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公路爲啥成了「村村痛」?專家已難自圓其說!

農村這些年的變化都是有目共睹的,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的面貌,這些年國家也實施了許多的民生工程,農戶們也都感到非常知足,感到非常幸福。其中最值得一提就是交通,之前農村的道路破敗不堪是不爭的事實,之前農村的交通閉塞,導致了信息不暢,從而也影響了農村農業,許多農產品也因此滯銷在地。不僅如此,天氣好了,一輛車走過滿天灰塵,下雨天又到處是坑坑窪窪,許多農民行走時都是雙手提著褲腳,給農戶們的出行造成了極其的不便,那時許多農民心中的夢想就是有一條寬敞的水泥路。

“村村通”公路為啥成了“村村痛”?專家已難自圓其說!

這些國家也特別的重視,為了實現城鄉互動,活躍農村的經濟,改善農民生活,早在多年前國家也提出了農村公路村村通,如今村村通公路也覆蓋了大部分農村,每個村子都硬化了路面,農民進城買農產品、趕集都非常便捷。給老百姓帶來了生活中過的許多便利。

不少專家也紛紛說出了對村村通給農村帶來的好處:村村通道路推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農民不需要出力,出錢,就能享受到出行的方便,並且還可以促進農村的旅遊等各種資源。

“村村通”公路為啥成了“村村痛”?專家已難自圓其說!

村村通公路是好事,農民心裡也都清楚,但實話實話,在現實中卻有不少農民有一肚子委屈,甚至是惆悵和憤怒,許多農民這樣說到,剛剛修的農村道路,不到2年的時間就出現路面沉陷,坑窪,積水等質量的問題,還不如之前農民自己墊的土路。

不僅如此,有的農村道路甚至出現“斷頭路”,有些主路不知道什麼原因,到了村與村之間的銜接處無人來硬化,常常會因為這十來米未硬化,而繞一大圈。這給許多村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了許多的不便。

甚至有的農村道路的寬度根本不夠標準,而在村村通建設工程標準方面,要求是路基寬度不低於4.5米,路面寬不低於3.5米,且厚度應不低於18釐米,路面基層應根據老路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當然一些特殊情況除外,一般不能低於這個最低要求。

“村村通”公路為啥成了“村村痛”?專家已難自圓其說!

在現實中,有的地方的道路別說3.5米寬了,有的甚至才2米,2米寬什麼概念?一輛轎車的寬度基本上是1.8米寬,別說遇到迎頭車會車了,就連三輪車都很難錯車,本是為了農民出行方便才修繕道路,這樣的路修了只會給農民添堵。這能不讓農民憤怒鬧心嗎?

為啥出現這些情況呢?對此有的老農也說了原因,1,監管問題,許多道路成了豆腐渣道路,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監管不力造成的。2,使用的材料不合格;3,太過形式化;為了趕工程,原本1月的活硬是縮短到10天,試想能好嗎?4,後期沒有保養好。

“村村通”公路為啥成了“村村痛”?專家已難自圓其說!

而農村道路存在的這些種種情況,專家不可能不清楚,但專家卻已難自圓其說,總之,“村村通”讓現在的新農村讓農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但有些地方因為在執行的時候不落地,出現偏差和監管的漏洞,讓不少農民憂傷。真心希望專家能真心的為農民著想,那麼你覺得你們村道路問題是啥原因造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