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聲|陳貴賓: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點擊上方“鄉村發現”可以關注哦!

呼声|陈贵宾: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誰拿走了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

“鄉鎮一年工作,3個月開會,3個月維穩,3個月幹活,3個月迎檢。三天一小檢,十天一大檢,各類檢查層出不窮,各類檢查都重要,各類檢查都要彙報,各類檢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現在的上級檢查越來越要求高,越來越要求精細化,越來越重材料,越來越講究形式,讓基層幹部為應付檢查疲於奔命,焦頭爛額。”《半月談》雜誌最近刊登這樣一則某鎮幹部的獨白,讀來令人唏噓和感慨。

這不僅僅是在一種抱怨,更是一種“怪現象”。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發生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不斷調整,思想觀念正在更新變化。為什麼基層幹部在承擔日益繁重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在應付檢查中疲於奔命、還要在文山會海中浪費生命?這不是一種所謂的“矯情”,是真實的存在。

檢查很有必要,過多的檢查卻沒有必要。檢查督查是促進工作取得實效的一種手段。但把材料當成重頭戲,是否有利推動工作?材料是現在各項檢查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檢查基層就要準備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檔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冊子,有彙報、文件、有記錄、有照片,而且還要做到整潔精美,否則就是人浮於事、沒有落實,就是應付塞責、態度不端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宏偉藍圖描繪的再好,也需要基層去落實去推動。所以,為基層“減負”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宏大課題,必須首先從形式主義減起,讓基層幹部真正從頻繁的檢查和考核中解脫出來,讓基層幹部真正從繁多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在新時代走好新的長征路。

痕跡管理要“返樸歸真”。要減少檢查督查的次數、降低檢查督查的頻率,檢查督查時要尊重實際、尊重科學,強調原始性、真實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則上,只需要重點檢查基層幹部記的工作記錄本、學習筆記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檢查督查,要注重向現場聚焦、注重向工作進度聚焦,無須彙報、無須陪同、無須文字圖片類材料支撐。

黨委主體要下好“一盤棋”。要嚴格落實會議申報審批制度,對需要開展檢查督查的工作進行彙總梳理,組建聯合檢查或督查組進行實施,以避免陷入“部門主義”和“本本主義”之中、避免部門工作各自為陣、肆意“擾民”,讓基層幹部疲於應對。

考核項目要精簡“瘦身”。相關部門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標時,要結合基層實際,著眼長遠、有所側重,確保既能做到節約時間精力,又能做到精準有效。必要時可以建立抽查機制,把抽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結果,經抽查的基層單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級其它部門的檢查。

檢查督查要嚴守“規矩”。要建立對檢查督查人員的檢查督查機制和工作保障機制,堅決杜絕檢查督查人員住賓館、讓陪同,動不動就聽彙報、查資料。要讓他們樹立檢查督查乃為本職的觀念,自覺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作出評估,而不是讓基層自說自話、自我評價。真正把有效的時間和精力還給基層幹部,讓他們真正能夠履行有效的職責與擔當。

鄉村發現轉自:中國網 2017-12-21

閱讀延伸

鄉鎮工作這“八多”,全都多到心坎兒裡!

呼声|陈贵宾: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轉眼間在基層待了十幾年,原以為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工作可以遊刃有餘,但相反的是這幾年明顯覺得工作力不從心。靜下來想想,隨著從嚴治黨的不斷深入,工作在不斷的規範的同時,也造成基層的很多的“多”。

會多

調度會、培訓會、動員會、推進會、部署會、總結會、例會、學習會、電視電話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鄉鎮主要領導更是陷在會議中,哪有時間和精力真正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去解決問題。有些會議一名鄉鎮幹部要去市裡參加一遍,再去縣裡參加一遍,在鄉鎮主持一遍,再去各村指導一遍,內容都是差不多的,無非就是強調時間節點和工作的重大意義。但是不開沒有圖片、簽到、會議記錄等等,最終考核肯定是不能過關。中央八項規定中也明確提到切實改進會風,希望能減少不必要的會議,或是多層級會議以電視電話會形式一次性開完,將基層幹部從會議中解放出來。

簽字多

簽字代表認可,更代表“這個責任我擔了”,一個簡單的事要所有有關的人都簽上名字,萬一哪個人出差了,所有事情全耽擱。比如貧困戶的產業到戶申請。貧困戶張三養了一隻豬,他可以填一張表申請享受產業項目補助,表上張三要簽字,幫扶幹部、第一書記、書記、包村領導、主要領導都要簽字。萬一張三這隻豬是隔壁王二麻子家的,只是張三為了產業補助的錢騙了幫扶幹部,那麼簽字的一干人全都逃不了。幫扶幹部怎麼確認這隻豬是張三家的還是王二麻子家的?幫扶幹部每月走訪都不能確認,那其他的字簽了有何意義。個人觀點,還是需將公開落實到實處,由群眾來監督。

