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健康地度過叛逆期?

L村民


面對孩子的所有叛逆,我們都要看到孩子的成長,瞭解現代社會狀態下孩子叛逆期的心理訴求,這樣才真正能讓孩子更健康地度過叛逆期。

孩子的叛逆期有三個階段, 2到3歲,7到9歲和12到15歲。這三個階段,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與之前不同的表現,父母要給予足夠的耐心,真心的鼓勵和用心的陪伴。

在不同的叛逆階段,孩子的訴求到底是什麼,家長們又如何解決呢?

第一次叛逆期2到3歲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出現在2—3歲,這是從嬰兒過渡到幼兒的階段。

兩歲之前,孩子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通常會比較乖巧,願意服從大人的指令。兩歲之後,孩子就會發現更多的不同於自身的世界,他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面對家長的管教就會去挑戰和試探自己的權限。

叛逆在3歲左右達到了頂點,如果沒有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的訴求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憤怒的情緒就會被激發,而家長大多數時間面對這種看似無理的取鬧,也會無所適從,輕則說教,重則打罵。於是這種做法讓孩子更加成為一個難管教的淘氣孩子。

家長要怎麼做?

  1. 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家長不要一味順從

  2. 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

  3. 鼓勵孩子的自主性

第二次叛逆期7到9歲

7—9歲,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年的階段。老話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雞和狗都煩的孩子。

強烈的逆反心理是這個階段孩子的常見現象,他們賴床、不收拾房間、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毫無節制、厭學,愛和父母對著幹等。

這是因為他們進入學校後學習了很多知識,有了強烈的獨立的思想意識,自己以為已經是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便急於想掙脫家長的掌控,於是處處和父母唱反調。

而父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用細心、耐心、愛心和一些聰慧的技巧陪伴孩子成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家長要怎麼做?

  1. 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2.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3. 要民主,不要權威

第三次叛逆期12到15歲的青春期

從青春期一開始,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心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佔據和控制,想法和行為都將產生劇烈的變化。

這讓他們就像長了犄角的小馬,既倔強又刺兒頭,以自我為中心易怒,不聽話。而這股力量就是荷爾蒙。

科學家發現,荷爾蒙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都比較大。而掌管理智、決策的大腦的總指揮額頁,一般要到20至25歲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荷爾蒙折騰得陰晴不定,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從而整個人顯得衝動不理性。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

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其實所謂孩子的叛逆期,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期。一般來說,如果教育方式得當,是科學的,那麼基本上也就不存在叛逆期的問題。孩子的叛逆一般都是因為,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導致的家長跟孩子之間的衝突,從而,刺激孩子朝一個相反的方向去逆反。



比如家長長期使用壓制式的教育方式,那麼,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就會越來越抗拒這種強制式的教育方式。打個比方,該吃飯了,但是孩子還在看電視,這個時候家長如果採用命令式的方式,讓孩子關掉電視來吃飯。這個時候,孩子顯然內心是不情願的,他會表現出各種的抗拒和。而一個聰明的家長,則是相信孩子的自制能力,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告訴孩子,該吃飯的時候,一個優秀的孩子是能抗拒住電視、手機等的誘惑的,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夠控制好自己。給孩子以積極的期待,那麼孩子自然就會朝你期待的方向去發展,不斷的增強自己的自控能力,而不是需要家長時時去管束。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期,家長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用科學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讓他自己去分辨是非,面對未來。作為家長,你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後,也不可能照應孩子一輩子,培養好孩子面對未來的能力,才是家長最重要的課題。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首先叛逆並不應該是一件令家長頭疼的事,作為家長看到孩子叛逆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孩子慢慢長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維,敢於挑戰父母的權威,有了一定的批判精神,這樣的孩子未來比較有創造力,有創新能力,基因好啊。這樣一想,父母的心態就調整過來了,可以用一種欣喜心去看待孩子成才過程中的叛逆。


溝通是第一重要的,這個溝通更強調的是傾聽,傾聽孩子真實的想法,一定要讓孩子說出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如果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後果,那就大膽的鼓勵孩子去嘗試。孩子既然叛逆了,自然不接受父母的說辭,他想自己看到那個結果,不看到結果他決不死心。所以讓他去碰壁才能讓他成長,讓他改變。


如果事情會造成不可控的結果,甚至出現不可逆轉的後果,家長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相近,相似案例來讓孩子看到那個可怕的後果,引導孩子看到如果這樣做結果是怎樣的。那麼即使不做,孩子也可以真實的看到結果,從而把他拉回到正道。


家庭會議要成為常態,讓孩子當家作主,父母給予足夠的尊重,他就沒有必要刻意叛逆了。請記住孩子有時是故意叛逆來引起家長的重視,讓家長知道他已經長大了,你們要學會尊重他的意見。只要他得到足夠的尊重那他就沒必要叛逆了。


