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蕭野

【在四川九龍縣、康定縣、雅江縣和木裡縣4縣的雅礱江河谷地帶部分區域內,殘存分佈著我國特有種——五小葉槭。這種植物因有五片分裂開來、形似雞爪的小葉片而得名。它們葉形獨特、樹冠高雅,一年四季的色彩由綠變黃,再由黃變紅,被稱為“與紅楓並列的世界兩大觀賞楓樹”。然而,二者的命運卻大相徑庭:紅楓自發現以來得到各國園藝界的重視,已培育出千餘個觀賞品種;而五小葉槭在國內園藝界卻鮮有人知,這種落葉喬木目前僅餘500多棵,屬於極小種群,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裡已列入“極危”等級。】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與血皮槭“寫真”,二者均是重要的觀賞樹種。

5片變色葉和翅果是形象招牌

青海省尼彥納克山與冬拉岡嶺之間,冰雪融水集成細流,流入其東南方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從這裡起,它被稱為“雅礱江”。雅礱江在連綿不斷的峽谷中咆哮著,最終注入金沙江。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奇特的氣候條件,使雅礱江流域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寶庫。《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裡的“極危”物種五小葉槭就生活在此。

五小葉槭因有5片分裂開來的小葉片而得名。獨特的雞爪狀葉形和秋季絢麗多變的色彩,使它成為全球植物學家和園藝學家關注的對象,有人稱它為“與紅楓並列的世界兩大觀賞楓樹”。它是槭樹科落葉喬木,可長成10米高,但多長到四五米高。全球槭樹科植物約200種,主要分佈於北溫帶,主產地為我國和日本,我國有150種以上,廣佈於南北各省,但分佈中心為中部或西部,有些槭樹是良好的木材用樹,有些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有些可作為廕庇樹和觀賞樹,五小葉槭就是稀罕的觀賞樹。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是稀罕的觀賞樹

五小葉槭的樹皮呈深褐色或灰褐色,常常裂成不規則的薄片並脫落。它們的小枝呈圓柱形,無毛;如果是當年生的小枝,呈紫色,若是多年生的小枝,則呈紫褐色,老枝條接近褐色。它們的樹葉基本是5片葉子,偶爾有4片、6片和7片的情況發生。葉片呈紙質(質地柔韌而較薄)、披針形(長為寬的4~5倍,中部以下最寬,上部漸狹),長5~9釐米,寬1.4~1.7釐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柄呈紅色。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一年四季的色彩由綠變黃,再由黃變紅,被稱為“與紅楓並列的世界兩大觀賞楓樹”。

它們的花期在每年4月,果期在9月。秋季時,葉子先由綠變黃,之後變成紅色。它們的果實很有特色,是翅果,像兩片薄翅膀一樣。翅果又稱翼果,是果實的一種類型,是在子房壁上長出由纖維組織構成的薄翅狀附屬物。風會帶著“有翅膀的”果實飄到很遠的地方。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的果實是翅果。風會帶著“有翅膀的”果實飄到很遠的地方。

89年前由外籍博物學家發掘

100多年前,西方上流社會園藝盛行,王公貴族渴望獲得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尋花覓草成了探險家、博物學家的新目標。1929年春天,美籍奧地利博物學家約瑟夫·洛克來到四川甘孜州木裡縣,進入有“蜀山之王”美稱的貢嘎山中尋覓、採集標本。此時的川西高原一片春寒料峭的景象,野草僅萌發出一點新綠。

在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帶,洛克猛然發現前面有一顆大樹開花了,淡綠色的花襯著鮮豔的黃色花蕊,格外漂亮。走近之後,洛克發現這是一株葉形獨特的喬木,便採集了它的樹枝葉標本。洛克對標本如此描述:樹高約10米,葉片上有5個或7個狹窄的小葉片,小葉頂端急尖,通常長7~10釐米,寬不足1釐米。仔細觀察後,洛克覺得這一物種與其他槭屬(Acer)植物差異顯著,初步判定這是一種從未記載過的物種。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的果實是翅果。

不久,採集的標本被送到歐洲,1931年,德國植物學家路德維希·迪爾斯(Ludwig Diels)將它正式定名為一個新種,學名為“Acer pentaphylhum Diels”。

洛克當初發現五小葉槭時還不到秋季,未能採集到成熟的種子。1937年11月2日,我國植物學家俞德浚教授在木裡縣考察時,採集到了帶有成熟種子的五小葉槭植物標本。這些標本被帶到德國柏林植物園和英國愛丁堡植物園,西方園藝學家從標本上取下一些種子進行培育,成功栽培出幾株五小葉槭的樹苗。其中有1棵後來被帶到美國舊金山斯湍賓樹木園(Strybing Arboretum)。從此,五小葉槭以其雞爪狀獨特的葉型、高雅的樹冠形狀和秋季絢麗多變的色彩,成為世界上園藝學家關注的對象。

