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州北部。县境东西横距58千米,南北纵长55千米,总面积231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87.78%。总人口17.46万人(2006年),有白、汉、彝、傈僳、回、纳西等民族,是州内主要白族聚居县。剑川县辖5个镇、3个乡。共有5个居委会、8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金华镇。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老君山、石宝山、金华山、盐路山、雪斑山等。矿藏有铜、铁、铅、锌、煤、盐岩。214国道、甸(南)六(库)公路、平(坡)甸(南)公路纵横县境。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石刻石钟寺石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山田沙门天王像、宝和寺,石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剑川县

剑川县主要旅游景点:

1、石宝山

石宝山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似象像钟,得石宝之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中有建于元代的悬空宝相寺、明代的金顶寺和清代的海云居,历史悠久,各具特色。始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石宝山歌会,历千年而不哀,独县神韵风彩,青年男女汇聚宝山,通宵达旦,弦歌如潮,被称为西部的"情人节"。

石钟山因山坡上有一大石形如大钟而得名。石钟山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系南诏时期白族所创造的艺术瑰宝,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6窟浮雕造像139躯,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艺术,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众多石雕中,有菩萨、帝王、外国高僧等造像,还有女性生殖器石雕"阿姎白"。石窟造像雕刻精美,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是白族人民艺术的缩影,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园738-1253年)的艺术瑰宝,是研究南诏、大理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白族和国内各民族及我国和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和民俗的珍贵实物资料。剑川石窟可以和敦煌媲美,被人们称为"北有敦蝗,南有剑川"。

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剑川石窟

2、满贤林千狮山景区

大理剑川满贤林千狮山风景旅游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剑川满贤林千狮山距离大理剑川县城1.5公里,千狮山雕塑着2600多只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石狮,是剑川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满贤林原名跻歇岭,又名“买闲林”始建于明代,由迎仙桥、延青塔、意翠屏、大雄宝殿、仙人登天、仙人下棋、佛柏比高、观音岩、飞来石等数十处景点组成。近年来,满贤林增加了近3000头石狮,这些狮子或倚岩而凿,或跃于千仞石壁,或立于路旁迎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集中展现了我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石雕狮子的艺术风格,最大的狮王高25米,正面宽12米,侧面宽15米。石狮的数量之多,形体之大,举世罕见。

3、沙溪镇

沙溪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千米,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东南与洱源县交界,西北与剑川县弥沙、羊岑、甸南相邻。

截至2011年,沙溪镇版图总面积288平方千米,其中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有常住人口23172人(2011年),其中户籍人口5988户(2011年)。

沙溪镇先后获得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等荣誉称号。2010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40万元。

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沙溪镇

4、剑湖

剑湖是云南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南段,大理州剑川县境内,紧靠县城。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由剑湖、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区及面山森林组成,南北长12.3km,东西宽6.2km,湖面海拔2186m,是云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湿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

5、大理喜洲严家民居

严家民居位于喜洲古镇内,是由喜洲“四大家”之首户严家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所建,主体是由三个院子组成。大院集中了“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走马串角楼”等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形式,雄伟的飞檐斗拱三滴水彩绘大门、富丽堂皇的三层花板彩画照壁、精美的三层透雕木格子门将白族民居建筑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院是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大门上 书写有“侯庐”,“侯”取主人的名字中的侯字,而“庐”则取三顾茅庐之庐,传承严家人谦虚谦和的家风;第二院是“四合五天井”格局,称为“侯民居”,夫妇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象征家中女人能顶半边天之意;后院称为“开立圆”,是以子女名字为名,前面两院组成“一进两院”的“六合同春”格局,楼上是“走马串角楼”,而后院二楼取名“叠锦楼”,为白族的“五凤楼”格局。此楼在建筑上大胆创新,将白族最精髓的庭院设计完美的搬到了二楼,而一楼则作为餐厅使用。从前院的“走马串角楼”走到“叠锦楼”,看到的不是楼上的景致,而是优雅清新的白族庭院风格。 除了观赏精致的白族建筑,严家民居更有精彩民俗可以体验。

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大理喜洲严家民居

6、西门街古建筑群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事地保存了景风公园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

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古风依旧,古习犹存。古城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为主,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文献名邦光彩照人,古城众多的名人故居,仍在叙述着历代风流人物的往事。

剑川县地方特产:

画毡、兰花、松茸、牛肝菌等。

云南此地石窟可媲美敦煌石窟 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知道的人却少

兰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