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北京時間7月2日,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1/8決賽,西班牙在和東道主俄羅斯苦戰120分鐘後,最終在點球大戰中不敵俄羅斯,止步16強。

鬥牛士軍團據上一次舉起冠軍獎盃已經過去了6年。當年橫掃世界足壇的“tiki—taka”也終究走向了沒落。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縱觀整場比賽,西班牙控球率達到了78.7%,佔據了絕對的控球優勢,俄羅斯隊員大部分時間只能蜷縮在自己半場進行密集防守。但即便這樣,西班牙隊卻沒有形成一腳能洞穿俄羅斯隊守門員的打門,常規時間內出現的兩粒入球卻都是由俄羅斯隊球員“攻入”的。西班牙隊全場做出1100多腳傳球,這或許是世界盃有傳球統計以來的最高數據。但卻很難有像當年如手術刀般“切割”防守的滲透球了。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遙想當年,憑藉著伊涅斯塔、哈維、法佈雷加斯、卡西利亞斯、比利亞等一批天才球員的崛起,西班牙隊建立起了無敵於天下的“tiki—taka”戰術,這種戰術基於西班牙球員腳下技術好,但身體對抗差的特點,在場上追求極致的控制球權,並用精準的短傳和靈活的跑位撕扯對手防線。從2008年歐洲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再到2012年衛冕歐洲盃冠軍。這一戰術為西班牙隊創造了史無前例的榮譽。大賽連續的三冠王在世界足壇上絕對是一個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的紀錄。但現在,一切都已過去。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哈維、比利亞、阿隆索已早早退役,法佈雷加斯、卡西利亞斯也漸漸淡出國家隊,伊涅斯塔、席爾瓦、拉莫斯等老將雖依然堅守在國家隊中,但也隨著時間推移早已不復當年之勇。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2014年世界盃和2016歐洲盃的連續折戟,對於西班牙隊的比賽方式似乎提出了一種疑問,是否還要繼續“tiki—taka”這種控球為主的戰術?在本屆世界盃上主帥耶羅給出了答案,三場小組賽西班牙隊的平均控球率排在所有球隊之首,但最終卻也憑藉阿斯帕斯在第三場小組賽最後時刻的進球才力壓葡萄牙獲得小組第一。空有控球率、傳球次數的優勢,鬥牛士們卻無法佔據場上的主動。中場依靠幾位老將,“老白”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席爾瓦為框架,勉強建立起了一個“tiki—taka”的框架。但人員老邁,西班牙已經失去了通過精準傳球“切割”防守的能力;有沒有了以前比利亞、託雷斯這樣的技術出眾的前鋒,進攻也失去了爆點。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最終,在俄羅斯的冷雨中,西班牙失去了在2018年世界盃再進一步的權利。拉莫斯在賽後抱頭掩面、伊涅斯塔也一臉落寞的徑直朝球員通道走去,也許這會是這些功勳老將們留給世界盃的最後身影。

傳控足球本身沒有錯,但是想要讓傳控足球發揮出統治力,唯有一群巔峰狀態的合適球員才能做到。西班牙曾經因為那批天才球員而獨霸天下,而當這批球員漸漸老去的時候,西班牙的“tiki—taka”戰術也無可避免的走向消亡。

人員老邁,“tiki—taka”終究走向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