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盜墓筆記》

還有人記得書中提到的“樣式雷”嗎

張家人找樣式雷為自己設計了

一座辟邪的古樓“張家樓”

後來吳邪一夥人通過一張神秘圖紙

就確定了之前在水底發現的那座小樓

就是詭異的張家古樓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山河君看小說的時候

還沒在意這個細節

心想“樣式雷”是個什麼鬼名字啊

莫非是設計的樣式太雷人?

最近我再一次

看到這個名字時

頓時被驚到

和它聯繫在一起的

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天壇

這一系列的皇家建築

原來小說中的這個神秘人是真實存在的

不,不能說是一個人

應該說是一個家族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頤和園鳥瞰圖

樣式雷其實就是

對執掌清朝200多年

皇家建築設計世家雷家的譽稱

之所以叫樣式雷

是因為當時的

皇家建築設計院就叫作“樣式房”

而雷家連續八代人

都供職於這個機構

其中七代人成為了掌案

也就是總設計師

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家族

基本上承包了當時的

皇家建築設計工作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圓明園萬芳安和

要知道

在那個年代

就算你是大設計師

也沒什麼地位

說到底還是皇家的家奴

要想伺候好皇帝這個

建築史上的最牛甲方

沒點真本事是混不下去的

去過上述所說景點的朋友們

也一定會被那些

古代精巧的建築技藝折服

在那個沒有繪圖軟件的年代

靠著毛筆手畫圖紙

用硬紙板做模型來給皇帝御覽

就造出了我們國家五分之一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建築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那山河君今天就來講講

這個雷氏家族的發家史

不對,應該說是我國古代的半部建築史

因為在建築行業有著這樣一句話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的第一代雷發達

在17世紀末

也就是康熙中期的時候

就從老家江西

來到北京參加修建皇宮的工作

憑著過硬的技術

很快就被提升成工部營造所長班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雷發達

這只是樣式雷發家的開端

到了第二代

雷家的技藝就傳承到了

長子雷金玉的手上

關於雷金玉有這樣一個傳說

說是當年修繕太和殿

康熙十分重視

親自主持上樑大典

然而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時

大梁的相接處怎麼也接不上

我們知道古代的房子

榫卯結構(sǔn mǎo)都是嚴絲合縫的

哪怕錯一點就不能完美相接

這時大臣們就急了

趕忙找來雷金玉

去處理這一突發狀況

只見雷金玉猶如悟空附體

三兩下就爬上了房梁

拿著小斧頭咔咔幾下

梁就合上了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康熙很高興

當時就賞他了個七品官

欽賜內務府欽工處要職

後來修建圓明園的時候

就封他為圓明園

楠木作樣式房掌案

也就是總設計師

他把江南的秀美和北方的樸實

都融合進圓明園的三十景中

深得康熙的喜愛

圓明園其實是

康熙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

胤禛就是接下來的雍正了

所以在雍正繼位後

又進一步擴大了圓明園的規模

主持這一工作的依然是雷金玉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在雷金玉過七十大壽

雍正還讓當時是太子的

乾隆寫了兩個字

“古稀”

