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原標題:聽見顏色 看到音樂 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王琪峰

【聽到音樂時會看到獨特的色調?看到某些圖像時,耳朵裡會迴響著某種聲音?聽到別人的名字時會嚐到水果糖的味道?看到數字就會看到特定顏色?這種一般人難以想象的、謎一樣的體驗,在“通感症”(亦稱“聯覺症”)人群身上卻是稀鬆平常。3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了一項關於通感症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認為這是真切存在的罕見神經現象,並且可能伴隨人的一生。國外有不少藝術家是通感症的受益人群,擁有“特異天賦”“超能力”。產生這種體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人類密集的、迷宮般的感官網絡載滿了信號。

“通感”不等於“通感症”

英國小哥戴夫·伊萬司(Dave Evans)最近生活有點“甜”,因為他老闆名叫“埃利斯”,每當他聽到老闆的名字,舌尖上就會冒出水果棒棒糖的味道。戴夫有個朋友的名字是“蔡”,當他聽到或是自己說出這個名字時,嘴裡會嚐到一股生冷的碎牛肉的味道。戴夫最喜歡的單詞是“大理石”,因為它“嘗”起來就像美味的巧克力醬。

與戴夫相似,英國布萊克浦市的詹姆斯聽到“布萊爾”的名字時,嘴裡會產生吃椰子粉的味道,而“克里斯蒂娜”則是又鹹又潮的炸薯片味道,他的伴侶“詹妮特”的名字有點像燻肉味。當他聽到汽車開過的聲音時,嘴裡會產生吃蛋糕的感覺⋯⋯

在聽到某些特定單詞的時候,可以通過不自覺的聯想在舌頭上感知各種味道,這種情況被稱為“詞彙-味覺通感症”。“通感症”也稱“聯覺症”。“通感”和“聯覺”的英文是“Synesthesia”,從詞源上分析,由“Sin”(共同)和“Esthesia”(感官)組成,意思是“感官的聯合”。通感有各種類型,反應程度也不一樣(低級的、中等程度的、強烈的),研究發現,聯覺有約60種形式,如字母-顏色、聲音-色彩、音樂-色彩、數字-色彩等。

提到“通感”,很多人會想到文學修辭手法,比如“苦澀的風”,是用一種味覺來形容風帶來的感覺。但修辭上的“通感”和“通感症”並不相同。通感症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發生的,並且其感受很少發生改變,比如一個人“感到”數字1是紅色的,那他每次看到1字時,都會“看見”紅色。

對普通人而言,要在一片黑色的數字5中找出黑色數字2比較困難,但對於具有“數字-顏色”通感症的人來說,就簡單很多。心理學研究者將黑色數字2排成一個三角形,隱藏在一片黑色數字5中。對於一個將數字5看成綠色,數字2看成紅色的聯覺者來說,一個紅色三角形的“凸顯”會很容易被觀測出來。與正常人相比,具有通感症的人正確率高達90%,可迅速辨識出由成群的數字2所形成的樣式。這種凸顯實驗(亦稱區隔實驗)的結果證明,具有通感症的人因為數字所引發的“顏色感”是真正的感覺,而並非捏造。其他形式的通感也是類似這個原理。

通感可能是在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感覺之間發生混淆,以往的案例研究顯示,在通感中聯想到顏色是最常見的,而引起這種聯想的可能是詞彙、字母、數字等,比如一提“星期三”就立刻聯想到藍色。

“大腦神經搭錯線”所致

1880年,達爾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發表了有關通感現象的文章,當時多數人認為這是捏造的、或是使用藥物後的人為現象。在普通人眼裡,這似乎是一種超能力,有點兒神奇,有點兒怪異,或是被人們理解為想象的一部分。在20世紀初,通感在心理學中成為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但當時的研究者未能成功確定一個客觀體系來描述此現象的特徵。

通感症人群為何會在數字、聲音、字母與顏色等之間產生聯繫呢?以往的研究曾假設,通感症人群在人體發育過程中大腦皮層的傳導通路發生異常,導致在結構和功能上出現了非正常的神經聯繫。近年來,基礎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竭力與神經科學研究前沿接軌,將行為實驗與神經成像技術等結合,致力於“通感症”的全腦研究。

