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37度——張克端個展”將於2018年6月30日(週六)下午3:00,在杭州黃龍飯店“西湖·山水·文化——藝術長廊”小展廳開幕。

“37度”作為張克端老師本次展覽的標題,其目的是需要探討藝術家作品與他者與社會背景之間的關係。所要表達的是張克端老師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剛剛好的創作環境中,將一種平鋪直敘的情感與相對日常的生活體悟進行“溫和”的藝術轉化。暫且將這種“溫和”定為37度,因為一個人的體溫才是相對真實的。

這是瀚陽藝術中心在黃龍飯店藝術長廊舉辦的第五十八期展覽,共展出藝術家不同時期創作的9件作品。展期至2018年9月22日結束。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序言

37度

林書傳

37度是人理論上的正常體溫,低於它或是高於它都屬於非正常的範圍。在談及藝術的時候,體溫只是一個比喻,體溫可以被理解為一個藝術家情感輸出的溫度,藝術家創作作品時手的溫度,或是藝術家面對問題時思維的溫度。與體溫不同的是,這幾種溫度都無法用常規的儀器去進行測量,但都應該和藝術家的體溫掛鉤,好的藝術作品應該與藝術家的體溫一致,是真實的,是同一刻度的。

談張克端老師的藝術,我想可以從一個藝術家的體溫開始談起。在閱讀了張克端老師創作體會的過程中,有一種質樸而真誠的感受:他的文字談不上華麗,不會講空洞的大道理,與紙面的哲學或美學辭藻無關,他不會隱藏創作的失誤,不會掩飾藝術家的猶豫,也不會抱怨時代的無奈。而與文字相匹配的藝術創作,張克端老師也是保持著一致的。從《向父親述說》《聽媽媽的話》兩件作品可以看出,藝術家對於生活痕跡的記錄和想象體現了一個普通人而非藝術家所獨有的情感輸出功能。通過繡的方式將自己孩子的母親說過的話記錄下來,或是通過繡《金剛經》來表達對父親的思念,都讓自己更像是一個父親和一個兒子而非藝術家,兩件帶有文字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時間流動的印記。張克端老師以類似日記的創作方式,讓作品保持著個人的溫度。而用本色棉線在本色布上的“書寫”方式則體現了藝術家在視覺藝術中埋藏的情感線索。

人有著相對正常的體溫,那麼由人構成的社會是否會存在社會的溫度,我想這個比喻是成立的。但是社會的溫度無法像人的體溫一樣去測量或是給出相對合理的正常範圍。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當社會溫度和個人的體溫差距最小時,人的生活與情感才能保持最舒服的狀態。就藝術家而言,藝術創作也需要和相近的社會溫度進行匹配,從而達到一種真實而舒適的狀態。就張克端作品創作而言,藝術家有多件作品卻隱性的傳達了對於社會溫度的不適。從1985年所創作的《冬季草原》到2003年所創作的《收音機》都從各自的角度描繪了藝術家所經歷過或正在發生的社會環境與藝術氣氛對於藝術家創作的影響。回到創作的時代背景之下討論,《冬季草原》所創作的藝術環境很少存在能夠從文學敘事與歷史敘事中所完全獨立出來的雕塑作品。而張克端老師在這件作品的處理中將創作對象的性格與形象進行了可視性的結構歸納與精神傳達。《收音機》則是對藝術家經歷過且在記憶中的時代進行了藝術語言的簡化——一張桌子、一座雕像、一個喇叭。這是一個藝術家所經歷時代的同期聲,而這件體量不大的作品又被藝術家擺放在現實生活的桌上,桌子與桌子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被看成是記憶和現實的相互疊加。時代符號中的高溫或者低溫都被藝術家用體溫進行了理性的消解。

