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圆,一把思亲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少一人”那莫名的惆怅与心酸

时间总是那样的守约,2018的元宵节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如约而至。

这个元宵节,我仍然是一个人,在狭小的厨房里,只煮了一点汤圆,没有任何的佐菜。

我出神看着白瓷碗里,七八个煮得胖嘟嘟的、糥白色的、还带着点馅料的浅色的汤圆,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在碗里那么亲热地漂浮着,好象在对我笑。如果在家,母亲必定会备上好些我爱吃的菜,汤圆也会有煮的,有炸的,有压成饼的,口味也会有花生的,红糖的,黑芝麻的这三款吧,而不是我这一碗只是白糖的吧。

想家的念头,让我倍觉孤单,这一碗汤圆,囫囵吞下我对亲人们的思念,甜甜的滋味,慰藉我想家的心。

站在落地的玻璃窗前,听着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宣示着这个年即将过完。而绽放在夜空里绚烂的烟花,在愉悦了双眼的时候,却也激荡起了心里那小小的忧伤,烟花的生命如此短暂只为了一时的灿烂。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穷其一生,追求的也只是那片刻的心的满足。

当年为了生活,我在母亲涟涟的泪水里,倔强地转身而去。

自此,除了过年,其它的节日都是在异乡,孤单的自己,应应景,象征性的吃点好的就算了。

离开家后,去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劳碌奔波。

为了打开销路,天不亮就去市场上出早市,在深秋的冷风里空着肚子瑟瑟发抖,白天要到人流多的地方,做贼一样防着身着红色袖箍的老大爷老大娘,去发广告单,做宣传。午饭有时就是一个馅饼或者是一个最简单的盒饭,风大的时候,我们几个人聚成一圈,蹲在商场的玻璃门后面匆匆地狼吞虎咽,完全无视于扫过来的或是鄙夷或是同情的各种目光。晚上还要去摆摊,有时候会被城管追得四处躲闪,也会被同行们排斥,还会被举报被工商局没收了货品,再低三下四地去拉关系,找人情,被层层盘剥后坐在地上不管不顾地大哭,哭过后收拾收拾,还要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站到在背后落井下石的人的面前。

那个时候,无数次的想过放弃,也无数次地拷问自己,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来实现自己所谓的梦想,值得吗?虽然离开的时候亲人们都说,没关系,不行就回来吧,有我们呢!想想这些就心酸,谁会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只有自己的亲人们,无他。

受的这些苦,流的这些泪,只有自己咬紧牙关死死挺住。每次挺不住的时候,就会往家打电话,听听亲人们的声音,跟他们报吉不报忧地讲讲这面的事,最后总不忘记许诺,等我发达了,我接你们过来玩。却在放下电话后嚎啕大哭。

现在的我,为了生存,依然过着父母在电话的那一头,我在电话的这一头的日子。

在家的时候,觉得亲情太甜腻,亲情就是束缚我发展的绊脚石,总是想挣脱去过一个没有亲情在身边黏着的日子。

离开家了以后,却又开始发了疯一样的惦记着亲情,思念着亲情,想念渐渐老去的父母,惦记弟妹的生活,挂念孩子们的学习,亲情已经融入了血液。常常会回忆起与亲人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尽管这些都是小事,都应该被忘记了,可对于一个极度想念亲人的人来说,那些细碎的才更应该被记住。

亲情是我颠簸里的温馨港湾,亲情是指引我的灯塔,亲情更是我最强大的后盾。

夜空的烟花就这样加深了我的思念,勾起了我的往事,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句子,应该是经历了思乡思亲煎熬后内心的写照。

时光不老,人易老,所有的一切都会流逝,只有亲情永远都在,远比这世间任何一种感情都要醇厚悠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