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重量級任務蓄勢待發 中國航天「大戲」開場?

【視頻】多項重量級任務蓄勢待發 中國航天“大戲”開場?

2018-07-11 17:03

北京時間8月10日4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這顆北斗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北斗二號導航定位系統的補網衛星,主要替代壽命即將到期的“前輩”。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接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可靠的服務。這次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0次航天飛行。

就在這次發射大約10多個小時以前的9日11時5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及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巴基斯坦遙感衛星一號和科學實驗衛星PakTES-1A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繼巴基斯坦通信衛星1R之後,中巴雙方在航天領域的又一次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9日、10日的兩次航天發射,是2018年下半年的頭兩次航天發射,也是今年的第19、20次發射。兩次發射在不到24小時內成功完成,實現了下半年中國航天發射的“開門紅”。 據瞭解,2018年1月至6月,中國已完成18次航天發射任務。發射次數超過往年同期,2017年上半年進行了7次發射任務;2016年上半年進行了9次。其中,民用衛星佔較大比重。按航天科技集團官網顯示,2018年中國航天將實施長征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等重量級發射任務。而上半年發射任務中並未出現這些型號的身影,這預示著相關重大任務將集中在下半年執行。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任務之一是被暱稱為“胖五”的長征五號“王者歸來”。作為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長征五號在2016年11月3日首飛成功,但在2017年7月第二次發射中遭遇失利。今年它將第3次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出征。按照中國航天的規劃,長征五號肩負著未來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重任。如果此次任務成功,我國將在後續發射長征五號B火箭,開展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並將空間站核心艙送入太空,還將用長征五號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前往月球取樣。

多项重量级任务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大戏”开场?

下半年將進行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也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這是繼2013年嫦娥三號攜玉兔號登陸月球后,又一次充滿科研與工程挑戰的探月任務。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月球背面。據介紹,這將是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區域著陸,由於在月球背面無法直接與地球進行通信,所以為了嫦娥四號任務的順利進行,不久前中國向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射了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

另據報道,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的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也將在下半年以“一箭六星”方式完成首次發射,這將進一步豐富中國運載火箭的家族譜系。那麼,如此高頻多發對於中國航天而言究竟有何重要意義?

多项重量级任务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大戏”开场?

對此,軍事專家王強表示,這次長征三號發射第32顆北斗導航衛星標誌著這個科技創新領域的軍民融合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我們知道,這次發射雖然是一個年度計劃,但是對於我們整個北斗系統的構建而言意義非常重大。北斗是我們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一個導航系統,和這個美國的GPS,歐洲的格洛納斯等等,像這些東西,為全球提供精確的精密導航,這套系統對於我們國防建設、軍事鬥爭準備以及我們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服務一帶一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多项重量级任务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大戏”开场?

最早這個北斗系統定位是從雙星定位開始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從雙星定位到目前的一個“群星薈萃”,這個精度和可靠性是在不斷提升的。據我們掌握的情況,目前咱們的遠海訓練的艦艇以及我們在遠洋作業的民用船舶完全用的就是我們北斗的精確定位。而且北斗的系列衍生產品也越來越豐富了,比如說現在市場上也有一些北斗的精確授時的手錶,以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共享單車等等就是裝的我們自己的北斗芯片。從這個角度去看北斗的“星座”是越來越完善了,而我們隨著這個完善的過程,我們的高端製造也就越來越處於一種非常有利的地位。

這次發射還有另外一個看點,就是這是我們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80次發射,而且是在打北斗衛星之前十個小時不久吧,還為我們友好鄰邦巴基斯坦發射了一顆光學遙感衛星。這也證明了我們長征系列火箭的可靠性以及快速響應能力都處於世界比較高端的一個前列,我們在相隔短短十個小時之內就能進行連續的衛星發射,這不是一個場地準備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這兩次發射一次是在這個酒泉,一次是在西昌,這是一個對於火箭的考驗,對我們整個航天系統的考驗。應該比如說這個測控系統,比如說技術支持,比如說場地等等這個龐大的體系在 這短時間內是經過這樣的一個考驗,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常重大的。而且這次雖然是這個兩地發射,但是對我們整個體系,這是一個全時段全程介入,我想這個難度是比較大的。

那麼從新聞裡面看,今年我們的發射任務在這個佔比的民用衛星佔比是比較多的,這說明我們的軍民融合道路在航天領域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了。以前我們的航天發射大部分是服務於我們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但是現在許多衛星開始服務於國民經濟,這個在服務國民經濟的同時,還可以給我們國防建設提供相應的支撐,比如說我們在新聞裡面看到的“高分”系列,比如說“風雲”系列,特別是我們的“嫦娥”中繼衛星,這些高精尖的科技必將帶動整個航天科技領域向前有個大的發展。那麼我們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航天“大戲”那是真的開場了。

多项重量级任务蓄势待发 中国航天“大戏”开场?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雯飛 實習編輯:杜豐洋)

熱門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