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學佛者的成佛觀:相信自己不是凡夫,是待覺之佛

編者按:有著“經中之王”之稱的《金剛經》,屬於般若類經典。《金剛經》與種族、年齡、性別、愛好、職業沒有任何關係,尤其與信仰沒有任何關係,它超越了信仰,不是佛教宗教信仰者的專屬。它是哲學經典、修行經典、智慧經典,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學習《金剛經》並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2012年,潘麟先生在淨土宗祖庭終南山香積古寺,講授千古第一經《金剛經》。《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一書即由先生此次授課錄音整理而成。本書內容深入淺出,首次從生命科學角度,引領讀者直探《金剛經》之本義,重新認識東方文化的內涵與本質。2017年1月,此書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正在“生命與國學”頭條號專欄連載中,敬請關注。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

真學佛者的成佛觀:相信自己不是凡夫,是待覺之佛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

此品“化無所化分”中的“化”是教化、感化之義。不僅釋迦牟尼在教化眾生,一切聖人,如孔子、老子等,平生所志,皆在普化天下也。佛陀教化眾生就是佛化,儒者教化眾生就是儒化,道家教化眾生就是道化。無論是佛化、儒化還是道化,都是以文化成天下,都是人類最究竟、最圓滿的文化。

教化眾生在佛家看來是“化無所化”。這一品佛陀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他的教導。不是佛的教導不珍貴,而是一旦執著就會與佛性中最主要的幾大內涵——空性、般若智慧、光明、解脫等背道而馳,教導就會成了法繩,把你束縛住。當你放開執著,就相當於去除了束縛,就可以得到自由,得到解脫。

近來社會上流行一個詞語:“洗腦”,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不由得讓人想起什麼邪教呀,傳銷呀等等。其實每個人都在被洗腦。“洗腦”是一箇中性詞,重點是你被什麼洗腦,是被佛法洗腦,被科學洗腦,還是被邪教洗腦。其實聽《金剛經》就是被洗腦,我們現在有機緣讓佛陀的智慧將我們的心靈徹底地清洗一下,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很多人都沒有福報來接受佛化,沒有機會被佛洗腦,他的腦子裡裝的滿是貪嗔痴慢疑。事實上,你不被佛陀洗腦,就會被世俗所洗腦。洗腦通俗地講,就是“被XX化”:親近佛陀,就是被佛所化;親近孔子,就是被孔子所化;親近世俗,就是被紅塵所化。如此而已。

真學佛者的成佛觀:相信自己不是凡夫,是待覺之佛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這句意思很明白:你們在聽我說法,可是我卻沒有“我在度眾生”的念頭。此句引申出後人常說的“做夢中佛事,度如幻眾生”的名言。無論是修行,還是傳法講學等等,都要有一個基本觀念:做夢中佛事。比如,我在講法,我在度眾生,但我能有這個念頭嗎?不可以有!因為我是“度如幻眾生”。要把“度眾生”這個行為理解成一個幻覺,因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什麼相都沒了。只做事,不著相,這就是佛陀要我們達到的目標。

“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這怎麼理解?佛陀沒有度眾生,那他49年的講法是為了什麼?因為佛陀眼中無眾生相,更沒有度眾生的念頭。“若有眾生如來度者”這個念頭,總想自己有多少弟子,度了多少眾生,“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誰有這樣的念頭,誰就著這四相了。

“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你以為真的有個“我”在你的身心深處嗎?事實是無“我”的,只是你以為有一個“我”在你的身心中,那都是你的幻覺。自我是最真實的幻覺,雖然它看上去非常真實。你著了自我的道,被自我欺騙了,也就是說,你被幻覺欺騙了。我們一輩子都在為這個看上去真實但不存在的“我”奮鬥,因它去笑,去鬧,去上吊,某一天,突然發現那個“我”根本不存在,我們為那個不存在的東西辛苦了一輩子,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有我者,則非有我”。

“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這個也好理解,世上就沒有凡夫,佛是已覺之人,凡夫是待覺之佛,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於已覺和待覺,眾生都是待覺的佛。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開悟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成了佛家的一句千古名言。“奇哉”是感嘆詞,是“天啊”的意思。“一切眾生”,不僅僅指人,還包括狗、鳥、蜘蛛、螞蟻等等都是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可以成佛,只是現在有一點顛倒妄想,所以沒有正等正覺,不能覺悟。此前我們沒有遇見佛,沒有遇見《金剛經》,所以在生死之間流浪,在顛倒中討生活,現有佛出世,名曰釋迦牟尼佛,佛有大經,名曰《金剛般若波羅密經》,那離成佛還遠嗎?儘管百千萬劫難遭遇,還是讓我們幸運地遇到了。所以在佛的眼中沒有眾生,都是待覺之佛。這一點,如果大家真真正正地生起信心,如來說“此人最為第一希有”。

你真的相信自己就是佛嗎?是嘴上和腦子相信,還是真從內心深處相信呢?我們一般的人著了太深的凡夫相,你告訴他“你是佛”,他肯定會罵你,他認為自己過得這麼慘了,怎麼會是佛呢?乃至於不僅著了自己的凡夫相,還著了別人的凡夫相,就像我們前面批判的那樣,如果有一個人說“我是佛,我開悟了”,肯定會被別人亂棍打死或者被唾沫淹死。所以“能生實信否”?若能生實信,當為第一希有。

大家能體會這當中佛陀的苦心嗎?如果拿《金剛經》來對照當代人的成佛觀,他們的成佛觀大有問題。

《金剛經》要求我們一定要生實信。相信自己不是凡夫,是待覺之佛,經過《金剛經》這麼一教導,你現在就成佛了,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成佛觀。但是這樣的成佛觀,有幾個人受持?不僅認為自己成不了佛,也認為別人不會有成佛之可能。要反省我們是真學佛者,還是偽學佛者;是真《金剛經》受持者,還是偽《金剛經》受持者。我們整個社會,整個佛教界,都要思索。我們反思自己是不是著了凡夫相?——“我就是一個凡夫,我成不了佛!”——在這個地方佛陀要求我們不要謙虛,亂謙虛就著了凡夫相。如來都說我們是“非凡夫”,我們有什麼理由說自己是凡夫?!凡夫相的背後仍然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在作怪。因為有四相,必然有凡夫相;因無四相,必無凡夫相。這是一個試金石。

真學佛者的成佛觀:相信自己不是凡夫,是待覺之佛

《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的作者:潘麟先生

潘麟先生《到彼岸賞月——〈金剛經〉的智慧》連載三十二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