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氣溫到底是變冷還是轉暖?

冷眼無邪


從大的趨勢來說,全球變暖是必然的。太陽越來越熱越來越亮,地球當然也會越來越熱。據科學家測算,太陽每10億年會增加10%的亮度和熱度,那時候恐怕地球是沒辦法生存了。但這個太遙遠,人類現在面臨的是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這個變暖的危害恐怕會很快到來。

全球氣候變暖的元兇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元兇是二氧化碳。自從人類工業化以來,資源消耗的增大,人們焚燒各類燃料,森林大火等等,導致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破壞了地球大氣系統的吸收和發射的平衡,使地球積聚了越來越多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就像給地球蓋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

這些溫室效應影響是頑固而漫長的,不是短時間可以看出的。所以我們普通人幾乎是感覺不到的,有時還會說現在好像還更冷了呢,哪有什麼變暖?從短時間和局部來看,有時的確是這樣,有時冷有時暖。但據科學統計,1860~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75攝氏度;自1979年開始,陸地溫度上升幅度約為海洋溫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0.25攝氏度,而海洋溫度上升了0.13攝氏度)。在2000年後,各地的高溫記錄經常被打破,一些城市熱浪滾滾。此外,還有研究報告顯示,從20世紀初開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增加了約0.6攝氏度;20世紀以來,全球變暖的程度超過了過去600年中任何一段時間.。

別看這小小的零點幾度,地球平均氣溫每增加一度,都會導致災難性的變化。有研究分析,升溫1攝氏度,北極圈將有半年無冰,不知颶風為何物的南大西洋地區沿岸從此將飽受颶風侵襲,而美國西部會面臨嚴重乾旱;升溫2攝氏度,冰河逐漸消融,北極熊無法生存,格陵蘭島的冰河開始融化,珊瑚礁逐漸消失,全球海平面上升七米;升溫3攝氏度,亞馬遜雨林逐漸消失,強烈的厄爾尼諾氣候成為常態,熱浪襲擊歐洲,亞熱帶出現大量難民向中緯度地區遷徙;升溫4攝氏度,海平面上升淹沒大量沿海城市,全球開始出現極端氣候,南極洲崩解;升溫5攝氏度,越來越多的地方不適宜居住,大城市水位下降導致嚴重缺水,氣候性難民增多,兩極冰雪消失,海洋大量物種滅絕,大規模海嘯摧毀沿海地區;升溫6攝氏度,全球95的物種滅絕,殘存的生命飽受頻繁致命的颶風暴雨洪水摧殘,硫化氫與甲烷像原子彈一樣隨時爆發,世界末日出現,只留下一些細菌勉強存活。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在去年的11月23日,《生物科學》雜誌以英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四種語言發表了《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第二次通知》,這個包括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組織向全世界發出呼籲,要拯救地球,免受極端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保護森林,限制人口增長和改善糧食生產。科學家們預測,在本世紀末,許多現有的生命形式可能會在本世紀末被殲滅或近乎滅絕。這個警告是繼1992年1700名科學家發出的第一次警告後,二十五年來人類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人口數量增加了35%,野生動物數量下降了29%,環境生態持續惡化而進行的再次警告。這次署名的科學家有15364名,他們來自185個國家。所以,題目所說的地球變冷還是變暖的回答是肯定的,溫室效應正越來越厲害的危害著人類的生存,後果十分嚴重。有時候這種災害並不會一直緩慢的漸進,而會發生突變,就像美國災難片《後天》描述的那樣。所以人類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這也是網上老流傳著霍金警告的原因之一,雖然有誇大和變異之嫌,但並非空穴來風。我們要認真傾聽和理解這些科學家們的忠告,要拯救地球和人類,還靠我們自己。人類只有精誠團結,和平發展,保護生態,崇尚科學,每個人都出一把力,才有希望走出困境,生生不息。


時空通訊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2018年伊始,我們聽到了一個比較震驚的天氣消息,美國多個地區遭受低溫天氣的影響,個別地區甚至打破了一百年以來的持續低溫紀錄,最低溫度居然達到了零下31度,有很多人和動物在此次嚴寒中喪生。而與此同時,在地球南半球的澳大利亞遭遇酷熱天氣襲擊,有些地區的溫度甚至飆升至47.3攝氏度,創下80年來的歷史最高紀錄,森林火情此起彼伏。很多人在驚歎,我們的地球到底在變冷還是變暖呢?

