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00強:車企中吉利升幅最快,比亞迪、長城利潤下跌明顯

2018年《財富》中國500強名單出爐。

與去年相比,今年進入財富中國500強的汽車(含汽車配件及零售)達到 28家,與2017年持平。但與上一年相比,入圍的企業名單有少許變動。其中,山東玲瓏輪胎(601966.SH)股份有限公司和眾泰汽車(000980.SZ)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而去年在榜單上的海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長春一汽富維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則從榜單中滑落。

汽車製造企業排名整體下滑

從整體上看,今年入圍的28家汽車行業公司中,整車製造類企業排名與去年相比普遍下滑,其中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比上年排名下滑了1個名次,總排名為第5。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63名,相比上一年略有下滑4個名次;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68位,相比上一年度下滑13個名次;比亞迪也從上一年的排名65下滑至76;長城汽車下滑10個名次,位列第80;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從上一年的83下滑至95位。

中国500强:车企中吉利升幅最快,比亚迪、长城利润下跌明显

在整車類製造企業中,排名上升的僅吉利汽車、一汽轎車和廣汽集團三家,其中吉利上升幅度最快,從上年度123名次攀升至85名;廣汽則從去年的138位上升至111位;一汽轎車則從去年的265名上升至261名。眾泰汽車在2017年的榜單裡還難覓蹤影,但由於資本運作,2017年其營收出現大幅上漲,其在今年的榜單中位列第352位。

漲跌各異的排名背後,直觀地展現出汽車製造企業在2017年車市結構性調整中競爭力的差異。從數據上看,雖然去年汽車行業銷量達到新高,以接近2900萬輛的業績收官,但乘用車市場實現銷量2421.70萬輛,增速已經降低至2.2%。市場遇冷的過程中,車企之間的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大型汽車集團中,去年除上汽和廣汽之外,包括北汽和長安集團都受合資品牌下滑的拖累,市場表現平平,在榜單上的排位也因此下滑。自主品牌方面,雖然2017年銷量達到1084.7萬輛,同比增長3.02%,略高於整體乘用車市場增長率,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比重提升到43.9%,上升0.7個百分點。但上榜的企業中,除吉利和廣汽乘用車銷量上漲之外,包括長城、江淮、比亞迪、眾泰等車企的銷量與2016年相比都大幅下降,其中江淮汽車的銷量下降了近4成。也正因如此,這些企業在榜單上的排名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汽車貿易和服務領域的上榜企業排名漲跌各異,其中廣匯汽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則從上一年的第52名攀升至50名,龐大汽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115位,上一年列第97位。剩餘兩家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排名則分別從去年的132和335名下降至158和383位。漲跌各異的原因在於,龐大和廣匯都屬於大型綜合型經銷商集團,2017年車市增速不錯,上述兩家企業在營收上表現也相對較好。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機以及潤東兩家集團更專注於進口車市場,而2017年的進口車市場雖然進口量同比增長了16.8%,達到121.6萬輛,但銷量事實上只增長了0.6%,僅僅銷售了90.4萬輛。市場供大於求的情況以及平行進口車的大量進入,對進口車市場價格體系帶來衝擊。以潤東集團為例,2016年其收入同比增幅高達20.4%,毛利同比增長了16.7%,但2017年,其收入增幅降低至6.3%,毛利更是下降了20.3%。

比亞迪、長城收入上漲利潤下滑

與此同時,更應該關注的是,雖然《財富》中國500強的排名是以營業收入為評判標準,但事實上,可以看到,今年上榜的汽車企業中,有好幾家都出現營業收入上漲但利潤卻大幅下滑的情況。

比如比亞迪汽車,2017年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59.14億元和1034.7億元,但利潤分別為40.66億元和50.52億元,這源於新能源汽車補貼的下降對利潤造成的影響。長城汽車2017年較2016年的營業收入上漲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011.69億元和986.16億元,但利潤分別為50.27億元和105.51億元,縮水了一半,這源於市場競爭激烈帶來的市場價格下降擠壓盈利空間。重慶長安汽車2017年和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00.12億元和785.42億元,但2017年利潤卻較上一年下降了近3成,分別為71.37億元和102.85億元。背後的原因在於旗下合資品牌長安福特遭遇市場滑鐵盧,造成利潤下跌,由此也可以看出長安在自我造血能力方面的短板。

與乘用車行業相比,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客車行業整體表現慘淡,上榜的企業中,鄭州宇通客車2017年營業收入和利潤雙雙下滑。廈門金龍客車2017年營業收入也大幅下降,雖然利潤與2016年相比有所增長,但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19億元的虧損並非實際業績的虧損,而是因為騙補被政府罰款而導致虧損,整體上看,2017年,廈門金龍的盈利也並不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