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西安房哥&房叔 」是本地唯一的業主房產自媒體平臺。直言購房真相,我是西安房叔!

從搖號門之後市場似乎冷靜了很多,尤其是萬科上學維權之後,在路上也很少聽到人人聊房了,朋友圈裡買房的話題也少了許多,賣房也很少聽到排大隊的情況;

大家又迴歸到一種觀望的狀態,等搖號細則,等新落戶一年社保的可能性?說不清道不明,但伴隨著六七八月的酷暑,西安的市場響起了涼涼!

樓市涼涼

房地產這個行業很奇怪,當各方都在炒作的時候,一群人擠破頭去排大隊,當這熱鬧勁降下來的時候,又都在觀望,與其說是買漲不買跌,不如說是跟風,風越大人越多,風停了反倒沒人了;

但任何事情都沒有無緣無故的開始和莫名其妙的結束,說到底市場還是一群人炒起來的,開發商,有關部門,民眾,中介,媒體,無非這幾類,大家的實力此消彼長最終成就市場的忽冷忽熱。

媒體蔫了

媒體有人說是市場與民眾之間的一個攪屎棍,很多人罵,但依舊很多人在看;在一環一環的傳播中,房價的預期被炒高;

我們常說媒體是左右不了房價的,這是物價局和開發商的事情,但媒體能提高民眾的預期,讓更多的人相信最近房價要漲,同時再配合一些開發商和政府的動作,這種預期最終就變成了實錘。

我平時喜歡在網易新聞上看八卦,當然地產相關的也沒少關注,於是時常在想,這些新聞也罷,消息也罷都是從哪裡來的,無非就是原創和轉載;

轉載好理解,專家觀點,官方新聞複製粘貼過來就是了,比如一個神秘機構叫中國指數研究院經常會發房價走勢,百城房價排名這些,新聞一出來,各類新聞app一轉,本地媒體跟進轉發,於是90%的人看到了;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一看上面的排名,西安房價已經連續漲了24個月,未來如何如何,普通民眾看到這裡,沒有能力也沒有功夫去追根溯源,得出的無非兩個想法,第一先抱怨謾罵,第二就是趕緊去排隊;

再說原創,轉載這種東西能吸引人但還不足以讓人相信,於是便有了專家的出面,讓大家確信房價上漲,趕緊買,這類專家被封為炒房團總教頭,從全國的到區域的再到本地的,我以前並不相信所謂專家有多大影響力,年輕人都是上過學出來的,多少獨立思考的本事兒還是有的;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但實踐中發現天真了;買房這件事對於整天盯著的人而言,並不是難事,誰家房子好,哪裡位置好,誰的物業好,還是心裡有底的;比如萬科維權多但物業好,綠地質量差,金輝物業不行,龍湖綠化不錯等等,這種基本的評價是基於開發商在西安這麼多年交房,蓋房,業主維權,廣告洗白的輪迴中總結出來的。

但對於一個此前壓根不懂地產,現在迫於經濟壓力,迫於結婚現狀要去買房看房的,真正能瞭解的並不多,縱然現在網絡發達了,信息流通了,但小白的數量並不少,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阿姨叔叔,很容易被人帶著走;

因此所謂專家,權威媒體的或對或錯的觀點,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不少人,而這些人又在帶動更多人的,說到底普通民眾對於市場冷熱的預期還是來源於鋪天蓋地的媒體宣傳;前陣子西安市場最亂的時候,有一個我忘了名字的公眾號說媒體是樓市攪屎棍,話雖難聽,但也有道理;

在推波助瀾這件事兒上,這個渠道最快也最有效,為啥開發商喜歡用紅包,品鑑會旅遊這種房叔看來最低成本的方式籠絡媒體,還是看重話語權的;

大家有一種從眾心理,當看到最近所有人都在關注一件事的時候,自己更或許湊熱鬧,或許看門道都喜歡圍上去,圍觀的人多了假的也就成真的了,最近市場沒有那麼火爆,我們的小編和磚家們應該記上一功。

大家醒了

當然真正左右市場的還是有關部門,我們稱之為無形的手,土地,政策,房價,供應,落戶的源頭在這裡,這些是地產市場繁榮的生產資料,沒有這些再牛逼的磚家想蹦達也沒有土壤。

搖號門應該算是西安市場由熱轉冷的一個轉折點,這件事之前,排隊排隊排隊,到處都在排隊,搖號搖號搖號每個人都在搖號,正當所有人在這場“搖一搖”遊戲中玩的上頭之際,一劑關係戶的止痛針給每個人捱了一針,失望憤怒是暫時的,但更多人似乎從此前瘋狂排隊瘋狂搶房的狀態中甦醒過來一樣;

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買房,自住,投資,錢多到沒出去,還是看到政府限價二手房倒掛帶來的發財契機,這個時候每個人的方向就不一樣了,擔憂也不一樣了;

自住的看到最近物價局備案價穩定了,開始思考房價不回大漲了;

投資的擔心出來什麼限制政策錢被套牢,錢多到沒處花的也開始思考值不值得,算一下物價上漲和投資回報率發現這咋還虧了;

那些指望買房發財的人則想著並不是西安所有的房子都能讓自己爆發,高新,曲江,灃東每個人分別有不同看中的點;

