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水墨實驗教學展亮相第十九屆大連藝博會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展覽地點:大連星海會展中心

展覽主題:由《中國書畫報》推出“溯源——水墨實驗作品展”,系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專項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

策展/指導教師:何東教授、張耀來教授

展覽作品:15件

參展人(天津美院研究生):宋海鷗、嚴曉曉、楊天怡、李湘穎、朱江浩、郝世娟、胡雙星、車曉軒、劉俊男、申柳靜、紀諾涵、張憲、唐劍、周潤澤、愛瑞娜

展覽宗旨:該課程的教學力求把當代藝術觀念與傳統水墨思想結合,啟發年輕的美術作者在創作表現上更注重抽象性、寫意性,追求個性化表達。這次在藝博會上我們將水墨實驗的教學成果呈現出來,期待與相關院校及藝術界同行交流,並望廣泛聽取意見。

屆時將由何東教授、張耀來教授及八名研究生等出席現場展覽活動。

此次展覽主題定為《溯源》,分為水墨語言的傳承和西方現代形式的探索兩個部分。傳統水墨重寫意輕形似,畫家不去追求自然形體的摹寫,而重傳神、重內心感悟。中國當代水墨髮展之路也必然要從傳統文人畫的模式中獲得新的語言靈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眾多水墨藝術家開始從水墨語言、繪畫結構、視覺元素等方面進行頗具探索意味的西式解讀,這種用西方的審美取代中國畫內在精神的方式一方面促進了水墨新的發展生機,同時也會陷入對西方形式的完全套用。這就需要對於西方外來藝術有一個清晰的理解。也為當下的教學實踐意義帶來思考。

在傳承水墨語言時要求存在開放性,包容性的思維,結合西方現代構成方法時也強調水墨的本質精神。這次實驗研究立足於傳統水墨的內在精神融合現代抽象構成,引導人們感悟中國水墨的新魅力!

▽“水墨實驗”作品會看、評審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4年10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4年11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5年11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7年7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7年10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8年6月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2018年6月

這樣的課題研究對於壁畫與公共藝術研究方向教學指導上是一次視野的拓展,也為學生在創作上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

▽ 學生作品展示

▼宋海鷗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太湖石新語》 69x46cm 2014

太湖石是中國曆代文人寄情於自然,審美抒懷的載體和充滿象徵隱喻的審美符號。為尋求中國傳統審美符號在當下語境中更具實驗性的表達,在“太湖石”系列創作中,我運用噴灑、拓印、火燒、拼貼等多種方法,努力突破傳統繪畫的樣式,去探索不同工具、材料、手段在水墨表現中的更多可能性。

▼嚴曉曉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象》69x46cm 2014

在《象》系列中,畫面對構圖的直觀感受應該是解構,也可以理解為將元素打散重組,這是運用於設計中常見的構圖法則,這樣直接的結果可以將更多物象、更多視角在同一幅畫中傳達出來,從而在審美上達到可觀、可遊、可居的理想。

紅色是我創作常用的色彩,我非常鍾情於它,神秘而古老,活潑而熱烈。

在創作中,我始終有一個思維習慣,通過多物象的安排和經營,讓物象本身成為畫面的表達者,儘可能多的讓他們來發聲與觀者交流,觀者以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與它進行對話,我的繪畫主題只是一個引子,本身不作太多主題的表達。

▼楊天怡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像》69x46cm 2014

“實驗水墨”為水墨語言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初涉這個領域我創作了《像系列》作品。最初我從傳統的墨流工藝入手,試圖探索出新的水墨表現語言。經過大量的實驗總結出了油水分離的水印手法,儘量將其不可控轉化為可控。在此基礎之上利用針管筆對畫面進行再潤色。我描繪的“像”是生活中形色各異的人,不同個性、命運、人生觀、構成百態人生。而畫中的肖像無性別也非具體某一人,是超越於畫中物像之外的深層感受,可以化作每個觀者自由維度的心境。

▼李湘穎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林》69x46cm 2014

《林》系列作品主要以傳統水墨中不常出現的直線為表現元素,用線造“林”,將具象物象進行抽象思維加工,紙上林泉的寫象,是以筆墨來表達我對中國傳統水墨的另一種思考,拼貼等元素的加入使畫面極具現代感,試圖以豐富多彩的表現語言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中西方文化。可謂無形之意成為有形之象,象外生象,千變萬化。

▼朱江浩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共棲》 67*67 2017

在大自然同一生境中許多生物生活在一起,它們彼此間的關係結成生態,在這種關係中它們是交互作用的,突出的表現為對另一方的生存或繁殖起到促進或抑制作用,共生就是其中的一種交互作用關係。通過我的作品《共棲》映射出當今社會中人與人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的關係,延伸出任何人都不是獨立的個體,都是需要在和諧,互融的關係下共同生存。

