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爲什麼不能擡價?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縱觀世界各國的糧食價位都很穩定,也就是這種穩定的現象並非僅僅只是存在於我國。很多朋友可能會拿比如今年的打算來反過來質疑!不過要明確一點,大蒜屬於經濟作物,嚴格的是不屬於糧食作物,並且在我國每年的糧食統計當中,像大蒜或者其他蔬菜並未納入糧食產量統計。

經濟作物市場供需有限,很容易受到市場衝擊,並且又不耐儲存,這也造成了市場短期內可能會出現奇缺或者過剩的狀況。然而糧食作物來說情況則就不同了,市場需求量大,無論是小麥、水稻、玉米或者大豆市場需求量都十分巨大,這些糧食的價位每一分錢的波動都會影響到我國百姓的飲食生活。畢竟誰都要吃飯的!

因此來說,我國建立了完備的收儲制度,平衡市場短期的供給短缺或者市場過剩的情況,避免市場出現較大的價位波動。對於糧食抬價的行為,恐怕無人能夠撼動市場,不是說不能抬價,而是除了糧儲之外,沒有那個企業或者商人能夠具備這樣的能力。

而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之外,下面再提幾點原因。

首先,糧價的穩定也更加有助於保護農民的利益。農民農業種植收益本身就十分微薄,而像今年的大蒜種植農戶來說,種植一個年下來反而還要虧本。如果糧價真的出現如此大幅度波動的話,恐怕穀賤傷農的情況多次出現後,極大的打擊農民種糧積極性。

其次,我國糧價上漲速度偏慢。關於這一點大家同房價對比的話,可能感覺更加深一些。自本人上大學時候看,房價每平8000元,而今都兩萬多了。然而就糧食價位來看,顯然達不到這樣的上漲速度。關鍵是生活在一個農資物價火箭般蹭蹭上漲的年頭,糧價蝸牛般的上漲,就難怪農民心中有所不滿了。

究其原因來說,還是怪我國糧價本身就偏高!無論是小麥、水稻、玉米這樣的額大宗糧食還是大豆、高粱這樣的小宗農作物中國的糧食價位都元高於國外。至於內中原由,大家也可參看今天所寫的另外一個文章。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我國糧價繼續大幅度上漲何時才能同國際接軌呢?因此,我國的糧價不會同樓市一般上漲,然而大家看一下,自己每年所收到的農業補貼是否有所增加呢?

而今看,農業為我國的工業化做出了太多的讓步,是時候該工業反哺農業了。在補貼方面,國家有必要加大農業補貼力度,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不要等到田地都荒蕪的時候,才想起來維護糧食安全,那時候說什麼都晚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謝謝邀請!對於這個問題天閱商業評論(評論員:puppy)身邊最近發生了一些事正巧與此有關。

去年十一回家,公公說他把自己長期承包的那幾畝地轉租給別人了,還說種一年的地還不如自己開幾天農用機掙的多;過年回家,公公又把家裡的大棚賣掉了;這算是徹底對農業創收失去信心了,個體農戶產量小,而糧食價格二十年不漲,種糧食有時已經賠錢了。所以,糧食的價格不為什麼不能上漲呢?

一、歷史原因,建國後國家為了儘快擺脫經濟貧窮落後的狀態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同時為工業化發展積累資金,在農業和工業之間採取剪刀差政策,也就是在工農業產品的長期交換中,農產品價格低於其價值,工業品價格高於其價值,二者之間不等價的交換,那麼糧食的價格也就不可能出現大幅上漲;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工業化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代價的,同時也使我們國家在較低的國民收入水平上實現了較高工業化水平。

二、供給和需求決定糧食的價格,糧食是一種需求彈性極小的商品,也就說不管糧食價格漲或者跌,人們對它的需求基本是不會變的,然而隨著現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現了很多可以替代糧食的商品,相應的人民對糧食的需求在減少,糧食價格上漲的推動力小了,也就沒辦法出現大幅漲。

