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設地鎖「圈地」停車 公共空間成「私人定製」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呂高見 文 張琮 攝影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核心提示:在鄭州一些老舊小區,許多業主為了方便自己,私設地鎖"圈地"停車,公共空間成了"個人定製",各方利益矛盾衝突不斷。引發鄰里糾紛不說,有的甚至還大打出手。此外,地鎖在有的小區有了"延伸版",用鐵鏈子鎖著。有的地鎖安在道路上阻礙消防通道,還存在安全隱患。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圖己方便,業主私安地鎖“圈地”

這幾天,家住隴海路大學路附近一老舊小區的蘇先生卻犯了愁,蘇先生從事個體經營,最近生意不錯,為了平時上班方便,他花10多萬元在4S店購買了一輛小轎車。

本來挺高興的一件事,卻讓他一時開心不起來,原因就是小區裡沒有停車位,停車難是他面臨的最大困難。新車開回來沒地方停車,不是道路旁停滿了轎車,就是車開走了空地上留下的全是地鎖。無奈,他只好四處尋找停車位。

"為了找到停車位,我費了很大功夫。"面對記者採訪,蘇先生顯得哭笑不得,為此他錯峰上下班,一直在小區轉悠,不放過一丁點機會,終於找到一處能放車的地方。最後和安裝地鎖公司打電話,花了100多元,幫他安了地鎖。有了這個停車位,蘇先生才鬆了一口氣。

和蘇先生相同遭遇的還有住在該小區的很多業主,居民們透露,由於沒有物業,也不交停車費,剛開始轎車只是亂停,後來有一戶安裝了地鎖,隨後大家都紛紛效仿私自"圈地",忽然一夜之間,地上就冒出來很多大小不一凸起的地鎖。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在鄭州一些老舊小區,裡面的道路均比較狹窄,車輛停放難,為了搶佔車位,也是用盡了各種招數,椅子、輪胎、自行車等物品全部派上了用場。

7月11日上午,大河報記者來到了南陽新村小區。雖然是上班時間,但路兩側停了不少車輛,本來就不寬的路顯得更加擁擠,有轎車出入時都會小心翼翼,不慎就有可能會發生剮蹭。記者注意到,"私圈"地鎖佔地現象在這裡有了"變異",在該小區隨處可見鐵鏈子鎖被搶佔的車位。南陽新村小區9號樓旁,車前後用鏈子鎖各鎖一輛共享單車,也有鎖著電動車和自行車的。

隨後,記者趕到了位於26號樓南陽新村街道新村社區,一名工作人員在受訪時表示,該小區有30餘棟樓,5000多人,沒有物業,目前只有託管站,前期他們聯合執法部門已經清理了幾百個地鎖,但對於居民用鏈子鎖自行車行為,其表示,屬於個人物品,他們也沒辦法。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阻礙道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事實上,也有居民認為,公共資源應該共享,不能因為一已之私就破壞規則,這裡除了個人的思想外,拆了裝,裝了拆,也給一些業主提供了隨意“圈地”的大好機會。如果你不裝地鎖,就會沒地方停車,車位少,不得已,"大家心裡都裝有一個算盤,說白了就是為了個人的利益。"

業主私裝地鎖成風,不僅影響小區的環境美觀,也給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你的電話諸多不便。

9月10日下午,在二七區東福民大院6號樓和4號樓之間,大河報記者見到了一個安在道路中間的三角形地鎖,由鎖鎖著,立起來高約30釐米,往裡是3個單元。

"地鎖擋在了路中間好像‘釘子’一樣,嚴重影響大家出行。"採訪中,許多居民告訴大河報記者,這個地鎖不知道是誰安裝的,他們也不清楚,一旦誰家裡有病人需要搶救,或者發生火災,急救車和消防車也過不去,都會影響救援行動。

不僅如此,長在地上的地鎖還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有時一不小心就會發生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後果,希望相關部門把地鎖全部拆除掉,還小區一個良好的環境。