在德國國家植物園和英國愛丁堡植物園成活的五小葉槭樹苗,在隨後幾年都莫名地相繼死去。被帶到美國的那一棵,在成功無性繁殖了另外兩棵樹苗後,因患上根腐病死去。不久,繁殖出的一棵幼樹也因感染了根腐病而夭折,唯一倖存的一棵,在1991年被松鼠啃光樹皮後而枯死。居住在舊金山的日本園藝學家藤一堂本,在斯湍賓植物園的最後一棵五小葉槭死去之前,將它的枝條與其他槭樹嫁接後培養出一批後代,才為今天歐美植物園保存了為數不多的五小葉槭血脈。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美國克里山植物園裡的五小葉槭

從“被滅絕”到“再發現”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植物學家和園藝工作者對五小葉槭的瞭解和關注甚少。由於五小葉槭的原生分佈區森林採伐嚴重,生態環境被極大改變,加之原有資料記載的分佈區不明確,國內外植物學家一度認為五小葉槭已在原產地滅絕。

1974年6月24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進行四川西部植被考察時,在貢嘎山西坡雅礱江支流九龍河下游的九龍縣城關洛莫村,意外採集到了兩份五小葉槭標本,釆集者是邱發英。這一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珍貴物種重新出現,立刻引起業內的關注。

1987年夏,《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二冊開始編寫,五小葉槭被列入編寫名錄。編委會將調查五小葉槭的任務交給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印開蒲研究員。印開蒲研究員在考察日記中記錄道:由於1974年標本上記載的村莊範圍很大,當時的野外工作人員還不像現在配有GPS定位儀。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初的採集者只能回憶起是從一個叫烏拉溪的小鎮到縣城的路上採到的,範圍有幾十公里,對於這樣一種本身分佈就十分稀少的物種來說,要想在深山峽谷密林中找到它無異於大海撈針。科研人員尋找五小葉槭的過程異常艱苦,印開蒲歷經3年才終於找到五小葉槭的藏身之所。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2006年10月,四川九龍縣五小葉槭秋葉的變化。 印開蒲 攝

1988年5月的某一天,在屢次失望直至準備放棄的時候,印開蒲偶然在一個藏族老人背篼裡發現了一些用來給小豬仔遮擋太陽的樹枝:小枝紫色,無毛,葉對生,掌狀。小葉5~7,狹披針形……那正是他苦苦尋覓的五小葉槭。順著藏族老人指引的方向,印開蒲找到了九龍縣的五小葉槭種群,20多棵,大部分樹枝有被砍伐過的痕跡。所有樹上未發現一粒果實,按照《中國植物紅皮書》的編寫要求,必須要採集到有果實的標本、拍攝到有果實的照片才能算完成任務。印開蒲在地圖上記下了五小葉槭生長的詳細地點,決定第二年秋天再來。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五小葉槭的花

1989年7月,印開蒲再次來到九龍縣,如願以償地採集到了帶果實的標本並拍攝了彩色反轉片。在回縣城的路上,印開蒲等人遭遇了滂沱大雨和泥石流,險些喪命雅礱江。為了紀念這次不同尋常的經歷,印開蒲寫了一篇題為《一張難得的照片——五小葉槭拍攝追記》的文章,刊登在我國《植物雜誌》1997年第5期上,他拍攝的照片被用在了該期雜誌的封面。

一時之間,植物界和園藝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四川西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隨即有日本、英國、美國、韓國的園藝學家和植物學家前來考察。2001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記者和NGO組織“保護國際(CI)”的專家也考察了這裡。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外籍專家在四川收集五小葉槭標本

未能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

印開蒲表示,最初階段,五小葉槭保護工作的開展並不順利。當時尋找五小葉槭是受《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二冊編委會的委託,調查這個物種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採集憑證標本。多年過後,沒想到《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二冊的出版最終石沉大海。這直接導致了五小葉槭等一大批珍稀植物未能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也深深影響了這個物種的命運。它的保護研究工作很難在相關部門列上項目,也一直得不到經費上的支持。因為無法得到應有的重視,關於五小葉槭野外種群和生境的調查直到2005年才正式開始。

據瞭解,2005年10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美國加州克里山植物園的專家,在美國一些私人基金的資助下,對五小葉槭的生境進行了一次聯合考察。2006年10月,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基金”再次資助了對五小葉槭的生境和現狀考察。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通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進一步調查,除九龍縣外,在四川省的康定縣、雅江縣和木裡縣等雅礱江河谷地帶的部分區域還發現有五小葉槭野生種群的存在,合計約500棵。其中雅江縣格西溝自然保護區發現了260多株,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種群;康定普沙絨的一個種群位於呂曲河(雅礱江的支流)邊,約23株;木裡縣僅50餘株;九龍縣有166株。

後來,四川省林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園開始了五小葉槭的引種繁殖工作,併成功結實繁殖出新苗,這個極小種群在科學層面上有了延續生存的希望。

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了18種四川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五小葉槭被列入其中。這使五小葉槭的保護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軌道。

野外數量略有增加?

