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法院首聘心理諮詢師參與家事調解取得「開門紅」

中山法院首聘心理咨询师参与家事调解取得“开门红”

7月6日上午,中山市中級法院調解室內,年近六旬的阿珍和大嫂阿蘭達成調解協議後相擁而泣。據悉,這是我市兩級法院6月底首聘十名心理諮詢師以來,由特聘心理諮詢師參與的第一宗即調解成功。

父母離世遺留股權,兄妹相爭對簿公堂

哥哥阿國和妹妹阿珍都是我市某鎮居民,其父母先後病故。2017年,村裡經聯社與開發商合作開發房地產,獲得一些固定收益和商品房。按照股權分配,兩兄妹的父母共獲得10萬元及48平方米商品房份額。

妹妹阿珍稱,雖然父母生前都是在哥哥阿國和大嫂阿蘭夫婦家中贍養,但她因離孃家近,經常都回去看望和照顧父母,父母的後事是她與哥哥一起料理的。阿珍認為,她作為法定繼承人,依法可分得父母一半的遺產。

去年5月7日,兄妹簽訂協議書,確認各繼承50%的遺產。隨後,大嫂阿蘭認為阿珍是女兒,無權繼承父母的遺產,不同意分配。

中山法院首聘心理咨询师参与家事调解取得“开门红”

網絡圖

妹妹一氣之下,把哥哥告上法庭。因阿國的言語理解及表達能力嚴重受損,阿蘭向法院申請並於去年9月拿到判決,法院認定阿國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今年初,法院一審認定兩兄妹此前的協議無效,判決10萬元股權收益分配款,妹妹得3萬元,哥哥得7萬元。

一審宣判後,阿珍和阿蘭均不服判決,向市中級法院提出上訴。

3名心理諮詢師參與調解,達成協議姑嫂相擁而泣

市中級法院受理後,承辦法官認為本案表面是爭財產,但背後卻有很多情感糾葛,一紙判決解決不了當事人的心理問題。承辦法官曾調解過一次,但由於雙方分歧較大,未能調解成功。6月29日,中山法院系統首聘79名專業輔助人員助法官“斷家務事”,其中有10名是心理諮詢師。承辦法官聯繫了周曉晶、吳遠方、李祿3名心理諮詢師,一起調解阿珍和阿國的繼承權上訴案。調解開始,妹妹阿珍提出可以讓一步,但最少要四成的遺產。

中山法院首聘心理咨询师参与家事调解取得“开门红”

我院聘請的十名中山法院系統家事兼職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周曉晶耐心聽完雙方陳述後,得知阿蘭辛苦照顧了29年有病的丈夫,贍養了10多年公公、20多年婆婆,如今住的祖屋還是漏雨的。周曉晶問妹妹阿珍,“你覺得你大嫂容易嗎?”阿珍不以為然。阿蘭聽後積聚多年的委屈一下子爆發,大哭道:“所有的財產我都不要,全部給你,我走,你就好好地照顧你哥吧!”

周曉晶運用心理引導技術對阿珍進行面質,她指出問題的關鍵,是她大嫂一直辛苦照顧著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大嫂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指責和抱怨,更不能為了一點錢而傷了兄妹感情,如果因為這場遺產官司,而讓夫妻不和,大嫂走了,以後誰來照顧有病的哥哥呢?心理諮詢師的話一下子讓阿珍愣住了,讓她感受到官司背後的親情。

主審法官也指出,哥哥阿國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而且他們對兩位老人照顧多,盡了主要贍養義務,依照法律規定適當可以多分。

在法官和3名心理諮詢師共同努力下,阿珍和阿蘭解開了心結,情緒緩和,阿珍開始體諒多年來大嫂的不易,大嫂也反思沒有好好坐下來,協商解決家庭矛盾。經過2個多小時的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哥哥從已領取的10萬元中分2萬元給妹妹。妹妹繼承父母股權30%,哥哥繼承70%;妹妹放棄對哥哥現住祖屋主張權利;對於48平方米商品房的份額,妹妹和哥哥按3:7的份額分配。達成調解協議後,在心理諮詢師的鼓勵下,兩位農村女人不僅握手言和,更是相擁而泣化解了此前所有的委屈和抱怨。

阿蘭的代理律師雷剛,一位具有10多年司法所所長經歷的人,他對法院引入心理諮詢師進行專業調解“點贊”,認為這是中山法院家事審判改革取得的成果,通過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消除了對立,恢復了情感,一攬子解決了法律和心理問題,讓雙方當事人真正化解了心中的結,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文中涉案人均為化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