近年來,因為二氧化碳的排放嚴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是人為的原因造成了溫室效應,導致了地球變暖,這個解釋當然是對的。全球都在推動節能減排工作。

但是我們人類對於地球的研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我們所看到的情況也就是幾百年的數據,地球的溫度變化是不是我們人為就能控制的呢?這真的不好說,最近我看了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科研團隊的一份研究報告,覺得對於這個問題的認知,我們應該更加地客觀和全面。同濟大學的科研團隊研究了地中海地區海洋深度近五百萬年來碳同位素的數據,發現大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是40萬年一個週期,因為地中海幾乎是個封閉的海盆,所以數據還是比較準確的,他們發現原因和全球季風有關係。根據他們的研究,現在的地球正在經歷著偏心率長週期的低值期,今天的大洋的碳同位素也處在重值期,所以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是地球本身的因素,還是人為因素,我們還不能得出結論。同濟大學還將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去解開其中的奧秘。


科壇春秋精選


地球的氣溫受到人類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轉暖了,但個別區域也可能變冷了。可以比較肯定的是,地球在最近一二十年,溫室氣體的濃度一直在上升,全球的平均溫度進入了上升通道,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等的威力也加大了,人類已經能明顯感覺到氣候的明顯改變。



溫室效應早就提出好多年了,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性的行動慢慢展開,不過執行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每個人所處的地區不一樣,氣候改變的程度就不一樣,但是這幾年南北兩極的冰川融化可是很明顯的,北極的航道和資源開發雖然是好的一面,但是對全球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可不是那麼容易弄清楚的。遠的不說,北極熊就有可能因全球變暖而無家可歸。



地球的氣溫慢慢變暖,一個發燒的地球可不是好惹的啊。


侶意


對於地球氣溫到底是變冷還是轉暖的問題,我認為,此問題的回答應有二個層面,一是地球氣溫在季節上是有變冷和轉暖的自然現象發生的。二是地球現階段常規性的氣溫,從整體上看是變冷了還是轉暖了。第一個層面就不用說了,大家都能明白。第二個層面也許就是題主本源的意思,下面就按第二個層面來回答吧!至於從整體上看,地球現階段常規性氣溫是變冷還是轉暖呢?我經研究認為,地球現階段常規性的氣溫,從整體上看是十分穩定的,既不會有漸冷現象,也不會有漸暖現象,只是地球上某些地域會有階段性溫差差異性變化的表現。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原因有四:一是地球地表上的氣溫環境,其熱能來源,都是來自於太陽,地球每天均勻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只佔太陽釋放的總熱量億分之零點5,因而,是一種十分穩定獲得太陽熱量的自然性體現。二是地球有個穩定的大氣層,圍封著地球的地表,會對地球地表上溫差較大的氣體雲進行對流調節,中和平衡,能有效地保持著地球地表上氣溫溫差的穩定性,保持著地球地表整體氣溫環境相對的平衡穩定狀態。三是地球地表上有個浩瀚的海洋,約佔地表總面積的70%,海洋液態水體具有儲熱能的物理特徵,能將太陽熱量吸收在海洋之中,熱能存量非常巨大,能直接有助於陸地氣溫持續的穩定性和平衡分佈。

四是地球表面已形成一條巨大的穩定的氣溫生命地帶,簡稱為生命帶。這條生命帶,是圍繞著地球赤道向南北極兩邊延伸,並與天空相連接所組成一條溫度在5~40攝氏度之間的空間地帶,這是地球生命生存最為活躍的空間地帶,也是太陽賦予地球環境一條十分龐大的氣溫十分穩定的溫度空間地帶。由此可見,地球在上述四個方面現象持續穩定的環境狀態下,從整體上看,地球現階段氣溫是既不會有漸冷變化現象,也不會有漸暖變化現象的,這是太陽時刻孕育著地球氣溫環境穩定性的表現結果。此答案可能是獨樹一幟,是與主流研究有所偏差,純粹是個人意見和看法。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討論和發表意見。宇明於東莞市。


地外天使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感覺不夠切中要害,本人非專業獻醜,簡單回答。

回答地球氣溫變化到底是變冷了還是變暖了,需要考慮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問題

時間上,短時間內氣溫的變化、還是近百年以來,還是近千年萬年以來的氣溫變化;空間上是局部地區,還是全球地區,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等結論都不是完全一樣的。

在氣象學上對於氣候變遷可分地史時期、歷史時期和近代三個不同時間尺度。

1、地質時期

在漫長的古氣候變遷過程中,反覆經歷過幾次大冰期氣候。震旦紀大冰期、石炭—二迭紀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這三個大冰期都具有全球性的意義,發生的時間也比較確定。

2、歷史時期

自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約距今1萬年左右的時期開始,全球進入冰後期。挪威的冰川學家曾作出冰後期的近1萬年來挪威的雪線升降圖。從圖上看來近1萬年雪線升降幅度並不小,它表明這期間世界氣候有兩次大的波動: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最適氣候期,當時氣溫比現在高3°—4℃(雪線升高表示溫度上升);一次是15世紀以來的寒冷氣候(雪線降低表示溫度下降),其中1550—1850年為冰後期以來最寒冷的階段,稱小冰河期,當時氣溫比現在低 1°—2℃。

