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張燈結彩慶上市的時候,其平衡車用戶卻再次摔了跤

近段時間,關於小米IPO的事情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各大財經媒體爭相報道小米上市的有關進程,上市只是時間問題,小米自然而然的享受著聚光燈下的光芒,廣大“米粉”對此也是翹首以盼。

然而就在6月8日那天,筆者一“米粉”朋友卻遭遇了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經歷,在天氣晴朗,正常行駛的情況下,甩出了平衡車,而後續在與客服的溝通過程中,客服人員的處理態度和方式也讓朋友失望不已。

資深“米粉”轉“黑粉”:產品質量+客服態度的雙重打擊

在筆者印象中,我的這位朋友可謂一位忠實米粉,從手機到其它一些智能硬件,甚至電飯煲都選擇小米的,可是就這樣一位小米的“重度”用戶如今卻“粉轉黑”,這也說明確實是無比失望。

據朋友介紹,他的這款小米九號平衡車購買不過2個月,一直也沒什麼事。6月8日那邊天氣也很好,騎著平衡車正常出門,然而出門不到20分鐘悲劇便發生了,在正常行駛十幾分鐘的時候,小米平衡車突然停止了!而他卻因為慣性直接被小米向前摔了出去!

由於巨大的衝擊,身體上有四處明顯擦傷和撞擊的痕跡。而小米平衡車不知什麼原因,整個就如系統卡死一樣,開關機鍵已經不管用,通過開關機和APP嘗試了多次,APP一直無法通過藍牙連接上平衡車。

隨後,朋友逐漸發現出現頭暈、噁心、記憶力下降的狀況,於是自費檢查了肋骨和腦部CT,最後醫生暫時確定為輕微腦部震盪造成的頭暈、噁心、視力不集中。

而在後續休息的過程中,出現了嗜睡的情況,不是外界強烈的干擾根本醒不過來,所以又去了醫院做了腦部MRI平掃(即磁共振成像),最終結果顯示頭外傷綜合徵,頭暈、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

先不說休息所浪費的時間成本,就單單記憶力下降這一條,對於一名正在準備研究生考試的人來說絕對是很大的打擊!而且記憶力可能就此受損!

在小米張燈結綵慶上市的時候,其平衡車用戶卻再次摔了跤

但令人失望的卻不僅如此,在朋友講述與小米客服的幾次溝通經歷時,其失望憤怒之情也是溢於言表。

據朋友講述,事發之時小米並沒有客服上班,在8點之後聯繫客服,講述了事情經過,然而客服人員卻一口還沒睡醒的口氣,表示只能進行記錄,稍後24小時內會有相關部門聯繫!

隨後,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接到小米電話,說剛才客服的說法有誤,相關部門將在2小時內聯繫我!朋友質問其打電話只是通知這個錯誤?此時客服人員才針對傷勢和事發過程做了詳細詢問!而對於朋友提出的退貨要求卻一口回絕。

到目前為止,小米再無任何回覆!而且態度堅決,絕不退貨,只能上門維修!

除此之外,朋友還介紹稱最近還有過與小米客服發生溝通摩擦的經歷。

與車輛同時購買的還有小米的無限路由擴大器,剛收貨時人在外地,處於信任並沒有試用,當從外地回來之後,在小米APP的指導下進行了操作,卻發現並沒有用,隨後在第一次與客服溝通時問題發送了,人工客服並沒有回答就直接下線;第二次,再重新講述問題後沒有解答直接被客服人員退出服務通道。第三次終於進行溝通,卻也未能提出解決辦法,只是一味著讓朋友重啟,到最後朋友只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

然而此次平衡車事件的發生,點燃了朋友的怒火,而作為聽眾的筆者對此也是非常憤慨,據瞭解關於小米平衡車的指責其實一直都有。

早在2016年3月,一位廣州用戶在騎行平衡車途中,因平衡車突然失去動力而摔傷,導致右腿髕骨骨折。隨後將小米公司及製造廠家納恩博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同樣是2016年3月,前貓眼科技總經理王奔宏稱,自己騎小米平衡車摔傷,並曬出了診斷證明。

在小米張燈結綵慶上市的時候,其平衡車用戶卻再次摔了跤

2016年下半年,微博用戶@吳小杰WJie轉發了一位網友使用小米平衡車發生事故的微博。從上傳的圖片來看,傷的還不輕。據博主稱述,在一個普通的減速帶前,自己被瞬間彈了出去,而之後雖然聯繫了客服,但客服卻將自己推給了保險,保險又說查不到其個人信息。

在小米張燈結綵慶上市的時候,其平衡車用戶卻再次摔了跤

時至今日,在貼吧、微博等社交平臺關於小米平衡車的吐槽聲依舊屢見不鮮。而作為平臺方的小米自然有著不容推卸的責任。也不是原先解釋時用的天氣原因、買了假貨等說辭就可以搪塞過去,或許真的有如同小米官方解釋的情況,但天氣好,買正品受傷的卻也真實存在,筆者朋友就是最好的證明,那麼小米為何一直解決不了平衡車的質量問題呢?

