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以愛之名 幫助你我他

市爱之援公益服务中心:以爱之名 帮助你我他

市爱之援公益服务中心:以爱之名 帮助你我他
市爱之援公益服务中心:以爱之名 帮助你我他

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前身是市工程機械救援隊,2008年汶川地震親歷的災難讓他們在痛苦中掙扎的同時,也被愛與力量所感動。為將社會給予的溫暖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2010年市工程機械救援隊應運而生。一輛油罐車,兩臺大型機械,三輛民用車輛,四位來自工程機械、工藝製造等不同行業的同齡人,共同撐起了救援隊的一片藍天。

隨著救援隊公益培訓等活動頻繁開展,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救援隊的大家庭,小隊伍急需壯大。於是,2015年10月,在十幾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參與下,經市民政局批准,市工程機械救援隊也就此更名為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至此志願者有了歸屬感,也有了系統的管理和分配,愛之援志願者從此走上了他們榮耀的志願服務之路。 愛與堅持

公益原來如此多彩

近日,記者走進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零距離體會了人間最無私的愛。據瞭解,2015年至2017年,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連續三年參與由成都市殘聯主辦的健身器械助殘進千家活動,每年曆時一個月左右。2016年重慶市石柱縣突降暴雨致山洪爆發,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結合成都青年應急救援隊奔赴現場參加救援。2017年6月24日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發生山體滑坡,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結合成都應急救援隊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參加救援。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突發地震,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立即整裝待發,於8月9日凌晨3點出發趕往現場,參加歷時四天的救援行動。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理事兼黨支部書記、救援隊隊長周楊告訴記者,救援隊隊員都是經過國家正規救援知識培訓並考試合格的人員。為培養和提升隊員及志願者們的救援意識和防災減災能力,周楊主動當起了聯絡員,經常邀請四川省工程機械救援隊和成都青年志願者救援隊的隊員,給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進行防災減災培訓。

除此之外,愛之援志願者多次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比如每年的6月26日禁毒日宣傳、防災減災應急救援技能培訓和逃生演練、重陽節為老人送溫暖籌辦演出、冬季為敬老院為老人送禦寒物品和過年物資、為社區殘疾人士送年貨、為癌症妹妹募集醫療費、到學校為孩子們進行感恩教育等。

一句謝謝

便是志願服務動力

“原來在電視上看見過很多地震、海嘯、泥石流等災難但並沒有太大感觸,2008年汶川地震,我身邊的朋友和親人不同程度受到了傷害,災區大部分人都帶著孩子、老人往外跑,而武警官兵,各種救援隊都在往災區跑,當時對我的觸動非常大,所以從那時候開始在我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周楊說,以前沒找到組織,憑著一腔熱情去做志願者工作,但自從加入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後,就懂得應該有序進入災區,有序提供幫助。說起多年志願服務中的感觸,周楊談道,收到救援後的一個少先隊禮和幫扶後的一聲謝謝,都會讓自己覺得做的這一切是值得的。

通過多年的志願服務經驗和各種救援知識的學習,志願者們深深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據瞭解,前幾年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的志願服務地區布及四川省各地,近兩年則主要在本地。談起服務地區的轉變周楊說:“國外很注重防範知識培訓,而中國的小朋友乃至成年人的自救能力較低,希望把這種災害防範知識先傳授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再壯大隊伍,擴大服務區域。”

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的志願者都是來自不同的單位,不同的工作崗位,有企業老總,也有身殘志堅的老百姓,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有愛心,感恩心,責任心。當危難發生時,他們義無反顧地衝向前線;當遇見困難群體時,他們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以愛之名,幫助你我他,市愛之援公益服務中心一直都在路上……讓我們帶著敬畏之心,為他們忙碌的身影點贊。

親,讀完文章,記得在頁面最下方點贊哦!謝謝關注和支持!

親愛的小夥伴們,“科普彭州”微信面向全網徵集優秀稿件啦!

投稿郵箱:124474353@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