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白隱禪師 女孩懷孕誣陷於他 他只淡然說了這句話

日本有個白隱禪師 女孩懷孕誣陷於他 他只淡然說了這句話

平 靜 如 水

日本禪師白隱一直被人們尊奉為一個過著純潔生活的人,在白隱居住的寺院附近有戶人家,他們全家都是白隱禪師虔誠的信徒。一天,他們發現自己的未婚女兒懷孕了,父母親一再逼問女兒: “ 誰造的孽?” 因為女孩經常去寺院玩,父親最相信白隱,為了保護自己的情人,女孩情急之下,就說: “ 孩子是白隱的。” 父親震怒了,他怒氣衝衝地拿著木棒,找到白隱,不由分說地將禪師痛打一頓。

總算弄清事情的起因,白隱一點也沒有覺得委屈與生氣,面對著憤怒的人們,他知道解釋是徒勞的,只是平靜地問: “ 是這樣嗎? ” 此後,白隱依舊像往常一樣過著平靜的日子,儘管他已聲名狼藉,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受干擾。

小孩出生後,女孩的父親理所當然地把嬰兒送到寺院去,當著所有僧人面要他撫養。孩子是無辜的,白隱非常細心地照顧著嬰兒,就像父親。他每天都向附近村民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雖難免遭人白眼,但他總是處之泰然,還是像往常一樣過著平靜的日子。

一年以後,那個女孩再也無法保持沉默了,她將真相告訴了她的父母,孩子的真正父親是村裡的一個青年。那女孩的父母懊悔萬分,帶上女兒立即去找白隱,表示深深的歉意,請求他的寬恕,並要回了嬰兒。白隱依然是心如止水,只是淡然地說了句: “ 是這樣嗎? ”

白隱還是像往常一樣,平靜地生活著,就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從此他得到更多人們的尊敬。

我們活在世上,難免會蒙受各種流言飛語,難免會被人誤會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我們總是那樣容易受傷害。其實,面對世間種種不幸,讓你受苦的其實是你自己,是你面對問題的態度,是你選擇了痛苦和憤憤不平。別人的看法和態度我們沒有辦法左右,但我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在常人看來是巨大的委屈、恥辱,是誰都無法忍受的極限,但白隱的心不受這世間的任何傷害,寂寂然,一塵不染。無事鬧心、無物礙心,也只有禪宗的人能不為所動地活著,保持不被打擾。

《菜根譚》是禪宗的人寫的,它對完美的人格有著這樣精彩的描述: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 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則心隨空。這幾句話的意思是: 當有風吹向竹林,竹的枝葉被風吹得吱吱作響,而風過之後,竹林又恢復原有的寧靜;當大雁從平靜水潭上飛過,潭面就會出現大雁的倒影,但大雁飛過之後,水潭又恢復原有的空寂。

禪語人生

禪宗大師天衣義懷說: “ 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留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 水月相忘,事情來了,我們就自然而然地去感應它; 事情過去了,我們的心要回到原來的空寂和寧靜。這樣,你的心才不被物役,不隨境遷。

(選自 王超芳《禪是最好的生活》,資源僅為學習參考,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及時處理)

寺 院 簡 介

重慶市北碚區縉雲山是具有1500多年曆史的佛教聖地,與四川青城山、峨眉山並稱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縉雲山上雲霧繚繞、群山疊翠深處便是千年古剎縉雲寺。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後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唐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淵曾親筆賜名“禪真宮”。公元627年,唐貞觀元年,浙江幽谷淨滿禪師入蜀,按其師無見睹禪師指示,“逢縉則上,遇雲則住”,進山重建縉雲寺。萬曆二年(1574年),明神宗皇帝敕賜縉雲寺為“迦葉道場”,自此,縉雲寺成為國內唯一的迦葉古佛道場。

日本有個白隱禪師 女孩懷孕誣陷於他 他只淡然說了這句話

1931年,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大師在寺中創辦的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使縉雲寺在整個中國佛教界聞名遐邇,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太虛大師、法尊法師、正果法師、惟賢法師是縉雲寺自清末民國至今時代幾代高僧的代表人物。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後來發展為“人間佛教”的思想,如今,“人間佛教”思想經過眾多繼承者的闡揚發揮,越來越受到佛教界廣泛重視。縉雲寺將遵循太虛大師“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是名真現實”的教導,努力開展弘法利生事業,以此報答祖師教誨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