在近5000年的最初2000年中,大部分時間的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左右,是最適氣候期。從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初期以後,氣候有一系列的冷暖變動。其分期的特徵是:溫暖期愈來愈短,溫暖的程度愈來愈低。

3、近代以來

近二百或一百年間,世界各地先後建立了氣象觀測站網,記錄了大量的氣象資料。根據資料分析,本世紀以來,不同地區的氣溫均有上升跡象,但各地上升程度有所不同。有人認為: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四十年代,是全球性的回暖時期,本世紀多數地區的氣溫普遍升高,到四十年代達到最高點,以後又開始下降。

目前世界氣溫正處於上升的後期,波動性大,夏季氣溫已有所下降。

地球氣溫到底是變冷還是轉暖?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把氣溫變化放到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之下,才可以得出正確的答案。

……

(參考《自然地理學》《氣象學與氣候學》)

簡單回答,祝好!


地理愛好者


氣候變暖是總體趨勢。這種趨勢裡是曲折的,所謂當局者迷,我們直觀感覺不出來的,但是可以從歷史大趨勢裡發現。


如圖某地氣溫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每年的氣溫有反覆的,不過,氣溫卻是總體上升趨勢。


如果以上時間軸太短,我們可以將時間軸拉長,我們可以看到最近幾百年來,

氣溫是上升的大趨勢。

所以,總的來說,氣溫的大趨勢是上升的。原因嘛,當然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當然是人為因素了。


首席國士


地球就和人一樣,受風寒了,你說他受風寒了,他又高燒,你說他高燒,他又覺得冷,你說他到底是變冷了?還是變熱了?為什麼科學家弄不明白地球到底是變冷了?還是變暖了?就是因為地球生病了,它是變冷,還是變暖了,已經不能按照正常的規律來判斷了,得找到它的病根,才能知道它到底是冷了還是熱了,從地球生氣減退的角度來看,地球肯定是受寒了,並不是變暖了,受風寒長期來看,它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會下降,只會越來越冷,不會越來越暖和,從短期來看,它會突發高燒,甚至高燒不退,或者時冷時熱,這個道理,我說不清,中醫肯定懂得,地球是有生命的,它有自身的循環系統和調節機能,不要把它當成一塊冷冰冰的石頭來對待,科學界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請教請教中醫,參考參考中醫的理念,或許,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或許,能找到癥結所在,還有可能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不要忘了,在觀氣和辨證方面,中醫才是鼻祖,現在的手段,頂多只能叫做觀顏察色,等到顏色出現變化的時候,恐怕就晚了。再說,地球這麼大,你的解剖和化驗手段,都用不上,只能找到癥結,進行宏觀調控。


有淵人


八十年代後科學飛快發展。發展是好,但是沒科學論證,水空氣,生育怎麼樣了,森林變小,火變多,大樹變小樹,林變地,車多,部隊用火多,電廠多等等。電力變陽變風變水,天然動力,從近處向遠處看,山連山,山外有山青,這是空氣好,看不遠是不好,一個月三分一看不遠,還多。從天上向下看,下雨的地方別看,看情天的地方,看到山平原城市農村,看到人那空氣特別好。冬天和熱天跟過去一比就知道冷了熱了。現在是冷和熱不均平,人有感知要下雨了他幾天前就知道,颳風了他也知道,地震動物多數知道。大樹多了好,車輛少了好,風熱水,叫它幹麼活走哈哈。


煥芹5


正如月亮離地球越來越遠一樣,地球也離太陽越來越遠,所以,從全球氣溫發展趨勢來看,地球應該是越來越冷。現在地球越來越暖了,是因為人類的傑作——過度開發大自然、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的結果。5000萬年前,恐龍統治時代晚期,全球溫度也是溫暖多雨,恐龍種類多種多樣,恐龍發展走向地球歷史巔峰。現在,人類也走向了地球發展歷史巔峰。再過不了幾百年,人類也會走向地球生態的嚴酷淘汰期。比如,小行星撞地球,小冰河期,地球造山運動……


愛在心甜1


喜馬拉雅山過去是海底,地球也是在不停的變化,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從人類有歷史計錄以來,在二三千年全球氣候應為最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多樣化,最近三百多年人類把地球破壞的最歷害,人類的大腦容量太強大,任何動物也比不了,所以人類是地球最大害蟲,這是人為的,但宇宙無邊無界,無始無終也是不斷變化,所以任何災難也是正常,從這個角度人類早晚也會滅亡,也許=十年也許=億年,這也是大自然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