▼郝世娟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未央》 70×70cm 2017

作品靈感來自於我對自然界中植物生命力的更深層次的體會與思考。對於水墨創作而言,應之於手得之於心的瞬間把握尤為重要。我用筆致流暢的線條詮釋植物的生命力給與我的感動,曲折間宛如新的枝丫向上拔節生長,生命就是一種頑強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

▼胡雙星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在水一方》46×69cm 2017

世間萬物瞬息萬變,不經意的邂逅卻可能碰撞出驚奇的美。作品捕捉、控制油與墨在水中的萬千姿態,就像這一次次的碰撞結出的美麗果。《在水一方》通過不斷的試驗結合傳統中國畫水墨意境與新的實驗技法,另闢蹊徑,並在水面上留白,呈現不一樣的美!

▼車曉軒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莫》 67×45cm 2017

在一個主客體分明的層次世界裡,我嘗試將主客體反置,即將生活中最常見的調色盤置於我的畫面上。通過不同技法層次渲染,使之既分離,又融合。就如同,我對生活的理解一樣,大家既相互扶持,又不必朝聞夕見。將這些注入我的畫面,簡潔明快。

▼劉俊男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網》 66×66cm 2018

《網》呈現的是繁密的線條“剪不斷理還亂”,既象徵了人類社會的關係之網,又隱喻了人們內心世界的情感之網,作品表達了處在各種網絡關係中的現代人的感受。“網”表面上看起來秩序井然,其實十分荒誕,使個體無處逃逸,被迫進入這個秩序。我覺得把其中隱藏的荒誕表現出來是十分有意思的事。

▼申柳靜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相生》 66×66cm 2017

《相生》是一次新的實驗探索。水與墨的融合、揮灑,無筆而有意;撕裂、重構,隨意也為營。黑與白、內與外,相對而相生。撕痕為自然的再現,黑白灰的疊加與相襯,也是一種對共通的、無言的、綿延千年的哲思的思考。

▼紀諾涵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韻》66×66cm 2018

《韻》水墨與絲線的和諧碰撞,在同一空間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在宣紙之上。如歌如舞,墨意生輝。既有一觸即發的奔放,而又有清麗婉約的氣質。

▼張憲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回聲》66×66cm 2018

從前的月光很慢,時間有點閒,人有點懶,最安逸的便是搖著蒲扇細賞往日時間。現在斗轉星移不過瞬間,人們在“追求”的遙途中勇往直前,可是要尋覓的太多,除了喘息,恐是再無回首往事的推杯換盞。不知作品“回聲”可否有幸攔住您匆匆腳步,共沐舊塵,同思故人,那些皆來自您經歷過的往日時光。在“回聲”中徜徉激盪,哪怕不曾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也渴望與少年時對話對望,您走過,故印跡滿滿,或深或淺,皆揮之不散。

▼唐劍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禁城》66×66cm 2018

《禁城》作品是我對社會環境中存在的獨立個體與整體社會關係的思考與表達。材料語言方面利用多種特殊的材料技法相互穿插渲染覆蓋;而作品的形式上表現出強烈的規則制度感,但這種規則制度感又與富有變化的內部形體語言產生強烈對比,映射出獨立存在的個體與整體的社會關係。

▼周潤澤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心源》66×66cm 2018

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情、境、物共在的現存世界,它包含了人、物、場的整體內在關係。心源即為意,意不為器,是“道”,要想得到就要保持理、識、形個別元素的不完滿不飽和狀態,似是而非才能言不盡意。通過控制墨點在生宣紙上的自在變化,形成“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視覺感受。從而達到一種“理非理”、“形非形”、“識非識”的整一性。

▼愛瑞娜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曙光》 66×66cm 2018

《曙光》形似玻璃花窗,透出光影的通透、變幻和氣息的流動。墨染出摺疊的痕跡,水再加以擴散,規則的幾何線條之中又富有光影的交疊。垂直的線條,菱形的尖角充滿向上的衝擊力,這種強烈向上的動勢給人以蓬勃發展的感覺,帶給觀者思緒和精神的飛躍。

-----------------------------------------------

實驗水墨既是傳統水墨髮展的結果,又顯示了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相信會有越來越精彩的表達。

謝謝

版權聲明:本網發表之圖文,均已受著作權人委託,禁止任何媒體和個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違法轉載或使用。(本網凡註明“圖文來源:XXXX”,均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不在此列。)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哦 ↓

《溯源》水墨实验教学展亮相第十九届大连艺博会

更補的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後):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鑑藏、牆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書畫寶庫、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聖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於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