三、糧食的性質,民以食為天,我理解的“食”即為糧食,因而糧食作為生活必需品如果價格抬升,相應的麵粉、農藥化肥等等與其相關的商品價格也會上漲,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糧食價格不斷抬升,雖然農民會受益,但以現在收入和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狀態來看,居民基本的生活成本會提高,這可能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諸多研究者一致認為,農村工業化的稅收政策,以及工農產品價格的剪刀差方式,從農村拿走了至少5000億元,而現在城市化的建設農民工又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現在是不是應該反過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幫助農民,加大力度的去做這一切,不要等到農民不再種地,糧食全靠進口時!


首席投資官


0412糧食價格不是不能高,只是現在形勢不允許。根據《中國農業發展展望(2018-2027)》報告研究表明,未來十年,農產品價格市場化特徵更加明顯,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



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稻穀、小麥價格展望前期穩中有降,玉米價格波動加大,鮮活品種價格季節性波動仍然明顯,展望後期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趨漲。

稻米:產量保持穩定,消費總量增加。

未來10年,中國稻米種植面積先減後增,單產持續提高,總產量將保持穩定;口糧消費保持增長,飼料消費和加工消費略增,種子消費和損耗略減,消費總量增加。

政策因素將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影響價格形成機制,稻米價格將保持穩中有漲的態勢。受國內外價格總體水平影響,大米進口繼續維持一定數量,展望前期稻米“去庫存”加速,出口將會繼續增加。

小麥:生產保持穩定,消費穩中有增。

未來10年,中國小麥面積和總產量略降後趨穩,預計2027年產量將達到13I82萬噸,年均增長0.16%。消費穩中有撰要增,2027年將達到13526萬噸,年均增長0.9%,其中,口糧消費、飼料消費、工業消費將持續增長,種子消費和損耗量將略有下降。

隨著中國糧食價格支持政策改革的加快推進,市場將逐漸在小麥價格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預計未來1-3年內小麥市場價格穩中略降,長期將穩中有漲。

玉米:種植向優勢產區集中,面積先減後增,價格走勢由弱轉強。

未來10年玉米供給側改革繼續深入,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面積調減之後再穩步增加,產量由降轉升,預計2027年面積將穩定在5.3億畝,產量將恢復到238億噸;受政策和市場環境不斷改善利好影響,玉米飼用消費恢復剛性增加,深加工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國內外價格交織,玉米進口維持穩定在200萬~500萬噸;展望前期價格低位徘徊,展望後期玉米市場將迎來上升期。

大豆:消費需求穩步增長,進口量繼續增加。

未來10年,種植面積預計穩定在1.26億畝以內,單產提升,總產量穩步增加,預計2027年將達到1600萬噸左右;受壓榨加工和食用需求增加帶動,消費量穩步增加,預計2027年消費量約II650萬噸,較2017年增加10.9%;大豆產不足需仍為常態,展望期內大豆進口量仍將保持高位,但年均增速放緩至0.6%,展望期末大豆年進口量將接近1億噸左右;展望期內大豆價格受需求支撐,總體將保持穩定,展望後期將穩中有漲。

油料:生產穩中有增,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未來10年,受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中國油料產量保持穩中有增,到2027年預計將達到3800萬噸。在城鎮化率提高和人口總量增加帶動下,2027年食用油籽消費量將達到1.52億噸左右;食用植物油消費穩步增長到3400萬噸左右,展望期內年均增長0,3%;食用植物油消費結構顯著升級,多元化需求更加明顯。油籽產需缺口仍將保持高位,預計2027年食用油籽進口超過1.06億噸。

>【農業引擎agrisky】歡迎關注,互動交流; 有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返鄉下鄉創業項目、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休閒農場建設運營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或者在下面評論。