"因為地鎖,小孫子摔倒都受傷了。"隴海路大學路附近一小區一名老人在受訪時表示,當時他帶著孫子在小區裡玩耍,由於其年齡小,不小心自己磕碰到了地鎖上,導致右腿流血,當時孫子哭鬧不止,很快去醫院進行了包紮,還好沒有大礙。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搶佔車位,引發鄰里矛盾“導火索”

"以前大門口有人看門,外來車輛不讓停放,現在小區停車不收費,誰想開車進來就進來。"7月11日,記者在南陽新村小區採訪時,多名居民提起現在的小區管理模式,直大倒苦水,沒人管,太亂了,曾經有人為了搶車位,都差點要"打"起來。

吳女士親眼目睹了這一糾紛。她回憶,當時一名車主把車停在地鎖上,沒想到緊挨著後方旁邊也停放一輛車,正好擋到他的轎車,如果後面的轎車不開走,裡面的車就根本無法開出來。

"車位是我的。""怎麼可能是你的,我的。"兩名車主在就在一旁吵開了,聲音一高一低,附近圍觀了許多看熱鬧的人。理論到激動處,兩人開始拉扯,還差點打了起來,還好有熱心居民勸架,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到底車位是誰的,吳女士說她也不清楚,反正是因為搶車位所引起的。

7月11日下午,家住金水區中方園東區居民王保(化名)看到大河報刊發的"破解地鎖困局"新聞後來到報社反映,去年1月媒體就曝光了他們小區物業停車位裝地鎖,業主多次維權一事,如今此現象依然存在。

王保介紹,小區之前一直很和諧,但自從安裝地鎖以後,就變得"不太平"了,經常因為停車位居民之間,還有和物業公司發生矛盾。王保說,有的業主租了車位沒有安地鎖,有的沒租,看到對方車不在,就把車停進去了,車主回來後發現自己車位被別人佔了,竟然把對方的車潑上了油漆,本來鄰里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結果鬧的就很難堪。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無執法權,拆除地鎖常遇尷尬

拆除地鎖行動雖然獲得大部分居民支持,但也有少部分居民反對,認為此種做法"不太合理",以各種理由阻擋,從而影響拆除工作的正常進行。

"你們不能拆除我家的地鎖,為何不從那邊開始?"7月9日下午,正當執法人員拿著大錘、鐵撬對東福民大院一處地鎖拆除過程中時,卻突然遭到女主人阻擋,無奈拆除工作只好暫停。事實上,女主人也有她的"委屈",據其介紹,她家安裝的地鎖,不是為了搶佔停車位,而是怕外埠車輛入內停車,影響他家的正常出行。

私设地锁“圈地”停车 公共空间成“私人定制”

而對於辦事處和社區工作人員,他們坦言,平時在巡邏過程中發現有地鎖時,他們沒有執法權,也只能逐級上報或者上前進行勸阻,讓其自行拆除,碰到聽的還好說,如果不聽還會惡語相加,常常遭遇尷尬。無奈只好聯繫上級執法部門,聯合執法,之前也曾拆除過,可是這邊剛走,隨後就會又裝上,雖然多次清理,依然有回潮之勢。

誰也不能天天盯著他們呀,此外,業主安裝地鎖的一般都在晚上進行,取證難,難取證,地鎖都是個人的,建議業主自行拆除,但基本沒有人去響應,執法人員來了最多都是拆除,他們也沒有其它好的辦法。

既然不合法,又怨聲載道,為什麼私裝地鎖的行為不但沒有剎住,而且愈演愈烈?

記者調查中發現,這些老舊小區安裝地鎖現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老舊小區沒有設計足夠的停車位,或根本就沒有停車位;此外,沒有物業公司,沒有規劃停車位,以前都是各自停車,現在車越來越多,所以才會出現地鎖"遍地開花"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