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戒菸後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妝品,很多人問「憑什麼啊?」

文:大將軍郭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上週有一條新聞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對剛剛晉升為爸媽的小夫妻發生了矛盾,丈夫月收入5千,妻子月收入4千,要還房貸,還要養娃。

在經濟重壓下,丈夫決定戒菸每月省下750元,之後“順理成章”地要求妻子減少化妝品開支, “我把煙戒了,你為了女兒也犧牲一下吧,你的化妝品兩千多,沒必要,換便宜點的吧”,婆婆也來幫腔討伐,“2千多?又不是明星,用這麼貴幹啥?換了換了。”

家庭大戰就此拉開帷幕,妻子小麗不接受“降級”化妝品的要求,婆婆威脅“如果你不換,我這就回老家不照顧孩子,我這輩子用的護膚品都沒超過二十塊。”

朋友發我這條新聞問我站誰,想來想去我只能站我自己。

全家人的做法都有問題:

丈夫戒菸是好事是為家庭付出,但提要求的方式讓人難以接受,更要命的是拉上自己親媽一起討伐妻子,明顯是把問題擴大化;

婆婆作為老人家不來調停,反而火上澆油擺出了威脅的陣勢;

妻子呢,同樣做法欠妥,化妝品重要嗎?

當然重要,只不過眼下有火燒眉毛的養娃問題,美容護膚這件事還是要讓一讓位,若不然,那就是大寫的自私了。

我看網友爭論的焦點從2千的護膚品到底貴不貴,轉移到為什麼不多賺錢,最後直接乾脆甩話不行就離,換個有錢老公給你買2萬的護膚品……想想也覺得可笑,網友們都活在真空裡面嗎?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現實的家庭生活就是這樣瑣碎,別說2千塊的護膚品了,上次我在超市結賬,一對小夫妻因為要不要買2毛錢的購物袋都吵了起來,問題並不在於錢,在於你怎麼處理家庭關係。

別以為這件事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就覺得跟自己沒關係,這條新聞背後折射的幾個問題,其實都很致命,如果沒處理好,今天會因為化妝品爭執,明天會因為一瓶醋鬧矛盾,最後說不定演變成莫名其妙也要吵一吵。

家庭中的“結盟”有毒

雙方父母不該插手子女的婚姻,這個道理大家其實都懂。冷靜下來往前捋一捋,你會發現真正把矛盾激化的都是父母加入了戰場,小夫妻沒有不鬧矛盾的,床頭打架床尾和,但加入了公婆岳父岳母,雙人床擠不下那麼多人,還怎麼和?

但偏偏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非要拉一個第三方來評理,但這個第三方畢竟是家庭成員,很難公正客觀,最後就出現了家庭系統理論中最容易引發矛盾的情況,就是“結盟”。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常見的就是夫妻一方跟自己的父母站隊,一起攻擊另一方,看似爭論的焦點還是同一個導火索,但對於被攻擊的那一方來說,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他會感不被尊重、不被認同,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受損,一旦觸及到這些更深層的問題,他也會立刻開始防禦、對抗,雙方都很難在就事論事。

結盟打破了家庭結構的平衡,就像新聞中的小夫妻,原本是兩個人商量就能解決的事,婆婆參與之後,涉及到了帶娃的問題,價值觀問題,她的施壓,讓整個家庭都陷入了權利的對抗戰爭中。

凡是夫妻間的問題,就儘量在兩個人之間解決,父母面前儘量迴避爭執,婚姻中的問題講的不是人多勢眾,而是化繁為簡。

夫妻間常常把“合作”變成了“對立”

新聞裡丈夫的提議出發點其實沒錯,兩個人共同努力,多付出一點,為的是讓家庭穩定幸福。但他錯在表達的方式,這不僅是情商低會不會說話的問題,而是反應了他對夫妻關係的態度,“我戒菸所以你應該降級化妝品”,這明顯是對立,而不是在合作。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合作的前提是商量,過程是共同決定,結果是一起承擔,但丈夫更像是在下指令,在單方面做決策,不顧妻子的感受。他的邏輯是“我做到了什麼所以你必須做到什麼”,很明顯還在強調你和我,是把雙方的需求對立起來,凸顯矛盾點。

也難怪妻子不同意,除了確實不想捨棄自己的需求之外,心裡也難免會滋生出不被尊重的感覺,憑什麼你戒菸就要求我降級化妝品?