賜給他

雷家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

雷金玉就去世了

而他的幾個兒子都不成氣候

老雷辛苦開創的事業就這麼斷了

掌案的職位也拱手讓給了外姓人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但是這時有人不服了

她就是老雷的六夫人張氏

原來老雷不僅建築技藝了得

還天賦異稟

留下了一個不滿一歲的小兒子

那些沒出息的兒子們都回了老家

只有張氏帶著小兒子

雷聲澂(chéng)留在了北京

沒事就跑到工部哭訴

為小兒子爭取重掌樣式房的資格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樣式雷主持的康熙萬壽慶典

你別說

還多虧了她當年

一哭二鬧三上吊的鬧

雷聲澂在成年後重掌樣式房

才使雷家的傳奇沒斷篇

不過雷聲澂從小

也沒接受過父輩的言傳身教

技藝還是要差一點的

所以在建築上沒多大的貢獻

不過不要緊

人家會生

三個兒子

雷家瑋、雷家璽和雷家瑞

都很有天賦

特別是老二雷家璽

在接管了樣式房掌案之後

把雷家又從低谷里拉了出來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就是

出自雷家第四代三兄弟之手

頤和園的中心塔佛香閣

更成為了雷家的巔峰之作

當時的乾隆尤其喜歡江南美景

雷家三兄弟陪同他幾次南巡

回來後就讓江南美景

重現在北方的圓明園中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頤和園佛香閣

要知道圓明園的

選址可是一大塊平地

沒山也沒水

雷家幾代傳人通過精巧的設計

挖土成山,冒出的地下水成湖

水繞三園處處景,山水連接座座橋

西方人稱它為“萬園之園”就可以看出

它在園林建造史中的至尊地位

雷家璽自己技藝高超

對自己的兒子

未來的接班人要求也是十分嚴格

他的二兒子雷景修十幾歲就跟著他學藝

可是到了雷家璽彌留之際

還是覺得兒子的技術不合格

便把掌案一職讓給了同事郭九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可是雷景修不服氣啊

自己也很努力繼續從事建築行業

沒幾年,郭九死了

他就憑藉自己的技術

再次把掌案一職奪了回來

這時已經到了道光、咸豐年間

清朝內憂外患不斷

也沒錢去大修宮殿了

所以雷景修算是沒趕上好時候

也就幹了些修葺工作

雖然建築上沒幹什麼活

但是他做了一件造福後世的大事

那就是把雷家世代的圖檔收集了起來

為此還特意在海淀買了三間房子

用來儲存這些圖檔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後來英法聯軍打了進來

幸運的是這些圖紙沒有損壞

雷景修又特別有遠見的

把圖紙移到了自己家

連他自己也沒想到

這些圖紙現在成為了國寶般的存在

為後世研究古代建築文化

提供了鮮明翔實的材料

到了第六代傳人雷思起這裡

就擔負起了修建皇陵的工作

我們知道慈禧平時生活是窮奢極侈

到了陵墓的設計上那更是馬虎不得

雷思起上交了數次設計方案

都被老佛爺給否了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定東陵

最後

雷思起因為勞累過度

從定東陵工地回家沒多久就累死了

看來被甲方逼死的

設計師絕對是自古都有啊

山河君心疼設計師一秒鐘

之後雷思起的大兒子

雷廷昌又接過重任

成為了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

樣式雷因為他又再次達到了

歷史上的第二次巔峰

雷廷昌榮升二品官員

在雷廷昌的主持下

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

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

這還要感謝當時朝廷的腐敗

要不是他們捨得花錢

樣式雷再有本事也沒法實現這些建築傳奇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到了第八代雷獻彩這裡

就沒那麼幸運了

雖說不到二十歲就接過掌案職位

卻因為戰亂沒什麼施展才華的機會

也就做一做

修復前人工程的工作

到了辛亥革命之後

清廷都被推翻了

服務於皇家的建築機構樣式房

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雷獻彩也就失了業

樣式雷的傳奇到這裡也就結束了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所以樣式雷最高的成就是什麼呢

一個是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皇家建築

另一個就是他們的設計圖“燙樣”了

所謂燙樣

就是用紙板、木頭、秸稈做成的模型

故宮現存八十多件

它的作用就是讓皇帝審閱

說白了就是個微縮景觀

相當於我們現在買房時看到的沙盤

別看尺寸不大

花費的功夫不比蓋房子少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這些燙樣不光外表精美

裡面每一個結構都能拆裝組合

而且比例精確

基本都是按照實物

1/200或1/300的比例製成

就算當時沒有製圖軟件

皇帝也能清清楚楚看到

自己未來房子的全貌

順便提提要求挑挑毛病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2007年6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

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

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成為中國第五項世界記憶遺產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融合了歷代能工巧匠

智慧的樣式雷圖檔

對清代歷史

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

以及相關文物建築的

保護、復原等都有巨大價值

重現了中國古代建築

最後一個高峰時期的全面成就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五一馬上就要到了

如果大家到圓明園、頤和園、景山、

天壇、北海、中南海、

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遊覽

別忘了山河君講過的雷家故事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中國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200多年時間

八代雷家人的苦心經營

為後世留下了一座建築文化寶庫

就算其中很多圖紙所描繪的建築

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但是樣式雷家族留下的文化

是永遠不會失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