在小米張燈結綵慶上市的時候,其平衡車用戶卻再次摔了跤

能力問題or態度問題:缺陷產品或將折損品牌形象

一直以來,小米都會帶給我們性價比上的驚喜,無論是智能手機的普及還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小米可謂是功不可沒,具備良好的品牌形象。而小米掌門人雷軍,也是很多年輕人心中的創業偶像。營銷方面的出色發揮,使得小米迅速崛起佔領市場,並積累了龐大的粉絲。

而在筆者過往的印象中也對小米有著非常不錯的印象,網上時不時的負面,也會下意識的把它當做個別人的看法或者競爭對手的水軍。然而如今真的聽到朋友講述其小米平衡車的遭遇也終於意識到,或許小米並沒有原來想象的那般美好。

從2016年開始,到如今已經2018年了,這麼長時間內平衡車問題屢次發生,為什麼不去解決?真實原因究竟如何筆者不得而知,但我們不妨從能力和態度兩方面進行猜測。

第一種可能,技術不到位,那是能力問題,這沒有辦法,畢竟客觀條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關於小米式硬件公司還是科技公司的爭論其實很早就有,而在今年IPO前夕更是被放大開來,從小米方面來看,似乎更想稱自己為科技公司。

雖說現在小米產業鏈足夠長了,但手機依舊是小米最重要的業務,但在手機業務方面,提到國產手機廠商的技術,人們往往會想到華為,小米的技術實力給人的印象似乎並不突出。

在這一方面,格力掌門人董明珠似乎也並不看好小米的技術實力,早年間談到與雷軍之間的賭約時董明珠表示,如果雷軍沒有技術創新、沒有自己的專利技術,就輸定了。而且,專利必須要有真正的含金量。

如此看來,小米似乎並不具備強悍的技術實力。然而早年間小米聯合創始人、小米總裁林斌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從創辦第一天起,小米要做的就是一家科技公司。”他表示人們把小米的成功,歸結為市場營銷、推廣做得好是個誤區,小米靠的是技術創新。同樣,雷軍也反覆強調了小米的成功與他們的技術創新脫不了關係,在多個場合都曾有過類似的話語。

那麼就是這樣一家宣傳自己是技術公司、科技公司的小米,卻在平衡車這個“坑”翻了一次又一次,這著實有些有些耐人尋味,小米的技術實力究竟如何?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人知道了。

第二種可能,小米技術沒問題,那麼平衡車問題的時有發生那就是態度問題了。雖說作為局外人我們對實際情況不得而知,對於一件事也不能以最壞的打算去揣測,但小米如果技術方面積累雄厚,為何不去解決平衡車問題經常發生的問題呢?

當然了,小米有顧及不周到的情況出現本身也是很正常的事。眾所周知,小米旗下產品非常多,包括手機、充電寶、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和盒子、淨化器、平衡車、掃地機、空調、檯燈、插座等許多智能硬件或者生活用品,除此之外,還有小米之家、小米商城等新零售業務。

業務多,產品多,平均到每個產品上的資源和精力有就十分有限,缺乏了專注,產品不夠完美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但對於小米這樣一家產品繁多的企業來說,旗下任意一款產品的體驗差很有可能導致該用戶對小米這一品牌的印象變差,從而拒絕小米整個產品體系。

除此之外,正如前面所講述的,筆者朋友在尋求小米客服幫助時的遭遇確實令人氣憤,這到底是個例還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筆者不得而知,但即便是個例也足以引起平臺的重視,畢竟凡是尋求售後服務的用戶一定是遇到某些問題,心裡已經不痛快了,如果客服在不幫助用戶很好地解決往往會起到“火上澆油”的效果,這也意味著小米很有可能將失去這位用戶。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小米的興起,離不開其產品的性價比,但如果由於產品質量以及客服售後態度與用戶漸行漸遠,小米或許會被很多用戶拋棄。對於小米來說,是時候靜下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了。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轉載保留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