關注我,每週六晚七點半到九點權哥在西瓜視頻直播,在固定時間段關注國權演講社,即可提問交流。


國權演講社


人一生大致會出現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大約出現在3歲左右,第二個叛逆期大約出現在10歲左右,第三個叛逆期大約出現在16歲左右。從年齡上看這三個階段也是孩子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認知和轉換階段。這三個叛逆期因為孩子的年齡階段不同,家長所關注的側重點是稍微不同的。

第一叛逆期關鍵詞:尊重-啟發-引導-陪伴

孩子3歲左右,正是準備上幼兒園或剛上幼兒園的時侯。這時侯的孩子對自我和他人並沒有清晰、明確的認知,大人要尊重孩子的意見,在遇到不同意見時多啟發和引導,運用自然結果而非邏輯結果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整個事件的影響。最關鍵的是給孩子更多的陪伴。

第二叛逆期關鍵詞:理解-鼓勵-信任-幫助

對於10歲左右的孩子,一般處在四年級或五年級的學齡階段,四年級一度被認為是孩子學習成績的分水嶺。也就是說這個時侯願意主動學習和能夠在學習中找到方法和認真思考的孩子開始顯現出學習上的優勢,因為學習是一個持久戰。而十歲左右的孩子對大人的世界開始出現懵懂的認知和向住,他們羨慕大人的生活,但同時也表現出力不從心,而繁重的學也會令其煩惱,加上青春期前期的燥動和不安,需要大人給予更多的理解。


這個時侯的孩子還是離不開大人的,他們願意將學校裡發生的有興趣的事講給給大人聽,如果能夠得到大人積極的回應,他們會很開心;但是如果這個時侯大人把注意力全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就會表現的苦悶和煩燥。所以,這個時侯理解孩子就是要多關心孩子學習以外的事情,鼓勵孩子講出心裡的迷惑和疑問;在孩子講到在學校和同學、老師之間的衝突時要給予信任;當遇到家長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探索和尋求問題的答案或者鼓勵孩子通過現有資源尋找解決方案。


第三叛逆期關鍵詞:包容-尊重-賞識-幫助

16歲的孩子是處在初三或高一階段的學生。這個時期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思考能力都更傾向於成年人。他們這個時侯,更多的是想通過模仿大人的行為向世界和自己的朋友證明自己已經不是一個孩子了。他們需要更多的自由和自我空間,並且開始關注自己在異性心中的形象,希望自己可以是“不一樣的或與眾不同的”。

所以這個年齢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用大人式的語言和服飾來顯示自己的成熟,而實際上他們又是很單純和稚嫩的。所以家長在這個階段要提供的是一種“有距離的保護”。

首先要包容孩子這個階段故意表現出來的成熟,不揭穿或否定;其次,要尊重孩子的個人隱私和喜好。對於孩子不想提的事,不要總想一探究竟,多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再次,對於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要多多稱讚。這裡需要著重提的一點是:雖然孩子有時可能對你的稱讚表現出漫不經心,其實這只是表面,他心裡不知道有多高興;最後,在孩子向你反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而不是冷嘲熱諷。

做為父母,我們會發現孩子越大,待在我們身邊的機會越少,所以我們要關心的反而要更多——尤其是心靈的守護。

不要以為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受傷就是對他好,多關心他的內在,而不是外在,才是真的對他好。

祝您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凱瑞心理說


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有幾個共同點,①有意識的反抗,不會完全贊同與服從家長的意見和說教。②有意識避開家長視線,獨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③有意識逃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看管。

從這幾個方面看,我們發現孩子在慢慢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思想,喜歡獨立,對未知世界不僅限於好奇,更想去嘗試。這是叛逆期孩子的主要特徵。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安全渡過叛逆期。我們家長除了在學習和生活上對孩子關愛和照顧,更應該時刻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教育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和辨別能力,這樣可以讓孩子少犯錯誤。經常與孩子聊聊天,談談心,保持正常的話語溝通,對孩子的缺點不能粗暴打罵,儘量用事實講道理,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認識,改正錯誤,端正孩子對學習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鼓勵孩子的優點,培養獨立自主,團結友愛的思想品德。

孩子的性格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各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來教育。關心而不偏心,關愛而不溺愛,這樣才能讓孩子青春陽光。


