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王: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農業上多使用50%含量的,它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殺菌劑,對真菌、細菌、病毒引起的疑難病害有保護、治療、剷除、營養等四重獨特功效,內吸性強,耐雨水沖刷。無交互抗性,對作物安全,環保無公害。

氯溴異氰尿酸的優越特性

氯溴異氰尿酸噴施在作物表面能慢慢地釋放次溴酸( HOBr)和次氯酸(HOCL),次溴酸的活性是次氯酸的四倍,有強烈的殺滅細菌真菌的能力。噴施在作物上,通過內吸傳導釋放次溴酸後的母體形成三嗪二酮(DHIT)和均三嗪(ADHL),具有強烈的殺病毒作用

1、適合防治複合型病害 農田中病害發生複雜,通常是某一侵染力較強的真菌實現侵染,在植物體表造成創口後,其他真菌、細菌、弱性寄生菌再趁機通過傷口侵染,故大田中病害多是混合發作。氯溴異氰尿酸是對細菌、病毒、真菌均具有殺滅效果的成分,最適合防治複合型病害。

2、對細菌性病害速效性強 細菌性病害發生量呈上升趨勢,但有效藥劑種類卻在減少,尤其是農用鏈黴素被限制使用、葉枯唑退出原藥登記後,針對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只剩下中生菌素、春雷黴素等抗生素及銅製劑等。中生菌素、春雷黴素速效性較差,整體防治效果不高;有機銅製劑(喹啉銅/噻森銅)安全性好但速效性欠佳,無機銅製劑(氫氧化銅/氧化亞銅)速效性突出但安全性較差,在細菌性病害防治方面均存在缺陷。氯溴異氰尿酸直接導致病菌細胞死亡,加之可封閉植物傷口,細菌性病害引起的病斑見藥後即迅速變幹,對細菌性病害速效性好。

3、對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氯溴異氰尿酸對病毒病活性最為突出,大田使用表明,如一週內連續使用兩次,可明顯導致已有花葉症狀逐漸減輕,表明對病毒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注意事項

防治細菌性、病毒性病害,最好間隔一週連續使用兩次。對真菌性病害持效期較短,單純防治真菌性病害時不建議單獨使用,可搭配其他成分一起使用,即可保證持效期,更提升見效速度及可靠性。在配藥時,先將氯溴異氰尿酸溶解後,再放入其他成分。氯溴異氰尿酸混配性很廣,但不能與有機磷和鹼性農藥混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