丈夫用對立的態度處理問題,也只會激發妻子的對立感,圍繞著“憑什麼”的爭吵是無休無止的,不如一開始就把共同目標擺出來,彆強調你和我,是“我們”要做什麼。

丈夫完全可以用更緩和的方式提建議,家庭開支吃緊,我們都想想辦法怎麼能省點錢,一起努力,我考慮可以戒菸,你看看還有沒有可以暫時節流的花銷?

拿出合作的態度,也給妻子留出選擇的餘地,講真,妻子不願意降級化妝品也不代表解決不了問題,只要有商量的態度,說不定妻子願意少買幾件衣服幾雙鞋子,同樣可以減少開銷,但這種付出的前提是尊重,是你給對方心甘情願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命令。

太強調自我,最後變成了自私

八零後九零後其實都是自我意識蠻強的兩代人,他們比集體主義思潮下成長起來的父母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不會盲目犧牲妥協,做選擇的時候會先問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有獨立的自我是好事,但太強調自我,不懂得退讓和包容,很容易演變成自私。

在關係中其實很常見自私引發的問題,《北京女子圖鑑》裡陳可的丈夫喜歡打麻將,這算個無傷大雅的愛好,是自我的一部分,但是他經常沒日沒夜呼朋喚友到家裡來,影響了妻子休息,還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這是他們夫妻矛盾的導火索,問題其實不在於打麻將,而在於自私的內核。

新聞裡的妻子也有自私的傾向,美容護膚是女性的合理需求,但她的現狀是堅持自己的需求,就勢必會在其他方面影響孩子和家庭中其他人的需求滿足,如果找不到家庭成員間需求的平衡點,一味強調自我,那就是自私的做法。

很多網友在評論裡慷慨激昂做數學題,2千塊一套的護膚品,平均下來也就一個月幾百塊,有什麼不可以?你可以,但不代表她可以。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我算了算自己的護膚品,加起來不止2千塊,但我沒有嗷嗷待哺的娃要養,也不會因為這筆開銷縮減其他支出,我滿足自己的需求沒影響任何人。

我身邊也不乏一隻面霜就2千塊的女性朋友,但人家收入遠高於此,孩子養得好,丈夫也不用節衣縮食。

問題根本就不在於貴不貴,而在於你有沒有能力支撐生活的各項價籤。

有的評論我就更看不下去了,說什麼解決辦法就是讓丈夫多賺錢,要賺錢一家人整整齊齊去拼命唄,妻子的需求只讓丈夫一個人買單?說到底還是自私啊。

我知道女性朋友經常會聽到“取悅自己最重要”的口號,這句話沒錯,但這句口號前面大概還有你不能忽略的幾百字前提,歸結起來,就是你有能力取悅自己,你取悅自己的時候不給別人增加負擔。

否則,這句話的本質不過是“自私最重要”,那我建議還是選擇不婚不育吧,你自私你的,沒人攔著。

本文作者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ID:staynormal)。

將軍的新書

《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剛剛上市,正在熱賣

噹噹(限量簽名版)

京東、亞馬遜等均有售。

丈夫戒烟后要求妻子用便宜的化妆品,很多人问“凭什么啊?”

這是一本自愈手冊

它告訴你的不僅是每個問題的原因,還有問題之後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讓你找到改變自己、解救自己的方法和能力。

大將軍郭還寫過很多文章,有對心理的剖析,有給你講解如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還有對情感、人際關係、生活方式的心理學建議。

↓↓↓↓↓

如果你想認識她

我們心裡都有病(staynorm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