談到了個體的體溫與時代的溫度,從一個普通人或是藝術家的角度出發都將面對“他者”的問題,也就是他者的溫度。這其中有生活中的他者,也有社會中的他者與創作中的他者。我們也可以將“他”理解為距離,這點在張克端老師的多件作品中有著相應的距離體現。《仿老書記》從時代背景的變遷中對描繪作品的再描摹,體現了個人面對他者的精神距離。《學習雷鋒》這件作品則以旁觀者的姿態對熟悉之物的被描繪進行歸納,並以此來表達個人與偶像之間的臨時關係。《吉利福》則是對日常之物的他者痕跡進行收集,探討了共性環境中的個體軌跡。《一個瓶子》則將個體進行反覆的時間包裹,同樣在同性的環境之中,消解了一件物品的本來的功能屬性而相應獲得作品屬性。《停車吃飯》這件作品則對直觀的個人身份的差異性提出了原罪式的問題,我們與他者的區別在哪,這種幾經挪移的區別又有何種意義?

個人的體溫與他者的體溫構成了整個社會的溫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個體的溫度絕對不是社會溫度的平均值,而社會溫度也不是所有個體體溫疊加,這個比喻在藝術中同樣適用。37度作為張克端老師本次展覽的標題,其目的是需要探討藝術家作品與他者與社會背景之間的關係。所要表達的是張克端老師一直把自己放在一個剛剛好的創作環境中,將一種平鋪直敘的情感與相對日常的生活體悟進行“溫和”的藝術轉化。暫且將這種“溫和”定為37度,因為一個人的體溫才是相對真實的。

藝術家簡介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張克端

1960年 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1985年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 ,同年進入雕塑系任教

1988年-1991年 中法文化交流項目,受學校委派赴法國進修

1991年 繼續在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中國雕塑學會理事會理事

作品:

1984年 《暴風雨》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展;《冬季草原》畢業創作

1986年 《水鄉》參加浙江美院青年教師展,作品為美國基辛格基金會收藏

1989年 《夏季》參加巴黎“Artists du Monde”展覽;《自行車》《手》參加浙江美術學院65週年校慶慶展;《箱子》

1995年 《窗》參加“450 ”藝術活動

1995年 《夏季》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6年 參加四川美院“文件展”

1996年 《幾何靜物》

1997年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1997年 《一個瓶子》 參加深圳“永遠迴歸”南山雕塑展

1998年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參加上海“中國大陸、香港藝術聯展”

1999年 《靜物》(陶)參加“99北京迎千禧”陶藝邀請展

1999年 《仿老書記》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0年 《日常生活》參加“第二屆青年雕塑家邀請展;《夏季》參加“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國際雕塑邀請展”

2001年 《停車吃飯》參加深圳“重新洗牌”當代藝術展;《箱子》參加“第二屆西湖博覽會國際雕塑邀請展”

2002年 《日常生活》參加青年陶藝家邀請展;《冬季草原》參加“西部風”全國雕塑巡迴展

2003年 《停車吃飯》參加上海雕塑與設計邀請展;《收音機》參加雕塑系雙年展

2004年 《收音機》參加第十一屆浙江省美術展

2007年 《吉利福•328•235》《雕刻,雕刻》《學習雷鋒》參加“臨風塑質”雕塑系教師作品展(上海展、杭州展、蕭山展)

2008年 《生死時速》參加“大悲 大志 同心 同德--汶川震難祭藝術展”

2008年 《學習雷鋒》參加“中國姿態——首屆中國雕塑大展”

2008年 《山水》參加“錢江時刻——2008年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暨錢江新城雕塑邀請展”

2009年 《學習雷鋒》參加“中國動力——2009中國國際雕塑年鑑展”

2010年 《山水》參加“上海北竿山國際藝術中心首屆景觀雕塑及公共藝術作品邀請”

2011年 《孟祥斌像》《陳獨秀像》《建設者》(合作)參加“最前線——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浙江美術作品展”