94047605855


謝謝邀請。我認為千萬彆強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的叛逆期有長有短,有早有晚,早的話五六年級就開始了;晚的話初二初三甚至延續到高中……這時候的孩子們,再也不是那個父母讓他們幹啥,他們就幹啥的毛孩子了。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崇拜的歌星、有了自己喜歡玩的遊戲、有了自己談得來的朋友……他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和父母擰著幹,你叫他們往東,他們偏要往西,把你氣得喲!暈頭轉向😁這時候的父母們,就要沉住氣,小事情不要管(比如早上起床後他們鬧脾氣,那就不要叫了,他們自己去遲到幾次後就會老實)大事情上別囉嗦(例如打遊戲規定時間,他們不聽就用其他的懲罰方式,比如少給零用錢或者不讓他們和同學出去玩,他們鬧脾氣的話,就冷靜而堅定的告訴他們,這是你上個星期不遵守遊戲時間所要付出的代價。只要孩子們在這件事上挑不出父母的錯,他們就無話可說了)……當然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所採用的教育方法也不一樣,但多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以上內容為我個人教育孩子的心得,各位朋友不喜勿噴囉!


鳳146983974


大人以身做則,各個方面都做的好,在孩子面前要多做少說,說的都是看出孩子的毛病指出,只說兩遍,告訴孩子改了自己身上的毛病,自強自立自身做好,是金子是明珠放到任何地方都放光,也能成為美麗的玉器,但是金孑和明珠放進汙臭黑濁的汙水汙垢裡,不會放出光彩,只有去掉汙垢腐臭黑濁報廢的垃圾,金子明珠才能真正放光。玉不雕刻成型不成器。平時家長各個方面的知識都學習掌握一些,加上以身做則,對孩子耐心語氣和言悅色交談,孩子自然不能出現叛逆期,會順利度過判逆期。如果家長不以身做則,而且過份管孩子,孩子必然產生叛逆心理。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首先先把自己這面鏡子擦亮,才能照出美麗的孩子。


開心果165931305


孩子教育的好不好,大部分叛逆期就能看出來。像我叛逆期的時候,身邊的朋友並不沒有什麼太突出的變化。一般叛逆期多在高中時期,像我就是高二有幾個不喜歡的老師,上課就不聽睡覺,玩。下課自學,然後有空就玩,屬此之外也沒有什麼。

首先孩子一定要教給他原則和底線兩個詞。不管再混,原則和底線不能碰。像我就是不管在玩,我知道該高三了就不能混了,該高考了就要認真了。這個很重要,很多叛逆期的孩子沒有這兩個東西,很可怕,可怕的你想象不到,簡直不像孩子所為。

再一個叛逆期該放手放手,處處管著他肯定不高興,不高興情緒不好會更麻煩。孩子嘛,只要不犯大錯,有什麼可擔心的嗎?這也是一種對他的信任,他的感覺好了,自然好溝通了。

要做到有張有度,管孩子不是一時,這是長期積累的。家長關鍵時候一定要有威信,過分溺愛的想在叛逆期管更加麻煩。


平凡的開始


1.叛逆期,我倒是覺得就是個人理念和家長理念的碰撞階段。

2.這個碰撞階段,孩子對外界的看法、對某件事情的處理等有可能是對的,也可能他是錯的。

3.這個碰撞階段,又是對家庭教育質量的檢驗期。

4.叛逆期孩子,如果他的情緒無底線,屬於走向性惡。可能從小情感有缺失,家長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情感投入,而不是去刺激他。

5.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他們的情緒可控,父母應該在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對問題的處理,在價值觀上做好正確的引導,不宜一蹴而就,家長有錯誤也要虛心學習,及時該正,聽得進去孩子的意見。

6.孩子在叛逆期,孩子和父母思想產生碰撞,切忌採取高壓硬碰硬或者辯論形式,強行植入家長觀念,要多聽取孩子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想法,循序漸進的誘導。但對於,突破傳統價值觀,突破倫理底線的行為一定要,當頭棒喝,及時糾正,不要害怕孩子產生心理負擔玩曖昧,或者是家庭成員中某些家長放水。

總體來講,叛逆期要平穩的過渡。“叛逆期”這個是寫書用的,家長的常規教育需要跟上,而不是到了叛逆期才來抓緊。


四川工商學院魏老師


我叛逆期的時候也有點調皮搗蛋,但那時不知道有這個說法,以前孩子多,家長哪管得了這個呀,也沒時間也不懂,為生計奔波勞碌著,該吼吼該打打,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糊弄著也就順其自然過來了,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優越,一個兩個都在寶貝著,周圍環境都一個比一個好,不像我們那時差上不差下的,現在孩子們比著較著,跟大人較著,跟周圍較著,有的孩子你打他們更來勁,小孩不懂事,你大人不能不懂事呀,只有耐心耐煩的好說歹說的,我看湖南衛視裡的變形記挺好,送去吃吃苦受受罪,我對我孩子有時說不通,實在氣不過就巴掌上身,但馬上心疼,馬上談心,直到寶貝心裡沒了隔閡,軟硬兼施恩威並用,這真叫一打一呵頭上做窠呀,沒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