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教徒其實都有共通性,遇到哪個緣分就信哪一個

佛教的教徒其實都有共通性,遇到哪個緣分就信哪一個


第一,佛法不是宗教。第二,佛法在傳播過程中漸漸演變、蛻變,甚至可以說是墮落成了一種宗教。為什麼說佛法不是宗教呢?這話就多了,不做理論上的嚴密解釋。比如講宗教,有宗教問題,還有所謂宗教戰爭、宗教衝突、宗教組織,也有人講宗教黑暗時代,甚至宗教腐敗現象,這都是大家言談常說到的。你把這些加在佛法上,能成立這樣的詞組嗎?佛法問題、佛法戰爭、佛法黑暗?◎ 佛法不是哲學,不是理論推導、心理上的一種假設,它是釋迦牟尼佛以智慧、覺悟所親證的。佛是覺悟的意思,徹底圓滿,大徹大悟,究竟覺悟,這才稱為佛。自己證悟到這樣的境界,徹底覺悟,親證宇宙人生究竟絕對的真理,然後把它表示出來,這稱為佛法。可以講,佛法的原創著作版權屬於一個人,唯一屬於佛陀的。我們都是跟著學習,然後告訴別人。但宗教不一樣,信宗教的世界上幾十億人,你看宗教的典籍都是假託上帝、神,然後大家共同來編。世界上這麼多人信神,幾乎路數都差不多,不過名字不一樣,有的叫這個名,有的叫那個名,有多神教,有一神教。◎ 宗教是人類在自我生存文明進步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因為人是有限的,所以嚮往、追求無限。然而沒有親自證悟到真理,就用一種假想和推理,所以宗教當中免不了迷信的成分。比如想象有個神,這就是想象出來的。這個世界怎麼來的呀?我們人怎麼來的呀?想來想去沒有緣由,推一個神,神是萬能的,創造了所有的一切。在各民族當中都有這樣的思想,這是大家共同的一種心理定式,我們不能說這些人都掌握了真理,這是推出來的。但佛講話就不一樣,佛說無我,“沒有我啊?”對呀。這種話你想都想不出來。但是無我的教理非常深,“你不在說話嗎?沒有‘我’,你別說話呀。我走路、說話,我的房、我的兒……”,執著這個五蘊身心為真實的我的存在。《心經》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因為“我”都是無我的,誰來創造?自然就沒有所謂的造物主,神就無從安立。但這些太玄妙,太深。在世俗當中,有一個神也挺好的,因為佛法講得非常深,沒法契入,人信仰不來那麼純粹的,能信一個神,得一種平安也不錯。並不是說人造的就不能信,或者人造的就不靈,不是的。人造的車不也很靈嗎?你坐上跑得呼呼的,當然也可以信。人造的東西多著呢,貨幣系統、金融、互聯網,這都是人造的,你不是信得挺好嗎?只要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所幫助,都是可以用。但它不是究竟徹底的真理,而是想象推理。● 就以神造人來講,它的理論也說明一個人不可能達到真理。為什麼呢?你可以做這種理論推斷,神就是真理的一種化身,或者神就是真理的存在,因為你沒有證悟到,但是一定要有真理呀,那就是神吧。人能成為神嗎?人怎麼能成為神呢?人是神造的呀,他永遠在神的權威下屈服著。人不能成為神,神就是真理,人最多也就是接近神。按照這種理論,最多也只能接近真理,不可能成為真理。佛陀就不一樣了,佛說“我是一切智者,證悟了真理”。● 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諸佛出世不出世,一切萬法本來如是,一切萬法本來寂滅。”這話說得多徹底!我遇到一位信基督教的,他說“你們佛法不算宗教”,我同意他的觀點,宗教一般就是要有神。佛法,有人說是哲學,其實它也不是哲學,哲學是腦子想出來的,是哲學家的一種推斷。佛法之所以跟哲學、宗教這一切有區別,在於它是佛陀的智慧親證,親自所見到就是這樣,不是推斷。但是佛法在世間流傳的過程當中漸漸變了,變成了一種宗教。現在講“佛教”,佛教是以佛陀的名義,以佛陀為旗號,或者佛陀講的教法為一種標誌,然後形成的一種宗教形態或者宗教組織。既然形成一種宗教,它跟別的宗教就有可類比性。如果以佛法跟宗教相比,不具備可類比性,是完全超越的。宗教是一種社會形象,佛法在流傳過程當中也免不了,因為它要跟世間結合,就形成一種宗教形態。◎ 但畢竟它是以佛法為內涵,這樣,它的宗教相對來講也有超越的地方,比如很和平。◎ 當然,它也有不足的地方,成了宗教就有所不足,就有可能出問題,甚至也有所謂的迷信。現在到寺院有很多禁忌,這都不是佛法內容。比如“怎麼進門給佛菩薩丟點錢,燒頭香,撞頭鍾;怎麼祈願發財;還有什麼男戴觀音、女戴佛;什麼念珠不能過佛頭……”禁忌多著呢,這通通都是迷信。宗教裡面才喜歡搞這些東西,不是那麼正大光明的事,種種無意義的忌諱。現在真正修學佛法、信仰佛法者是非常少的。把佛法當作宗教來信的比比皆是。像這樣的人,當然也很好,畢竟跟佛結了緣。他一般不是那種理性的抉擇,當然,這個緣,有時候也超越理性。他在某種環境下信了佛,在某種環境下也可以信神。這些宗教的教徒、佛教的教徒其實都有共通性,遇到哪個緣分就信哪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