2011年 《農民農民》參加《第二屆中國雕塑大展》

2012年 《聽媽媽的話》參加《中國美院雕塑系展》

2012年 《冬季草原》參加《百年百件雕塑作品展》

2012年 《飛來一峰》參加2012年“中國杭州西湖國際雕塑邀請展”,在2015年“浙江省第三屆城市雕塑評選活動”中獲得金獎

2013年 參加《第五屆韓中現代雕塑展》

2014年 《聽媽媽的話》參加《第三屆中國雕塑大展》,獲得展覽大獎

2014年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參加蕪湖市國際雕塑邀請展,獲優秀作品獎

2015年 《向父親訴說》參加上海油畫雕塑院主辦“去往從來”展

2015年 《向父親訴說》參加“新姿-2015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

2016年 《冬季草原》《水鄉》《夏季》參加第二屆“去往從來”展

2016年 《日常生活》參加“曲徑——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年度展”

2017年 《劉開渠雕像》落成於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巨匠廣場

2017年 《學習雷鋒》參加北京鼎元畫廊“浙美15人展”

2018年 《吉利福•328•235》參加米奧藝術空間《無雙》展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冬季草原 石膏 213×120×58cm 1985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夏季 鐵板焊接 72×75×68cm 1988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自行車 油泥、土木 40×27×8cm 1992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一個瓶子 瓶子、宣紙、皮紙 12×12×30cm 1994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吉利福 現成品(相同品牌,款式,顏色,尺寸的舊鞋) 23×10×18.5cm×10 2007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收音機 青銅 33×18×34cm 2003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學習雷鋒 石膏 24×29×70cm×10 2007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向父親訴說 本白棉布、本白棉線 152×195cm 2015年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停車吃飯 宣紙,墨(拓片)80×61cm 2001年

版權聲明:本網發表之圖文,均已受著作權人委託,禁止任何媒體和個人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違法轉載或使用。(本網凡註明“圖文來源:XXXX”,均授權轉載自其它媒體,不在此列。)

免責聲明:本文發表之圖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文化交流和大眾鑑賞之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在十日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酌情對相關內容予以修改或刪除處理。

37度——張克端個展6月30日開幕

媒體統籌(排名不分先後):天涯藝術網、魅藝中國網、一點資訊、今日頭條、百度、騰訊、搜狐、新浪、網易、雅昌藝術網、藝起來、藝術公社、藝術天成、5A畫廊、藝術中國網、美術中國網、寫意中國網、Art90藝術控、明星傳媒、終南畫譜、天津畫廊聯盟、寧夏日報藝術風尚、浙江藝術網、水墨時代、水墨視界、水墨前沿、今日鑑藏、牆藝術、99藝術網、央視網、月雅書畫、人民藝術、中國美術家網、學院中國藝術網、金石書畫網、新華網、中國網、中華網、鳳凰網、中國藝品投資網、藝術檔案網、藝術版權網、琉璃廠在線、中國書畫檔案網、藝術傳承媒體聯盟、中國水墨現場、國畫名家網、當代中國畫、中國當代書畫家網、北京時間、人民生活網、中華時訊網、人民美術網、中藝書畫網、東方藝術網、環球文化網、中國書畫網、北京文化藝術網、北京美術網、天津藝術網、藝美中國網、藝新網、藝美網、藝棧網、出山網、書畫圈、美術圈、宣和網、畫家村、畫廊網、藝術倉、拍賣網、新視點、大畫家網、水墨中國、中國美網、美意中國、文創在線、文化中國、印象中國、文脈中國、齊魯字畫網、中國藝海網、競友藝術網、翰墨書畫網、壹號收藏網、元鼎文化網、輝煌藝術網、翰墨千秋網、當代藝術網、一品字畫網、號外藝術網、道東藝術網、思潮藝術網、意致文化網、尚遠文化網、盤古收藏網、藝術山東網、西北翰墨網、聖美藝術網、上海文藝網、京津冀書畫網、江蘇美術家網、中國藝術之夢、伍佰藝書畫網、東方金典藝術網、中國時尚新聞網、眾森原創文化網、德藝雙馨藝術網、半畝方塘藝術網、華夏書畫藝術網、中國書畫研究網、中國時代藝術網、中藝博雅藝術網、中國藝術資訊網、中國文化藝術網、中國國家藝術網、中國藝術品理財網、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天津美術網、中國書畫報、中國美術報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藝術館 | 更專業的網絡展覽館

中國文藝媒體聯盟 | 藝窩瘋 核心成員

忠於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