神經影像學研究領域已探測到,通感其實是大腦不同分區比如聽覺區,視覺區,嗅覺區等,不同的區域發生交叉激活,就產生了某種類型的聯覺。也就是說人類密集的、迷宮般的感官網絡載滿了信號,這些信號可能會互相溢出到其他區域,或者過多的連接連通了不同的感官系統,從而打破了大腦的“模塊化”,可以簡單理解為“大腦神經搭錯線”了。這是一種“罕見的非病理性神經異常現象”。

或與37種基因變異相關

從分子水平上看,通感症是由什麼原因引發的呢?

3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了一項關於通感症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德國馬普學會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測序技術,發現有37種基因變異可能與通感症有關,而其中的6種負責不同神經之間的聯繫。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德國馬普學會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測序技術,發現有37種基因變異可能與通感症有關。

馬普學會的全稱是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以德國人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他是191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量子理論奠基人。該學會是德國的一個大型科研組織,也是“國際上規模最大、威望最高、成效最大的由政府資助的自治科學組織”,其前身是成立於1911年的威廉皇家學會。

根據以往的研究,已知的通感者中,約40%的人所在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個家庭成員也有通感症,而他們之間未必是直系血親。通感症甚至會出現隔代遺傳,在家庭不同成員之間的表現類型可能並不一樣,出現味覺和視覺通感的人可能會有個帶有聽覺和視覺通感的親戚。

在德國馬普學會心理語言學研究所從英國劍橋通感研究基因數據庫選取基因樣本,選取的具體研究對象來自3個家庭。研究人員對這些家庭三代成員中的4〜5個通感者進行全基因測序,同時將他們的基因與同一家庭裡的至少1位非通感者的基因進行比對。被研究的通感者都屬於同一種類型——“視聽通感”:聽到某種聲音以後能看見某種顏色,或者相反。

比對結果發現,有37種基因變異可能與通感症有關。不過3個家庭的三代通感者之間並沒有相同的特定基因變異,說明通感症的發展過程異常複雜,可能並非由某個特定的單一基因或基因組所決定。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這37個變異基因的具體功能,發現其中的6個基因變異“有情況”。神經元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其中神經軸突負責將神經衝動從胞體傳出,達到與它聯繫的各種細胞,從而幫助大腦中的神經與神經之間建立協同關係。幼兒時期的神經往往雜亂無章,為了讓各個感官系統能夠獨立、高效地運作,大腦在發育過程中會以特定的方式“修剪掉”一些神經。通感是因為某些感官之間的神經聯繫沒被清理乾淨。研究人員發現,在幼兒發育初期,有6個基因變異與大腦聽覺和視覺的形成密切相關,而幼兒階段正是通感症形成的關鍵時期。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在自閉症和通感症人群中,腦部細胞凋亡的速度都出現了異常。

以往運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針對大腦功能的研究表明,通感症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生理現象。比如能聽見色彩的通感者大腦在接受掃描時顯示,負責聽覺和視覺的腦部功能區域同時處於活躍狀態。此次基因研究的結果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論。該研究所主任、領銜研究的神經學科學家西蒙斯·費舍爾表示,這“可能為解釋人類大腦如何對外部世界作出感覺反應打開了一扇窗”。

由於研究的樣本人數太少,沒有足夠多的數據支持,該研究尚未找到確鑿證據來證明是什麼具體基因導致了通感症,但費舍爾表示:“這些研究表明我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研究者還在繼續招募更多有通感症的志願者,希望在以後的研究中發現更多基因變異改變大腦結構和功能的規律。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著名戲劇演員傑弗裡·拉什具有聯覺症,在他看來,星期一是淺藍色的。

自閉症者中通感症人群居多

2013年,英國劍橋大學自閉症研究中心的西蒙·巴倫·科恩教授領銜開展了一項研究,分別對164位成年自閉症患者和97位正常成人進行是否具有通感症的篩查。結果顯示,這些自閉症患者中有31位同時具有通感症,其中13位屬於“字素-色彩”通感或“聲音-色彩”通感,18位自閉症患者則具有因味覺、嗅覺或痛覺引起色彩感覺的通感症。

