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潮的湧現,恰意味著網貸行業來日正長

這段時間,P2P圈似乎每天都有“意外”發生。從善林金融、唐小僧、聯壁金融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數十家互聯網理財平臺,相繼暴雷,讓網貸行業“人心惶惶”,不明真相的群眾,又將其歸咎於,P2P不能再投了。

一些出借人出於風險的考慮,正思索著是否要徹底離開這個行業。

在互聯網的擴散效應下,正常運營、積極尋求合規的平臺,也感受到了壓力。流動性風險,甚至在合規運營的平臺間連鎖性傳導。

但冷靜下來想想,那些出事的平臺,有哪幾個是運作規範、遵循國家政策的平臺?

為實體經濟賦能的P2P,從此不能再投了嗎?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

網貸以互聯網為基礎,依託互聯網發展,而互聯網是未來的趨勢;中國龐大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合理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人們的理財需求將愈加旺盛。

這是P2P存在的根本性土壤。有需求就會產生市場,有市場就有未來。

而信任的缺失,不過是源自於不瞭解。

回頭再看看那些暴雷的平臺,它們都有些個共同特點,多是以高返利吸引用戶來達到自身自融或者其他目的。

平臺允諾高收益,意味他在資產端需要獲得更高的收益,才有可能拉平生意,而資產端本身借款的利率又是被監管嚴格限定的。此外,這些高返平臺沒有能力正常的從現有的線上渠道來獲客,所以需要通過高返利的方式來吸引用戶。但用這種方式吸引到的更多的是羊毛黨,羊毛黨本身在投資的決策上既不理性也不長期,所以一旦平臺遇到一些不利、負面的事情,就很容易導致平臺本身出現擠兌危機。

而自融,則是平臺自發標的,冒充第三方借款方,為自身進行融資。這些平臺本身就存在問題,發生暴雷危機,也不過還是時間問題而已。

行業大洗牌不斷加劇,網貸行業的未來又將如何呢?

近兩年,在監管不斷加強的過程中,雖然有不少經營不善的、虛假的P2P平臺暴雷跑路,但那些踏實、合規運營的平臺,國家政策是支持的,它們也還會繼續穩健地經營下去。

其次,靠譜的P2P平臺本身也在發展的路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合規性,包括銀行存管、三級等保、財務審計方面等,不斷增加透明度,對外披露相關信息,提升自己的運營水平。這些平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自己在相對困難的環境下仍然能夠穩健運營的能力。從這一點來看,大家也應該對那些已經被證明的、實力較好的P2P平臺持有信心,在大浪淘沙後依然存活的,必然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和自己的優勢所在。

這麼一來,如何去選擇一家靠譜的網貸平臺,就是最重要的問題了。金融業務本身具有複雜性,很難通過簡單幾點就能進行判斷。但是有幾個點,大家可以重點關注,從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踩到雷的風險。

一是資金存管。資金存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龐氏騙局的操作成本,在接入資金存管後,平臺賬戶、投資者賬戶和借款人賬戶在資金層面是分開的,只要投資者尚未投標,資金安全由存管方負責,可以確保不被平臺非法挪用。

二是平臺年化利率。為了能夠吸引用戶,大多不良平臺總會想些辦法來吸引人,最常見的就是高息高返,快速圈錢。對於投資人而言,項目利率超過15%的平臺都要小心謹慎一些。

三是信息披露。根據網貸平臺平臺的合規要求,平臺需要詳細披露借款人信息。為了不讓用戶識別出自融,平臺一般不會公開太多標的信息,要麼絕口不披露,要麼遮遮掩掩、避重就輕,只要認真觀察,不難發現漏洞。

此外還包括的等保三級、第三方信用平臺合作等等。這些都可以從側面做為佐證,幫助出借人判斷該平臺是否能夠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生存下去。

網貸行業經歷了大洗牌後,“良幣驅逐劣幣”效應越發明顯。隨著國家監管力度加大,網貸平臺投資總體來講是越來越安全了,這無論對於投資人還是優質網貸平臺,都是重大利好。

我們需要要對風險保持“敬畏之心”,卻不能因為懼怕風險而止步不前。

雷潮的湧現,恰意味著網貸行業來日正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