農業引擎


假如小麥玉米每斤20元,那麼農民致富就沒問題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以北方農村為例,一畝地年產800斤玉米800斤小麥,假如一斤都能有20元的話,一畝地收入3萬元是沒問題的。一戶農民家庭有五六畝地的話,一年收入十萬元很有可能,顯然稱得上是致富了。


但是這個假設能夠成立嗎?顯然不能。

糧食為什麼不能抬價,有幾個重要原因:

1、民以食為天,糧食價格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

有飯吃,有錢花,有活幹,有房住,這是一個穩定的社會基本的要求。其中所有人都有飯吃,吃得起飯,更是核心所在。

一旦吃飯的成本過高,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力,你說他們會怎麼做?

當一部分人吃不起飯,眼看就要餓死的時候,法律和道德還能約束他們嗎?


2、小農經濟模式,決定了農民沒有糧食的定價權。

唯有壟斷,才能有定價權。

要麼控制了所有商品,要麼控制了整個市場,只有佔據壟斷地位,能夠操控大部分市場,才能擁有某種產品的定價權。

比如稀土,雖然我國是最大的的出口國,但是一直以來都是以白菜價出口,甚至於讓某些國家廉價儲備夠了上百年的用量。這就是沒有定價權的悲哀,具體原因這裡不做討論!


假如首先禁止糧食出口,而國內收購和銷售糧食只有一家企業,那麼糧食價格自然想怎麼漲就怎麼漲,漲到多數人還能承受的住的地步也很正常。這,就是壟斷的力量。

3、國外規模化生產的糧食,成本更低,而天量進口拉低了國內糧價。

曾經有18億畝紅線的說法,近幾年似乎提的少了。

至於如今到底還有多少畝能種糧食的田地,需要等此輪土地確權後才會有更準確的答案。

2017年我曾經回答過一個糧食問題,簡單列舉了一些數據,進口糧食幾乎佔到了國產糧食的20%以上。

進口糧食,可以拉低糧價,從而可以更容易讓農民讓出土地。進行開發的話,幾萬元收購轉手可以上百萬元賣出,少說幾十倍的利潤空間。

當農民種地養活不了一家人的時候,自然就會努力去城市尋找工作,對於城鎮化也是大有幫助。

所以穀賤傷農,跟大量進口糧食,兩者直接有著直接的關係。


糧食為什麼不能抬價,這三點原因就足夠了,不需要說更多了!


財智成功:加百利網創立者,公眾號(加百利點靠木)敬請關注!


財智成功


做為一個農民最大的希望就是糧食漲價。只是中國的糧食價格受進口糧影響難以上漲。比如大豆,從外國進口占到了總需求量的80%。而企業都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進口大豆出油率比國產大豆高,價錢也比國產大豆低,即使不漲價企業都不願意收購,如果抬價,更不願收了。

由於前些年玉米連年豐收,造成庫存壓力加大,供過於求,價格難漲。這是其一。其二,雖說國家對玉米進口進行了限制,每年進口的數量只是按照配額的700多萬噸。如果農民抬高玉米價格,那麼飼料加工企業可以大量進口外國雜糧比如高粱、大麥等來替代玉米使用量。這樣玉米又加大了過剩現象。

糧油是關係到民生問題。不只是中國,就是外國也會把糧食價格控制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價格太低傷農。高了必定會導致肉、禽、蛋奶類價格上漲。還可以導致玉米加工產品價格比如澱粉、酒精等上漲。這樣就會引發老百姓的人均消費指數上漲。所以抬高糧食價格很難。


山野50


糧食價格是種植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糧食當然可以抬價,那得有人要,比如有機大米,不同標準的米可以買不同的價,但很少人能做到!那麼,糧食為什麼不能抬價?