領導小組多

在黨辦、政辦待過的同志都應該知道,政府就那幾十號人,領導小組可是數不清。凡是一項工作佈置下來,先是成立領導小組,組長都是主要領導,副組長都是分管領導,成員都是黨政班子成員和站所負責人。在班子成員分工、包村包組和“一崗雙責”的前提下,成立這樣多的領導小組意義在哪?

責任狀多

安全生產、計劃生育、森林防火、脫貧攻堅……每一項工作都要與上級部門簽訂責任狀,出了問題,誰籤的字誰認。一邊抱怨籤責任狀意義不大,一邊又必須和下級簽訂責任狀,甚至是和村級簽訂責任狀。村幹部三到五年一換屆,前任籤的責任狀後一任還承認麼?責任的落實,不在這一紙責任狀,需要的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心。

檢查多

檢查是一直都很多,月督查、季度檢查、半年查、年終查、省際互查、區縣互查、鄉鎮互查、暗訪……不能否認適度的檢查有利於促進工作,但是過度的檢查消耗基層幹部的時間和精力,也干擾群眾正常的生活。比如每一次扶貧檢查,都要叫貧困戶在家等,提前培訓檢查要問的政策知識,然後等待檢查組來問。有人會說工作在平時,平時都做到了,檢查怕什麼?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檢查不就像考試麼。後來你就會發現不論你培訓了多少遍“351”、“180”貧困戶答不出來,就代表你沒有做這項工作;不論貧困戶家真實收入有多少,只要檢查時從貧困戶嘴裡說出一個數字,脫不脫貧就看這個數字。

痕跡管理多

檢查多,就延伸出痕跡管理了,從會議記錄、照片、檔案資料都是痕跡管理的重要內容,只為證明工作我們開展了,但是過於強調留痕,造成基層很多工作變了味。去扶貧走訪,聊了多少幫了多少不重要,字一定要籤,照片一定要拍;公開欄公開了多少內容公開了多長時間無所謂,只要有底表和一遠一近兩張照片就可以代表一切;開展宣傳活動效果多好不重要,只要拍出合適的照片,網站上有宣傳信息就好。

管理的部門多

比如民生工程,每一項民生工程都要接受兩個以上部門管理,檔案做兩份,檢查也是分兩次以上進行;比如秸稈禁燒,環保部門管宣傳、方案和燒不燒,農辦要管摸底、做表、發錢,民生辦要管錢發沒發、群眾滿意不滿意,森林防火也要管燒沒燒到森林。比如健康脫貧,衛計委、衛生院要管、扶貧辦要管、財政要管。這樣的例子在鄉鎮舉不勝舉,部門協調固然重要,具體工作還是應該有個真正管事的部門,提高效率,減少推諉。

無奈多

面對群眾的訴求,無奈,這和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相統一。群眾想修路、做橋等,可是鄉鎮沒錢,人大提、綜治網格化報、市民熱線問等等,最終都是由鄉鎮答覆解決,那麼又回到了原點。面對群眾的不理解,無奈。就拿現在的全域環境整治和農村衛生改廁來說,農村的生活習慣一時難以改變,幹部上戶宣傳動員時,他們不理解,“現在的政府幹部真是閒的沒事做,管這些”、“反正政府要掃地,下次我們不掃了,給他們立功的機會”。面對部分群眾的“等要靠”,無奈。最簡單的就是扶貧工作中遇到那些懶漢,“扶志”說的容易,做的難,不是多走幾趟就能解決的。面對“不接地氣”的工作,無奈。我們黨執政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有些政策、工作不符合基層實際,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動的初期沒有廣泛徵求意見,或是群眾和基層幹部提出的意見不起作用。

我一直認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些多一方面是我的站位侷限於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不能正確理解。另一方面其實這樣多的“多”,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推動工作、服務民生。我寫這些的目的也不是抱怨,希望通過讓更多人看到,集中更多的智慧和能力解決這些問題,讓基層減負、提速,讓群眾得到實惠。我也相信這些問題會隨著十九大精神在中華大地的落地生根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斷解決。

鄉村發現轉自:中國今網 2018-06-05

呼声|陈贵宾:谁拿走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