在這個實驗裡,自閉症患者中得了通感症的比例達到18.9%,比正常人群組7.2%的通感症比例高出11.7個百分點。西蒙說,“我已經研究自閉症和通感症25年了,原來一直以為這二者之間完全沒有關係。這項研究對自閉症和通感症在腦部發育時的一些共同特徵進行了分析,比如‘細胞凋亡’,即在嬰兒早期發育過程中細胞的自然凋亡,導致我們長大後失去了很多嬰兒時期具有的神經聯繫。在自閉症和通感症人群中,細胞凋亡的速度都出現了異常。”

該研究的另一位研究人員丹尼勒·約翰遜談到,“一般認為,自閉症患者都高度敏感,而這項研究更進了一步,明確了在自閉症患者中通感症人群居多,這在以往一直被人們所忽視。這個結論對教育工作者和醫護人員設計自閉症友好型的環境將有重要啟示。”自閉症患者往往在社交、學習中存在一定障礙,幫助自閉症患者更快融入社會,形成正常的認知和反饋模式,來自通感症領域的研究或許是一個新的福音。

感覺的“超鏈接”激發創作靈感

由於對通感症缺乏足夠的瞭解,所以有些人即使得了通感症自己也未必知道。2017年英國的一項研究認為,普通人群中“低程度的通感症人群”比例可能高達20%。

有一些“通感症”過度敏感的人會患上“恐音症”:特定的聲音會觸發他們憤怒、恐嚇、仇恨、厭惡等負面情緒。大多數情況下,通感症不會對人的生活造成什麼困擾,對有些人來說,這種現象會伴隨一生。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有些具有“通感症”的人,聽到音樂時會看到獨特的色調。

得了通感症未必就是壞事,不同感覺之間存在的“超鏈接”,除了造成“感覺打架”之外,往往還會激發創作靈感。英國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俄羅斯畫家兼美術理論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美國小說《洛麗塔》的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法國現代著名作曲家奧立佛·梅西昂、猶太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美國歌手兼音樂製作人法瑞爾·威廉姆斯、澳大利亞第一位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傑弗裡·拉什,以及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菲利普斯·費曼等星光奪目的人物都屬於通感症人群。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國外有不少藝術家是通感症的受益人群,擁有“特異天賦”。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看到不同色彩會產生聽覺的刺激,將看到的色彩轉換為音符。

美國藝術家梅麗莎·麥克克雷肯(Melissa McCracken)也有通感症,她能看見數字和文字的顏色,比如在她眼中1是紅色,2是綠色,4是像草莓糖一樣的粉色。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美國藝術家梅麗莎·麥克克雷肯用油畫記錄了聽歌時看到的景象

她一直很喜歡圓周率π——3.1415926⋯⋯在她眼中像一罐水果糖一樣絢麗漂亮。做數學題的時候,每寫下一個答案,她都要評論一下答案的配色如何,比如“x的二次方”,顏色像柔嫩的樹枝;“0.618”從她的視角看就像一幅油畫:金黃的背景上塗著一絲紅色和一點紫色,像病態的血管被襯以金色的背景。她看畫的時候耳朵裡會有旋律,而聽歌的時候眼前會出現虛幻的畫面,於是她就用油畫記錄了聽歌時看到的景象。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看到字母或數字就想到某個顏色,是通感症的形式之一。

聽得見顏色,看得到音樂:擁有特異功能者是患了“通感症”?

對普通人而言,要在一片黑色的數字5中找出黑色數字2比較困難,但具有“數字-顏色”通感症的人就容易很多

“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用這句話用來形容通感症人群,也許再恰當不過了。(蕭野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撰寫過程中參考了英國薩塞克斯大學官網、英國醫學期刊《分子自閉症》、《中國科學報》等的信息,特此聲明並致謝。)

本刊原創,如需要轉載,請聯繫《環境與生活》雜誌。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