一、糧食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糧食連年增產,庫存比較大,市場是供大於求;國際糧價對國內糧價的衝擊,比如越南泰國進口大米,不僅米質優價格也較低;市場對優質糧的需求增加,對普通糧的消費需求減弱,導致糧食兩極分化,優質優價日趨明顯。



二、農民是弱勢群體

農民大多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種植糧食,單個農戶怎麼能抗衡市場變化,無法取得市場定價權;糧食收購一般掌握在糧站和糧食加工企業,對糧食收購價格有一定的溢價權。



雲眾地服務宗旨:一個有態度、專注農業種植技術的農業自媒體,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若有不足之處,望朋友們發表評論。


雲眾地


糧食價格牽動著億萬中國農民的心。每年糧食價格的漲、跌都象一張晴雨表刻在農戶的臉上;糧食漲價喜笑顏開,今年有個好的收成。一旦糧食跌價愁眉苦臉。唉!今年又白乾了。

近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在低價徘徊,為什麼不能抬高一點讓農民受益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下面幾點。

1、我國糧食連續幾年大豐收,國庫存糧都在高位運行,供大於銷。

2、每年大量進口國外糧食。去年大豆一項進口9500萬噸。給國內糧食價格帶來了衝擊。

3、國家要求執行質價政策,既不能壓級壓價損害農民利益,也不能抬級抬價擾亂市場秩序。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隱定的基礎,我國把糧食安全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每年都要以最低保護價收購糧食,並加大對種田農民補貼,來保障農民利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鄉村的田野上


糧食不能漲價。農民抱怨種糧收入低,投入高,工作量大,收入低。國家也想了許多辦法,例如補貼,糧食最低保護價等等,但是都不能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其原因在於,糧食是特殊商品,不完全由供需決定。糧價漲所有商品都得漲價。舉例,三口之家月收入10000元,食品支出2000元,糧價上漲,三口之家食品支出上漲到3000,工資得上漲到11000元,工資上漲了其他所有商品都得漲,例如水費、電費、出行、旅遊……哪個行業不是由人組成的?工資漲了商品能不漲價?所以工資上漲到11000元只是美好願望,最少得到15000元。問題又來了,糧食沒有替代品,其他商品有。漲價就不進行消費,例如旅遊行業,其從業者10000元都達不到了,怎麼辦?失業,搶劫……社會就不穩定了。這就是糧價上漲的危害。解決農民收入低的關鍵在於調整農村生產關係,提高農村生產力。首先加大農民進城政策支持,政府在就業、住房、醫療、保障等民生項目上進行加大投入。農村加大土地流轉等政策力度。其次,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調整農業生產關係為提高農村生產力打下良好基礎。農業現代化是提高農業生產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唯一途徑。實現農村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才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途徑。


王業淳


糧食如果抬高價格,社會必定發生動盪,

所以炒糧食的人,比炒房地產的人邪惡一百倍,

就如炒鹽價一樣,

這些歷來國家都會認定是大罪,

因為糧食價格高,糧食短缺,社會必然動盪,

會死人的事情。

而房地產崩盤,不跳樓,不自殺,人卻不會死。

但是,沒糧食,分分鐘就餓死了。

這是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

國家可以用原子彈,捍衛糧食的穩定。


隱士申子源


歸根結底,種植成本比進口的高,收益低。

降低成本實際就是抬高糧價,但實際中國地質面貌降低不了成本。進口的國家要麼大面積機械化生產,要麼一年三收,氣候適合生產糧食。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做自己擅長的。就像從美國進口大豆,出口中國製造一樣。中國大豆要比美國貴,同樣美國生產各種生活產品不可能比中國更物美價廉。

但同樣不能過度依賴進口,糧食畢竟是國之根本,也反應像袁農平這樣科學的重要性。說到正題提高收購價,如假設種田年入十萬,種地積極性大幅提高,誰去生產各種基本生活用品?各種物品漲價,糧食漲價,這叫通貨膨脹。中國製造首先失去競爭力,提高的收購價去掉膨脹反而是變相降價。中國現有政策更為適合,自種與進口相結合,糧食既要自己能種,當你價格更低我更願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