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闊大嘆奈何——談史湘雲

到了第二十回史湘雲姍姍來遲,至此金陵十二釵可算是全部集齊,除了賈母,史湘雲算是史家唯一的代表,估計作者也是想在她身上賦予不同於其他角色的精神氣質,雖安排她出場較晚也沒有一絲外貌描寫,但這並不影響她的人氣,還在薄命司中把史湘雲排在眾金釵中的第三位置(除去黛釵兩人),僅次於元、探兩位元妃的身份,可見史湘雲在作者的心裡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英豪闊大嘆奈何——談史湘雲

本回史湘雲一出場就懟林黛玉,且一針見血的點破黛玉的心裡最怕的、最忌憚的心病,這並非一日的觀察,也需要一定的膽識,因為這一點連寶玉都避之不及,所以很多讀者非常欣賞湘雲這種率真直爽,甚至把這種風格和魏晉風度關聯起來,本回史湘雲的情節簡單,文末再討論,這裡我們也來探討下這個話題:作者是否是按照魏晉風度來設定史湘雲。百度了下: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熟讀紅樓夢的朋友就知道如果從“形”來看,史湘雲的率直、通脫、飲酒,甚至清談在她身上都是有所體現,那麼精神上是否切合呢?

一個時代下整體的人文氣質必定反映的是當時的整個社會精神氛圍,在長達兩個世紀的魏晉時期存在過大大小小總計三十餘個政權,國家分裂更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儒家讖緯之學無所依附,導致人們在精神領域出現了各種危機,所以士族階層出現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敢於突破綱常名教,形成了後世所謂的魏晉風度,這段歷史要詳細說明不是件易事,按照小編的總結就是:世道亂了,就撒丫子沒人管了。為什麼後世再沒有出現過魏晉風度這種情況,不是說那種“捫蝨而談”的不凡行為我們做不到,而是在面對一個世情動盪不安的現狀下,是否還能保持著從容不迫、無所畏忌的大度,這才是後世人需要認真考慮的。如果硬要剝離了當時的環境來看這些人的癲狂,那麼我們是品味不到什麼是真正的“魏晉風度”的,更是學不會的,就如武俠片中說的:亂世兒女情更長,如此才能顯得更為珍貴。

英豪闊大嘆奈何——談史湘雲

同樣某一個人的精神氣質背後也必然隱藏著此人的某些經歷,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讀者認為史湘雲在賈府的狀態有魏晉之風,按照小編的總結就是:出了史家的鳥籠就撒丫子沒人管了,這才是最深的原因。史湘雲越是表現不拘小節的自然和處世維艱時保持的曠達,作為讀者就更不能忽略她內心身處所承受的各種壓力,如果硬要剝離了史家的環境來看史湘雲的率真,那麼我們依然還是體會不了史湘雲的性格特點的,具體到湘雲承受了什麼壓力我們後回再說。

小編單獨說下本回,看看史湘雲是如何懟黛玉的:

1、“他再不放人一點兒,專挑人的不好”,直指黛玉專屬的性格特點:專挑人的不好;

2、“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著見一個打趣一個”,雖承認黛玉是很優秀,但只是口服心不服;

3、“指出一個人來,你敢挑他,我就伏你”,暗示黛玉也有所不及之人;

英豪闊大嘆奈何——談史湘雲

果不其然黛玉馬上也承認:“我那裡敢挑他呢?”其實說到根源,黛玉和湘雲有著共同境遇:一樣的父母雙亡和寄人籬下,但此回湘雲和黛玉給人的感覺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黛玉愛哭,湘雲常笑,黛玉小性,湘雲豁達,黛玉敏感,湘雲憨實,黛玉刁鑽,湘雲真摯,連湘雲自己都說:“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湘雲的外在性格表現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壓抑過後立即釋放自己的一種宣洩,而黛玉也同樣有著自己的宣洩方式,那就把情緒隱藏在了詩裡,在詩的世界裡盡情宣洩,這和湘雲醉臥花海一樣,只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單獨對詩就能使這兩種性格的人在這一時刻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契合,同樣的身世,同樣的處境,同樣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在理解史湘雲的那種魏晉風度時,更應該多瞭解下其背後對於命運的無可奈何,這一點和黛玉是不謀而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