七十載,傳播集郵文化數十年,在方寸之間塑造了浩瀚的精神世界。

對錢德孚而言,集郵可以探索大千世界,欣賞祖國的秀麗風光,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更是諸多重大歷史時刻的窗口,見證祖國的發展與繁榮。

受父母影響,9歲開始收集郵票

今年80歲的錢德孚老人,祖籍江蘇武進,是隴東報社的退休幹部。見到錢德孚老人,他身板挺直、思維敏捷,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小10多歲。“集郵給我帶來了樂趣,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老人高興地說:“這些年依然在堅持,不服老,感覺自己越來越精神,這些主要得益於我的集郵愛好。”

錢德孚小時候跟隨父母生活在上海,上海是中國集郵文化的發祥地。錢德孚的父親從事印刷行業,他經常會收到一些集郵愛好者的郵票,積少成多,那些郵票大多都是清代的,收集比較齊全,成為他們家一份頗有文化和歷史價值的收藏品。遺憾的是,1937年,日本轟炸上海,父親保存的大量郵票在戰亂中被損壞,所剩無幾。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除了郵政部門的集郵櫃檯、商店以外,上海街邊的郵攤是上海老集郵愛好者最喜愛的地方。

“9歲那年,有一天,父親鄭重其事的把我叫到跟前,小心翼翼地打開一本舊書,將帶著油墨味清香的一些小紙片輕輕放在我的手掌心,讓我欣賞。”後來,錢德孚才知道,父親讓他欣賞的那一張郵票,是“大清蟠龍”郵票。這枚郵票發行於1897年10月1日,是中國郵票史上首次由皇帝親自御批的郵票,其整體佈局採用了滿滿堂堂、中心取圓、局部透白、四角襯花的傳統技法,即先在整個畫面的構圖中心打出“米字格”骨線,然後以四角為旁襯,突出中心的“團龍”。

從那時起,錢德孚對郵票一見鍾情,花花綠綠的郵票讓他愛不釋手。他覺得郵票太神奇了,方寸之間,可以讓人學到很多知識。就這樣,9歲的錢德孚便對郵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郵票貼在信封上的作用有了初步瞭解。父親贈予他的那一枚“大清蟠龍”郵票,便是錢德孚人生中的第一枚郵票。

1956年,為支援西北,錢德孚從江南水鄉來到甘肅蘭州,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學習,之後便紮根在了革命老區慶陽,那一張“大清蟠龍”郵票也就一直跟隨著他。“其他的東西可以丟,但唯獨這張郵票不能丟,因為它是父親送給我的,對我來說意義不同尋常。”錢德孚說。

和猴票失之交臂,成為人生一大憾事

紮根慶陽幾十年來,錢德孚在姐姐錢成進、兄長錢中孚、小弟錢國孚的支持下,漸漸把集郵當成了一種愛好並堅持了下來。

1982年,深受著名集郵家趙善長感染和教導,錢德孚正式加入了全國集郵愛好者隊伍。這些年來,他收集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老郵票、特種郵票和部分解放區郵票,頗有紀念意義。

在錢德孚的記憶裡,集郵這麼多年,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果斷地買下一枚猴票,與猴票失之交臂。1984年,他和愛人同行去西寧,當地人都流行買猴票,一張20元錢,他和愛人每人每月的工資30元錢,還要供兩個孩子上學。“這個價位的郵票對我家來說,就是一個奢侈品。”錢德孚告訴記者。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猴票漲到200多元,到2000年前後,郵市低潮時漲到1500元,錢德孚卻一直沒買,眼睜睜看著價格一路跳過4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元的高價,總覺得那是瞎漲上去的。後來漲到12000元了,看樣子還有漲的苗頭,就這樣,徹底斷了他買猴票的念想。

“我從事集郵行當,主要側重於宣傳與研究,宣傳了集郵,就相當於宣傳了國家發展和紅色慶陽。”錢德孚指著一張粘貼“習仲勳同志誕辰一百週年紀念”郵票的信封告訴記者,“習仲勳同志任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黨團書記,足跡踏遍了正寧縣、寧縣的溝溝窪窪,可以說這張郵票是與紅色慶陽聯繫最為密切的一張。”錢德孚說,“郵戳的日期和郵票發行的日期同屬一天,將有趣的數字應用在郵友的交往中,增添了集郵的樂趣。”錢德孚告訴記者,像這種做法,他還會延續下去。

“通過郵票展示慶陽文化特色的郵票,獨此一張,其生動逼真地再現了習仲勳同志為革命捨生忘死、鞠躬盡瘁的一生,也記錄了慶陽深厚的歷史文化。”錢德孚說。

退休編“郵報”,三獲全國郵壇先進

退休後,錢德孚放棄休息,全心撲在集郵事業上。“一個個集郵作品,就像是自己帶出來的孩子,吃喝拉撒,酸甜苦辣,這是集郵人的艱辛,也是難得的幸福。”翻開他主編的《慶陽集郵》,錢德孚如數家珍。

據瞭解,從1985年至今,錢德孚在市(地區)集郵協會副會長崗位上,一干就是34個年頭,在全市各類集郵活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把郵協的工作當作事業來幹,在慶陽集郵文化方寸世界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業績。1985年至1994年,他和郵政人、集郵同仁一起,籌辦市(地區)、縣級集郵協會;1990年6月到7月,慶陽地區五單位舉辦“慶陽地區首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集郵知識大賽”,他率先把“三熱愛”主題思想融進集郵領域;1998年退休後,他負責編輯《慶陽集郵》,贈予全國集郵愛好者交流傳閱,不斷地去探索宣傳集郵文化的新路子……

針對集郵中存在的重票輕戳現象,作為編刊人,他不惜版面,推出了“抗震救災戳專版”,設置“八方郵訊”側重報道各地集郵活動中設計、啟用的紀念郵戳、風景郵戳、紀念圖章等,讓讀者從多角度領略郵戳之美,體驗集郵樂趣。在方寸天地裡,錢德孚起草了享譽郵壇的《常州宣言》,提出了“九多九少”,錚錚有聲,除了慶陽常州兩方郵政郵協、郵報郵刊的大力支持外,更表達了他追求實現一代郵人和諧之夢的願景。

2008年12月18日,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他創意策劃了《改革開放三十年與集郵》特刊,受到集郵界的高度重視。至今,他三次獲得“全國集郵先進個人”稱號,成為甘肅省獲此殊榮最多的人。

集郵七十載以來,錢德孚結識了一大批天南地北的郵友,他們通過書信的方式交換郵票、交流文化,有時還會幫忙去當地郵局加蓋郵戳。“有些人喜歡花錢買郵冊,但我還是喜歡收集一張張蓋戳的郵票。”如今,書房的書架、櫃子、床頭,到處都是錢德孚老人收集的郵品。

網絡文化盛行的今天,信件往來已經是一種式微的通訊方式,集郵也變得越來越小眾。但郵票伴隨著錢德孚一路成長,早已如同親人一樣。對這位老人來說,集郵是生活,更是寄託,他願一輩子徜徉在集郵“王國”,享受樂趣。

採訪中,錢德孚告訴記者,《錢德孚集郵文集》將於近日開印,這將是他對自己集郵文化生涯的最好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