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藥師,我如何看待電影《我不是藥神》?

作為藥師,我如何看待電影《我不是藥神》?

作為藥師,懷著膜拜的心情來到電影院,看了這部叫做《我不是藥神》的電影。

它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講述的是白血病人為了生存代購價格低廉的仿製藥,然後引發法律制裁的故事。

很多年都未見到電影院現場有多次大規模哭泣流淚的電影了,而散場後,人們還在繼續激烈討論,現實中,和網絡上,人們熱淚盈眶,都在熱議它。

作為藥師,我如何看待電影《我不是藥神》?

作為一名藥師,我更多關注的是抗癌藥本身問題,是的,研發成本非常高,醫保經費非常有限,但這些不應該阻止我們的患癌同胞,真正能用上救命藥!

電影故事來源於現實,反映的正是社會真相:社會中的頂級上層人士,擁有良好的醫療、教育資源,就有可能免於重大疾病的威脅,因為可以購買到救命藥,而大部分中低階層勞動者,一旦重大疾病找上門來,因病致貧足以毀掉他的生活。

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參加病房查房,每當看到一些本來有搶救成功希望的患者因為無力支付醫藥費自動出院,或者本應該去重症病房的患者因為經濟原因拒絕轉科室最終導致病情加重,

我內心莫名感覺無助,設身處地想想,你我如果遇到重大疾病,又何以能全身而退?

作為藥師,我如何看待電影《我不是藥神》?

有人說,窮人所處的環境,將會越來越差,他們比富人更容易患病,也更容易死亡,因為貧窮,他們無法在工作之餘改善自己的健康,在遭遇重大疾病的時候,很大概率只能等死。這話雖然有些極端,但確實反映了一種社會現實,就是我們的抗癌藥等稀缺資源尚不足以覆蓋所有同胞,如同巨大的自然災害來臨,人們有時只能自求多福。

國家層面其實已經在行動,其實在今年5月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院士已經表示,降低抗癌藥品費用三項措施擬於5月1日後啟動: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和採購;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行醫保準入談判。可以說,這是廣大腫瘤疾病患者的福音,雖然不是說立即解決所有患者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但至少降低腫瘤藥物的價格方面確實有實質性突破了。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何患者不用國產仿製藥?我國自己的仿製藥不降低價格提高質量?

#真相來了#@頭條健康@健康真相官

這是因為我國2016年才開始真正地開始做生物等效試驗,比歐美落後了20多年,可以說,一直以來對仿製藥的重視程度依然遠低於應有水平。業內專家確實建議:仿製藥是國民用好安全、有效、經濟的藥物的最主要的辦法。希望在未來吧!

故事結束,主人公最後說希望未來一切會變好,是的,我也這麼想:《藥神》中的“個人英雄主義”理當推動社會的進步,讓一群人的痛苦和磨難,讓公平、善良和勇氣廣泛傳播,同時,也給更多的癌症患者帶來了希望,希望現實中我們的癌症患者不再孤軍作戰,人人有藥可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