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文/青山獨往

崇禎末年,清兵攻入關內,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北方絕大部分地域,很多人順勢而為,投向其懷抱,但是也有不屈者,比如說大家所熟知的鄭成功。當時鄭家已經支離破碎,父親投降,母親身亡,無奈之下鄭成功率領其父舊將在沿海地區艱難地抗爭著。

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此後鄭成功曾發動過數次反擊,如包圍南京,但都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無一不遭到清軍擊潰,於是轉戰海上,並從荷蘭人手裡奪回了臺灣等領土。儘管終其一生都未能實現反清復明的心願,但鄭成功不屈不撓的精神卻對後世影響深遠。

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在清軍眼中,鄭成功無異於眼中釘、肉中刺,清朝史料記載的鄭成功完全是個“小人”形象,殺害了當時的大明監國朱以海,十惡不赦,還私佔臺灣島為王,那麼事實真如清史所描繪的那樣嗎?

這還得先了解一下朱以海為何人。朱以海貴為大明王朝的嫡系,但一生命運多舛。清軍入關時,朱以海家破人亡,哥哥自盡,而自己靠藏在死屍堆裡逃過一劫,勉強活了下來。加冕魯王一個月後,位子還沒坐熱,卻又遭遇李自成的打擊,無奈逃亡南方。

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南逃後的朱以海在朱大典、張國維等人的擁護下成為大明監國(此後改稱帝)開始反抗清軍,鄭成功當時也是其麾下的一員大將,二人關係不錯。但是此後由於內部關係紊亂和自身力量的弱小,朱以海勢力很快土崩瓦解,被清軍圍剿而盡。而朱以海最終以只能含恨病故,令人唏噓不已。

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而在當時清軍也曾逼迫過朱以海投降,但被言辭拒絕,顯然清廷痛恨朱以海的程度不亞於鄭成功。所以清史中出現鄭成功殺害朱以海的記載也就不言而喻了,顯然他們最想看到的就是二者自相殘殺了。還有一點是當時清朝根基未穩,稍有不慎就會有傾塌之險,所以想借輿論之勢來離間反清勢力的關係,使其從內部瓦解。

一座古墓的出現,讓民族英雄的冤屈得到洗雪,被清朝史書抹黑多年

但令人意外的是近代魯王朱以海之墓現身金門,也終於還了鄭成功一個清白。據朱以海墓誌銘記載,其是因為哮喘病發作為死亡的,並不是因為他殺,而且死亡的時候鄭成功早已離開人世,所以“弒君”之說根本就不成立。

想不到一代名士之清白需要花上數百年的時間才能證明,但也印證了一個道理: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未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