在買房的事情這本應是市場良性的狀態,可惜的是不是大家自己得來的,而是一記搖號門的棒槌給敲醒的。

開發商怕了

而在市場的供應端開發商這裡也開始噤若寒蟬,縱然出事的是長安區,處罰的是融創一家,但在擔心餘震是否影響自己,都知道如果深扒沒有一片土地是乾淨的,也是噤若寒蟬;

說好的預售證下來後十天內開盤的現在也都沒了動靜,反覆追問置業顧問後給出的答覆是: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因為融創事件的影響,司法部門的介入,房管局公證處還在商討下一步的搖號細則,也可能會出新政,所以目前整個西安市拿證的項目售完資料都沒有開盤,都在等房管局通知和排期,讓業主耐心等待。

我抓了一組上週的開盤數據,開盤的五個項目2468套房子裡,開盤銷售率只有66%,確實是因為要麼價格太高,要麼都是公寓本身熱度一般的因素外;也讓前幾個月徹夜去排隊買房的人明白一個事實: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不是所有樓盤都搖號,不是所有項目都無房可賣,盲區搶購傷心又費錢,西安樓市火不火不能只活在朋友圈裡,說到底開發商的表現,業主的感官,最終還是無形的手_有關部門決定的;

想穩定價格了,認定調控嚴格處罰,效果立竿見影,想讓房價動一動了,辦法則多的是,限制土地供應,宣傳落戶人口,減緩發證速度,和沙漏一樣,只要擠到一頭大一頭小,還愁房子賣不出去?

再加上這個時間段,大家都在等,開發商等政策,業主等政策,所有人都在等政策,搖號細則,剛需先買,甚至說落戶12個月才能買,這些所有人都在猜的政策,或許就在路上,這個時候觀望是最穩妥的辦法,誰都不想被套進去;

天氣炎熱,端午節快來了,一大群頂著40°高溫出來卡看房的人已經在路上,房源,政策也該出來了。

落戶慢了

不知有人發現沒,最近關於西安落戶成績的宣傳少了,30萬,40萬,恭喜***的話語很少傳進大家的耳朵,吸引落戶所有城市都在做,西安無可厚非;

尤其是現在這個生育率降低,急需勞動力和消費的時代,相比較造人的高成本和長線回報率,搶人來的最粗暴直接,搶過來就是消費,搶過來就有人買房,背後既是白花花的銀子,也是這座城市的未來。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基於這種敏感性,當第一批30萬人落戶西安的時候,更多的人首先恐慌買房,以老百姓最簡單質樸的思維就是,這麼多人來總得住,肯定要買房,甚至說落戶門檻這麼低,勢必有人渾水摸魚來炒房,眼看他買房去,心裡急的不行,雖然也不知道是真買還是假買,但就萬一房價炒起來自己買不起,都開始加入買房的大軍;

最早三月份為什麼全款買房有存在的空間,開發商有篩選客戶的膽識,還不是因為客戶多到,有錢到有的篩選,後來我們也知道其實這幾十萬裡有一半都是一直以來就在西安生活工作,只不過因為高門檻以前落不了,現在補手續的,但這個時候再說這些已經被瘋狂排對的呼聲所淹沒,外地人來西安搶房了從口號變成了事實;

當這種搶人的宣傳不再是大街上大喇叭喊的狀態,轉為默默拉人頭的時候,對於地產市場的的恐慌能否低一些呢;並且新落戶的人裡也並非所有人都在買房,所有人都有錢的要死;並不是,但可惜這個聲音已經聽不到了。

誰最希望房價漲,無非就是買了房的人,誰最希望房價不要張,無非就是沒有買房的人,大家都是業主,打一架?

沒房賣了

政策空窗,業主觀望,預期降低,最終還是體驗在房源上,吆喝的再火,沒房賣也尷尬;所有人一直都在說西安的房源供應充足,要上市20萬套,大家不要著急,

但實際的情況3-5月新供應的房源只有約定的一半,這事兒咋不見有人說,備案價上漲的幅度不是說好下一次和這次差價控制在2%,實際原告於此咋不見有人說;

西安確實不是所有項目都搖號,但也不是房子多到讓剛需能等得起的地步。說房源多,但熱點區域的不多,分佈不平均的情況下,縱然有20萬套,但多數人都去搶那2萬套,剩下的18萬套豈不是涼涼,消化給沒錢的剛需,還是初入西安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夥計接盤?

為什麼西安最近沒人買房了?

有人說西安房子很多,有人說西安房子不夠,昨天去參加“西成渝城市峰會”碰到馬光遠大咖也在聊這個問題,西安有多少房子,壓根沒有人能說清楚,與其說是不能倒不如說是不敢,假設最終算下來人均5套,這個數據公佈出去誰還敢來西安買房?西安房子夠不夠住,只有天知道。

房叔有話

還有人說今年被折騰了這麼多輪,從全款買房,到搖號買房,再到關係戶先買,對市場已經失去信息了,變成佛繫了,但房叔想告訴大家的是,現在還不是時候,不愁吃不愁喝了再佛系也不晚,發個朋友圈別人還覺得逼格挺高,但前提是有裝的資本;

這個階段西安房價上漲傻子都知道,我們不扯什麼買房發財,炒房暴富,那都是有錢人的遊戲,風險與機遇並存;對於普通人而言,以最低的成本住進去有個窩,老婆孩子有個安家的地方這就夠了,房價漲再高和我們有什麼關係,賣了拿著一筆錢住旅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