在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項目“中國西南地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調查與種質保存”支持下,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信芬研究員課題組於2017年9月沿雅礱江而下,對分佈在康定市、九龍縣、雅江縣和木裡縣的四個五小葉槭居群進行了最新一次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種群大小與種群結構、生境特徵與人為干擾程度、群落特徵以及主要植被和土壤類型,並採集保存相應的種質資源,後期建立資源信息庫。同時將會陸續開展五小葉槭人工繁殖、栽培,為以後的五小葉槭保護管理以及決策制定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

由於道路塌方,研究人員有兩個已經被報道證實的較大的五小葉槭分佈地點沒能親地實測,剩餘兩個點共計發現五小葉槭527株。這麼看來,目前五小葉槭的野外數量應該比之前調查統計的有增加。

水電站成“冷血殺手”?

不過,五小葉槭的處境依然堪憂。印開蒲介紹,五小葉槭是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一個分化的種類,生長環境比較嚴酷,種子空殼率很高,發芽率很低,野外自身繁殖本就不易,同時還遭受人為多重干擾:其生長的河谷地帶過度放牧,易遭牛羊踐踏和啃食;當地村民砍伐五小葉槭枝條用作薪柴,致使它們很難長大,大部分處於叢生狀態。更關鍵的是,當地的水電站和公路修建,會給五小葉槭本就狹窄的生存環境帶來致命的威脅:雅礱江及其支流上正在大量修建梯級水電站,在沿江道路修建時,五小葉槭林會被推土機直接損毀或渣土掩埋;水電站建成後水位上升,會將部分或全部的五小葉槭種群破壞並淹沒。

雅礱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灘多水急,水量豐沛,自然落差大,水資源十分豐富。為了開發如此豐富的水能,一個巨大的水電項目正在雅礱江上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一共將有22級水壩橫腰雅礱江,將洶湧的江水一級級馴服。全流域22座梯級電站建成後,雅礱江不僅成為川渝電網調峰、調頻最大的骨幹電源點,而且會成為國家實施“西電東送”戰略可靠優質的電源點。

擁有五小葉槭最大數量的雅江種群,將與該水電項目中的牙根一、二級水電站相遇。當這兩級水壩開始蓄水時,大部分五小葉槭和周圍的一切將淹沒在水面之下。即使有些幸運兒生長在高處,也難逃水庫周圍新建道路和各項施工的影響。

2014年,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簡稱“綠髮會”)對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提起了公益訴訟,並於2015年12月25日正式立案。據報道,以往的公益訴訟,針對的主要是已經有汙染或破壞行為等既定事實的情況,而此次訴訟,針對的是存在潛在風險的情況,即損害行為還沒有發生,是預防性的,是“我國第一例保護瀕危植物的公益訴訟”。

22級水電站中的牙根二級水電站,已於2014年10月6日開工。綠髮會表示,這個水電站對五小葉槭而言就是“冷血殺手”,水電站轟鳴的動工之聲對這些植物就如喪鐘一般。綠髮會要求依法判令被告立即採取適當措施,確保五小葉槭的生存不因雅礱江水電梯級開發計劃的實施而受到破壞。

2017年6月,綠髮會與被告在瀘定縣人民法院舉行了庭前會議,甘孜中級法院邀請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植物生態學專家,向原被告雙方介紹五小葉槭的相關專業知識。原被告雙方均向專家諮詢有關五小葉槭問題,並向甘孜中級法院本案合議庭提出各自意見。但自此以後,該案件並無明確進展。

印開蒲介紹,水電站曾提出相關保護措施,比如將現有五小葉槭的野生種群進行移栽,但這“根本行不通”,因為“植物移栽的時候,根系必須帶著土壤,才能保證日後存活。而五小葉槭生長的地方屬於乾熱河谷氣候,土層十分乾燥,只要把植株拔出來,土就留不住”。

曾與紅楓齊名,如今零落如斯:水電開發讓五小葉槭遭滅頂之災?

四川九龍縣五小葉槭的野外生境 印開蒲 攝

極小種群保護道阻且長

我國現有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於1999年制定,一直未作修改,裡面沒有錄入五小葉槭。要保護五小葉槭這麼一個極小的植物物種,從資源調查、繁殖研究、造林到異地保護,除了資金,整個保護週期也需要近10年,任重道遠。

目前中國綠髮會已在甘肅天水和蘭州、內蒙古興安盟這3個地方人工栽培五小葉槭,目的是提升五小葉槭種群基數,避免人為造成物種消失;同時多地種植可以豐富五小葉槭的基因多樣性。

​本刊原創,如需要轉載,請聯繫《環境與生活》雜誌。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