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開放新地標 通江兼達海 聯通全世界

央視網消息(記者/劉亮 楊兆荃):“當你轉過身去,後方就變成了前方”。重慶的“轉身”不僅改變了我國中西部開放的格局,也重塑了自身的經濟發展方式。

“一帶一路”建設讓內陸地區由開放末端變身為開放前沿,由此也帶來了兩江新區戰略的新提升。這裡擁有內陸功能最齊全的航空、港口、鐵路、信息等綜合交通網絡,集聚了一批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已具備較強的輻射帶動力。

兩江新區是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後,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設立重慶兩江新區,是國家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內陸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舉措。

果園港,是重慶規劃佈局的現代化港口群中的主樞紐港,也是重慶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重要載體,實現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水公鐵無縫對接”。

現已建成長江內河航運最大港口和連接渝新歐大通道的鐵路聯絡線,向東與長江流域10多個口岸達成合作,緊密融入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向西打造中歐貿易的“快車道”,實施鐵公水多式聯運,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連結點和國家級鐵公水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基地。

去年底開通的中歐班列(重慶)從果園港始發,開往1.1萬公里外的德國杜伊斯堡。意味著中歐國際貨運大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實現了“無縫連接”,打通了連接“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最後一公里”。

貨暢其流,數字亮眼。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累計引進貿易類、物流類、金融類等企業839家,建成了以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為主的保稅加工、保稅貿易和保稅物流基地。

保稅+展示交易,持續優化業態佈局,探索“分撥中心+直營銷售”模式,已累計引進55家企業,經營日本、意大利、德國等20個國家共3萬種商品品類,保稅商品展示交易額達到18.1億元。

保稅+跨境電商交易發展迅速,去年交易額達到13.4億元,佔重慶市總額的41.5%,居全市第一,許多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平穩運行。

果園港開啟了西部地區首條直聯長江經濟帶和中歐班列(重慶)的水鐵國際聯運戰略通道,真正成為“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交匯點,補上重慶距離出海口2400多公里的“短板”,助推重慶由內陸腹地變身開放前沿。果園港鐵路專用線擁有主線5公里進港鐵路專用線,包含13條編組線,可實現每年1000萬噸運送能力。

果園港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聯結長江經濟帶各港口城市群,再經太平洋麵向亞太地區;果園港進港鐵路專用線與主幹線渝懷鐵路相連,經團結村站,向西可直通中歐班列(重慶),面向我國西北及中亞、歐洲地區;向南可直通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面向我國南方沿海及東盟、南亞地區。

重慶果園港,物流新地標,通江兼達海。

果園港,中國內河第一大港,處在渝新歐鐵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的連接點上。這裡的碼頭採用了通常海港才有的直立式碼頭。集裝箱可以通過岸橋起重機直接裝船卸載。

果園港港區擁有5000噸級泊位16個,設計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泊位10個,能力200萬標箱;散貨泊位3個,能力900萬噸;商品汽車滾裝泊位3個,能力100萬輛。圖為記者們在聽相關負責人介紹果園港沙盤

當前,各地都高度重視多式聯運發展順應時代趨勢勇於變革者,方能贏得先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新一輪經濟發展機遇面前,誰積極作為拿出解決方案,誰就能佔據在全球物流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重要節點地位。

坐擁水港、空港等功能區域,鄰近重慶火車北站等,讓保稅港區可以充分利用長江黃金水道、江北國際機場等實現“水陸空鐵”多式聯運、無縫連接。

不用走出國門,在身邊就能享受到國際上的品質生活

跨境電商供應鏈解決方案

保稅港區逐步從前期加工貿易一枝獨秀,創新發展出以“保稅+”產業集群為特色的新興服務貿易業態。其中,重慶保稅港區的保稅+跨境電商交易額穩居全市第一,全國前三強跨境電商企業平穩運行,2017年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11億元,同比增長約96%。

倉儲區緊張忙碌的工人,經手的可大都是進口貨。

井井有條的倉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