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北京时间7月2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1/8决赛,西班牙在和东道主俄罗斯苦战120分钟后,最终在点球大战中不敌俄罗斯,止步16强。

斗牛士军团据上一次举起冠军奖杯已经过去了6年。当年横扫世界足坛的“tiki—taka”也终究走向了没落。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纵观整场比赛,西班牙控球率达到了78.7%,占据了绝对的控球优势,俄罗斯队员大部分时间只能蜷缩在自己半场进行密集防守。但即便这样,西班牙队却没有形成一脚能洞穿俄罗斯队守门员的打门,常规时间内出现的两粒入球却都是由俄罗斯队球员“攻入”的。西班牙队全场做出1100多脚传球,这或许是世界杯有传球统计以来的最高数据。但却很难有像当年如手术刀般“切割”防守的渗透球了。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遥想当年,凭借着伊涅斯塔、哈维、法布雷加斯、卡西利亚斯、比利亚等一批天才球员的崛起,西班牙队建立起了无敌于天下的“tiki—taka”战术,这种战术基于西班牙球员脚下技术好,但身体对抗差的特点,在场上追求极致的控制球权,并用精准的短传和灵活的跑位撕扯对手防线。从2008年欧洲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再到2012年卫冕欧洲杯冠军。这一战术为西班牙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荣誉。大赛连续的三冠王在世界足坛上绝对是一个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的纪录。但现在,一切都已过去。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哈维、比利亚、阿隆索已早早退役,法布雷加斯、卡西利亚斯也渐渐淡出国家队,伊涅斯塔、席尔瓦、拉莫斯等老将虽依然坚守在国家队中,但也随着时间推移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2014年世界杯和2016欧洲杯的连续折戟,对于西班牙队的比赛方式似乎提出了一种疑问,是否还要继续“tiki—taka”这种控球为主的战术?在本届世界杯上主帅耶罗给出了答案,三场小组赛西班牙队的平均控球率排在所有球队之首,但最终却也凭借阿斯帕斯在第三场小组赛最后时刻的进球才力压葡萄牙获得小组第一。空有控球率、传球次数的优势,斗牛士们却无法占据场上的主动。中场依靠几位老将,“老白”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席尔瓦为框架,勉强建立起了一个“tiki—taka”的框架。但人员老迈,西班牙已经失去了通过精准传球“切割”防守的能力;有没有了以前比利亚、托雷斯这样的技术出众的前锋,进攻也失去了爆点。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最终,在俄罗斯的冷雨中,西班牙失去了在2018年世界杯再进一步的权利。拉莫斯在赛后抱头掩面、伊涅斯塔也一脸落寞的径直朝球员通道走去,也许这会是这些功勋老将们留给世界杯的最后身影。

传控足球本身没有错,但是想要让传控足球发挥出统治力,唯有一群巅峰状态的合适球员才能做到。西班牙曾经因为那批天才球员而独霸天下,而当这批球员渐渐老去的时候,西班牙的“tiki—taka”战术也无可避免的走向消亡。

人员老迈,“tiki—taka”终究走向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