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很多人都能感受到,隨著學校教育對語文學科越來越重視,兒童閱讀這件事變得越來越主流,大家對閱讀的價值非常認可,爸爸媽媽也非常樂意投入時間、投入金錢,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然而,隨著孩子長大。一直有個揮之不去的聲音在說:

  • 考試、升學更重要......
  • 閱讀的作用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收效太慢了......
  • 比起花時間看課外書,還不如報課外輔導班,對於分數的提高效果更快......
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雖然政府、學校都在鼓勵孩子閱讀,但類似的想法,也在困擾著很多家長。

為此,也有網友舉了自己身邊的例子:閱讀多,成績卻一般;沒閱讀,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孩子識字早,從小喜歡讀書,上學後開始成績卻一般

(網友@熊本是烊)

這是身邊發生的真實例子,我自己的教育觀念也受到了影響。

我表哥家的孩子,二年級,我嫂子比較重視親子閱讀,小侄子四歲多就認識不少的字,五歲就對一般的兒童讀物完全自主閱讀。幼兒園大班時,發的識字教材,每冊上的字孩子基本都認識。

嫂子早期給孩子看了不少繪本,後來就給孩子買了橋樑書,章節書,兒童文學等。孩子也看的津津有味。

另外,小侄子在學齡前也看過階梯數學之類的一些思維開發書,嫂子對於孩子的學齡前啟蒙很自信,所以小侄子沒有上銜接班,幼升小的暑假完全玩兒過來的。

大家都以為孩子知識面廣,又有大量識字的優勢,不管是數學還是語文成績都不會太差

但事實卻很讓人出乎意料,在老師眼裡小侄子思維很活躍,上課時和老師互動很積極,就是寫字方面差強人意,沒有太大耐心,再就是小侄子拼音學習一直不上道。

經過一年級幾次大大小小的考試,小侄子表現一般每門都在七八十分左右。在班裡中下游層次。

這讓嫂子很受打擊,所以我自己女兒今年大班,嫂子更是現身說法讓我一定給孩子報個銜接班。

網友@熊本是烊 分享這一例子之後,有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周圍也有這樣的孩子,也有小學語文教師表示班上有些孩子喜歡看課外書,卻不重視基礎的拼音、詞彙等學習。

但網友@熊本是烊 也有自己的觀點,她認為:按小侄子目前來說,也許是堅持閱讀的優勢還沒顯示,小男孩有時開竅晚一點嘛!這跟報不報銜接班關係不是太大。俗話說厚積薄發,我相信堅持閱讀的孩子,成績一定會趕上來的。再說我們堅持親子閱讀,讓孩子接觸各種書籍,並不是完全為了讓她拿個高分。

大家怎麼看呢?

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學霸不看課外書,成績照樣名列前茅

(網友@願君多采擷)

我女兒上四年級,我平時經常會在網上給她買課外書,她也喜歡看,每天睡前看會兒書已經成了習慣。但我表姐每次看到都說別讓孩子看太多亂七八糟的書,還說花錢給孩子看這麼多課外書,不如留著錢以後給孩子報好一點的輔導班。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剛考上我們這裡最好的省重點高中,成績很好,不出意外考個重點大學應該不是問題。

她兒子從小沒有閱讀習慣,幼兒園就是瘋玩兒,上過半年幼小銜接,剛上小學並不起眼,三年級後各種輔導班上起來,沒有寒暑假,各門學科都是超前學習,小升初擇校也考的不錯,初中三年輔導班也沒間斷過。

表姐給孩子報班也是捨得投資,上的都是全套輔導課,孩子初中三年下來報班就花費十幾萬。孩子也算爭氣,成績一直拔尖,理科成績非常好,英語和語文成績雖不拔尖,但也不差。

按表姐的說法,他兒子基本沒怎麼看過課外書,表姐說看多了課外書對成績並不見得有多好,反而浪費了很多刷題的時間,還說女孩子看多了書容易早戀。

雖然我對錶姐的說法不敢苟同,但她兒子的成績確實讓人羨慕。

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而對於這樣的問題,網友們的反饋,大致有三個方向:

1、閱讀的作用,不要看短期

@宋汪汪:閱讀雖說跟成績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這是讓孩子瞭解世界的一個途徑,知道這個世界的遼闊、多樣和複雜,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如果只是看中閱讀能讓成績提高而進行功利性的閱讀,單純的灌輸,不引導孩子進行自主的思考,讀再多的書也沒有。

2、不閱讀,的確成績也可能很好

@大橘子 對於現階段的應試教育,確實上輔導課、做題的效果更快更好。

3、"閱讀"和"應試",兩個都想照顧到

@Elite :其實現在小學的學霸都要全面發展了,什麼都強,語數外都好,再加超級豐富的知識量,喜歡看書,在談論中就能發現,很多都是從書中看來的。

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考拉認為:從現在高考語文難度之大、考察名著範圍之廣、對古詩文之重視、對閱讀能力考察之高中就能看出,閱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很多家長對於閱讀的困惑,主要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沒有在孩子的閱讀成型期給孩子選對合適的書。

適合包括兩方面,一是內容適合,二是難度適合。這就涉及到中文分級閱讀,讓孩子讀與他的閱讀能力匹配的書,堅持一段時間,便會感受到書中的美好,而隨之也會有明顯的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個性化上,每個孩子的閱讀能力是不一樣的,單純按照年齡和年級進行劃分未免過於片面。

老師和家長可以根據閱讀能力測評得出ER值(閱讀能力值),選擇相應的圖書進行閱讀。

注重閱讀,成績卻沒有“讀書少刷題多”的孩子好,怎麼辦?

作為國內中文分級閱讀開拓者的考拉閱讀,已經聯合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和國家語委漢語智能教育中心對一到四線的三十餘萬中國學生開展了閱讀能力信息採集,打造了最大的中國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量表和常模,可對每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測試,從200ER-1300ER進行量化表達。

將這樣的中文分級閱讀與應試語文教育相結合,用人工智能為孩子們“量身定製”閱讀書單,結合傳統教育提升孩子的閱讀效率,幫助孩子養成優質的閱讀習慣,是老師和家長的不錯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