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時,你在做什麼?這是中國北斗的答案

汶川地震時,你在做什麼?這是中國北斗的答案

汶川地震時,你在做什麼?這是中國北斗的答案

“汶川地震時,你在做什麼?”

一晃十載,又到“5·12”,人們再次回憶的起點依然是這個再普通不過的話題。

就在那一剎那,“跳傘勇士”、“可樂男孩”、“狂奔小哥”無數個鮮活的形象都會在我們的腦海裡閃回。

在這場人間災難裡,任何一個帶來溫暖的瞬間都會被珍藏,任何一個拯救生命的努力都會被銘記。

而令所有“北斗人”欣慰的是,中國北斗在此次救災中發揮的巨大作用讓無數災難中的人們獲得了生的希望。

我們永遠無法寄望災難不再發生,但我們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GPS抓瞎!北斗架起生命連線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地震發生後,重災區的通信完全中斷,獲得災區的第一手信息成了部署救災工作的頭等大事。

此時,北斗站了出來,在距離地震發生5個半小時之後,首批武警官兵到達地震重災區,通過北斗衛星導航用戶終端機為災區發出了第一束急救電波。

5月13日,又是一支攜帶了北斗終端機的部隊,從12:00開始,沿著馬爾康、黑水、理縣到汶川的317國道,以6km/h速度急行軍,進入汶川境內,一路將偵測到的災情準確發回了總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架起了救災現場和後方指揮部間的“生命連線”。

後經軍方確認,這是震後,指揮部首次獲知部隊距震中的準確位置,為軍隊準確進行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

“當時很多人在網上罵,說美國把GPS關了,所以救災軍隊定不了位。但實際是,GPS滿足不了救災需求!”一位北斗工程師表示,GPS系統是接收型無源定位系統,只能轉播信號,而北斗既能定位又能通信,是雙向定位系統,“除了能讓你知道自己的時間、地點,還能把你的位置發出去,讓別人知道。”

北斗獨創的“短報文”功能讓它成了救災中重要的通信手段。“有了它,就好比能用衛星通道發‘微博’,除了能寫120字信息,還能顯示發佈者位置。”這位工程師表示,這意味著,即使在沒通信網絡的海洋、沙漠和野外,只要你有一臺北斗終端,就有了生的希望。

守護生命!全天候保障救災飛行

除了能為後方及時傳遞災區信息以外,北斗還成了千千萬萬救災車輛和直升機的領路者和保護神。

2008年5月31日,成都軍區某陸航團直升機在從汶川運送傷員和物資回成都的途中,突遇大霧不幸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這讓人們將對受災人群的關注也擴展到了救災官兵身上。

汶川地區高山峽谷眾多,地形環境和氣象條件複雜,大量飛行都屬“超常規飛行”,地面雷達難以對直升機進行全程掃描監控,一旦遭遇大霧和強對流天氣,無論是前方飛行員還是後方指揮員都無法判斷直升機位置。

此時,又是北斗成為保護神。在這次事故發生後短短10天時間裡,我軍陸航部隊執行救災任務的超100架直升機全部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終端加裝。

“有了北斗的支持,直升機飛行幾乎不受地形、時段和能見度影響,始終置於地面指揮系統全程監控引導下。”一位救災飛行員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表示,這讓參與救災的戰友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可全力投入到全時段、全方位、全天候、全航程的救援當中。

提升能力!高精準定位助力救災

回望過去十年,汶川地震成為一個起點,讓我們開始一步步引入北斗的力量,提升我們對抗災難的能力。

《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1-2015年)》就明確提出,要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救災減災領域的應用,完善國家綜合減災業務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

而伴隨中國北斗“天地一體”高精準定位體系建設加快,我們也得以逐步把亞米級甚至釐米級精準位置服務引入災害應對。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立即啟動緊急救災機制,第一時間完成地面基站搶修,同時積極聯繫、組織30多家無人機廠商的無人機參與救災。

“利用千尋位置的動態釐米級精準定位能力,無人機可對災後現場進行精準航攝及實時畫面的捕捉。”一家合作伙伴表示,這好比插上了“天空之眼”,讓救災人員不用進入災區就能收集到一手的現場信息。

在災後防疫工作中,獲得千尋位置賦能的植保無人機,還可對受汙染的河堤、飼養場等地進行全方位專業消毒防疫,讓“疫病”等次生災害遠離受災群眾。

相信隨著北斗高精準定位能力不斷提升,必將在今後救災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