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一口氣買下200份雜誌:這只是大舉收購內容的前戲

作者 傑羅姆

蘋果一口氣買下200份雜誌:這只是大舉收購內容的前戲

蘋果公司昨天宣佈收購雜誌分發平臺 Texture,這個平臺被稱為“雜誌業的 Netflix”、“雜誌業的Spotify”。目前,Texture 的訂戶可以在Texture 應用中看到約200份雜誌,美國各大雜誌集團 Condé Nast、Hearst、 Meredith、Rogers Media 、 KKR 都是 Texture的股東,他們發行的雜誌數字版被 Texture盡收囊中。說蘋果公司一口氣買下200份雜誌,不誇張。

這樣的舉措出人意料嗎?一點都不。

這是已經擁有一系列內容分發平臺的硅谷科技巨頭(無論他們是否身處硅谷)不斷擴張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即將展開的內容整合浪潮的前戲。

2017年1月15日,傑羅姆在《從內容生產、內容平臺再到算法,一文看清新媒體“食物鏈”》中預言:

“這些互聯網巨頭領頭,正在構建一系列形態各異的平臺型媒體。圈養形形色色的媒體(Publisher,包括機構媒體與自媒體),是他們最終必然的選擇。”

圍繞著這些巨頭並以這些巨頭為核心的媒體融合,正在自然、澎湃地進行,星系正在互聯網太空中自然集聚,最終指向的也許是以這些平臺型媒體為核心的一系列媒體帝國。而這些媒體帝國,暫時並不承認自己是媒體,拒絕承擔自己的媒體責任。(這種內容整合浪潮必然出現的邏輯,詳見《從內容生產、內容平臺再到算法,一文看清新媒體“食物鏈”》。

2018年2月初,谷歌在“谷歌新聞”之外推出了本地新聞平臺 Bulletin 。 傑羅姆當時的評論是:互聯網技術平臺公司的清純“科技”小肚兜,已經兜不住內容的無限春光。

蘋果一口氣買下200份雜誌:這只是大舉收購內容的前戲

Facebook 這些年,每年各花300萬左右美金請《紐約時報》、 BuzzFeed 等主流媒體做短視頻做直播,也就是這樣的動作。Facebook 每年花在請一流媒體機構在其平臺上做視頻做直播的投入數以千萬美元計。對於擁有約21億用戶、2017財年廣告總收入達 400 億美金的超級媒體帝國而言,這點投入是小兒科,但這僅僅只是開始。

現在,蘋果公司通過拿下Texture,一舉打包拿下雜誌業,不過是以一個十分經濟的方式,拿下了一個最容易拿下的城池。蘋果高管們馬上被“什麼時候買 Netflix”這樣的問題包圍了。

2018年1月4日,傑羅姆寫過一篇文章 今天,再次建議你這樣做。

至於Spotify,蘋果可能會將她留給騰訊,蘋果多半沒有興趣購買,他們自己早就已經在做類似平臺了,已經是這個領域的巨頭。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內容導向的併購案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