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一心網:處熱鬧場中而面冷者,此其人必不凡也。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上文這兩句話,其實很好地形容了處喧囂繁華之鬧市,而心如止水的一種境地。與此句意義相似,但卻流傳更廣的,就要說是——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以上三句是中國道家哲學思想。意為閒逸瀟灑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徑去才能體會得到,更高層次隱逸生活是在都市繁華之中,在心靈淨土獨善其身,找到一份寧靜。

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自古流傳很廣,有很多版本,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等,都是說明:那些所謂的隱士看破紅塵隱居於山林是隻是形式上的“隱”而已,而真正達到物我兩忘的心境,反而是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雜的干擾,自得其樂,因此他們隱居於市朝才是心靈上真正的昇華所在。體現了崇高的道家思想。

有能力的人希望藉助周圍的環境忘卻世事,沉湎於桃源世外,這是指小隱。

真正有能力的人卻是匿於市井之中,那裡才是藏龍臥虎之地,這是指中隱。

只有頂尖的人才會隱身於朝廷之中,他們雖處於喧囂的時政,卻能大智若愚、淡然處之,這才是真正的道家隱者。

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隱士的三種精神境界:

一、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過隱居的生活。與世無爭,所以有人解甲歸田。這是小隱。

二、隱居在喧鬧的市井中,視他人與嘈雜於不聞不見,從而求得心境的寧靜,這是中隱。

三、在朝為官,面對塵世的汙濁、傾軋,勾心鬥角卻能保持清淨幽遠的心境,不與世爭,不與世濁,悠然自得的生活,這才是歸隱的最高境界,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隱士,所以謂之“大隱”。朝,指朝廷,這裡引申為做官。

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之所以今天和大家料到關於“隱”的這個觀點, 其實為了想大家傳遞一種思維方式——隨著一個人年紀的增長,會有越來越多的事情,是無法與身邊任何人分享的,無論這個人的關係與你多親多疏,你都無法與之分享。那麼在此時此刻,你就需要學會如何與自己相處。

另外,時間還會教會你的另外一件事,越來越懂得將工作與生活分將開來。雖然我始終不認同聲色犬馬、燈紅酒綠的工作應酬方式。但是在當下的這個時代,依舊有數量不少的職場人,維繫自己工作的最主要能力,就是陪吃陪喝陪玩賠笑。

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此其人必不凡

生活在大城市裡的每一個人,從精神生活上而言,大抵上都談不到特別愉悅。一則生活節奏較快,二則城市植物動物之氣不足,三則城市中多數人情關係都十分薄弱。

所以我們經常在朋友圈中看到,很多的生活在城市裡的職場人,每到節假日就拼了命地往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去換心情,釋放壓力。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大城市在精神層面帶給多數普通人的,是無以宣洩和排解的空虛感。

而時代留給這一代人的趨勢,是必須到大城市中去,到人口最多的地方去,因為只有這裡才有最多的機會和希望。處熱鬧場中而面目能冷冷者,是一份縱然在人聲鼎沸之所,依舊能夠泰然處之的心態。

所謂的獨立思維,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