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機座內膛和止口的加工是機座加工中的關鍵。可在車床上加工,也可在鏜床上加工。不同的電機廠家會按照產品的具體結構量身制定特有的加工工藝,但工藝的主導性要求不會改變,即兩端止口與機座內膛的同軸度,兩端止口端面相對於中心軸線的垂直度,以及與配合零部件的公差要求。今天Ms.參與大家進行一個粗略的交流,也願意各位能積極留言,各抒己見。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車床加工機座工藝

H200及以下小規格產品電機機座一般是在臥式車床或六角車床上加工,而H225及以上的機座一般採用立式車床加工。

加工第一端止口時、必須找正機座坯件的外圓和兩端,使加工後的機座壁厚大致均勻。加工另一端止口時,是以第一端止口和端面定位。為保證兩端止口的同軸度,先在車床工作臺上固定一鑄鐵件底盤,精車底盤止口,使它與機座第一端止口達到適宜的公差配合。這樣製造的底盤就是一個止口定位胎。將機座第一端止口固定在定位胎上時,應把接觸面的灰塵清理乾淨,使機座止口和端面與底盤能緊密按觸。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因為定位胎的止口是裝在車床工作合上精車出來的,定位胎止口的中心線與車床工作臺的中心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用定位胎止口定位加工第二端止口和內圓,可以保證兩端止口與內膛的同軸度,以及端面與兩端止口軸心線的圈跳動不會超差。夾緊時,將機座四周沿軸向均勻施力,使機座壓緊在定位胎上。粗車後,須適當放鬆壓緊力,再進行精車,以免因壓緊力過大而引起機座變形。

鏜床加工機座工藝

利用加工過的底腳平面作為基準面將機座固定在工作臺上。單個和小批生產可在萬能鏜床上加工。按照機座上的劃線在工作臺面上找正軸心線的位置。用螺栓壓住底腳,鏜出內圓和止口。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大批大量生產則在專用組合床上加工。利用機座上鉸過的兩個底腳孔與定位底板上的銷釘自動找正軸心線。定位底板則與機床自動找正軸心線。由螺栓壓板或氣動夾具將機座底腳和定位壓板壓緊在工作臺上,然後進行切削加工。由於兩端止口和內圓是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出來的,同軸度由機床精度保證,受定位中產生的誤差影響較小。因此,這種加工方法比較穩定可靠。加工時,壓緊力作用在底腳上,因壓緊力而使機座變形的影響也較小。

常見的不符合原因分析

加工後,機座止口、內圓的變形,以及它們同軸度的偏差是生產中經常發生的質量問題,其產生的原因基本可以歸結為如下因素。

●裝夾不當,夾持力過大,底盤止口接觸面不乾淨,底盤止口配合過鬆,是機座產生變形和同軸度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按照工藝規程進行操作。精加工前要適當放鬆夾持力,這一點絕不能忽視。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由於鑄件或焊件的內應力作用。內應力的大小與機座的結構形狀、材料和坯件的製造方法有關。對焊接機座、鑄鋼機座和高強度鑄鐵機座應進行消除內應力的退火處理。對普通灰口鑄鐵機座鑄成後要放置適當時間,進行所謂“自然時效”處理,以消除內應力。然後進行加工。但對變形限制很嚴的工件則須在粗加工後進行消除內應力退火,才能進行精加工。

●由於鑄鐵材料不合格。如鐵中含有的遊離石墨過多,機座強度和剛度降低,容易產生變形。

淺談機座內圓和止口加工工藝

●機座的剛度差。如設計時未考慮裝夾切削過程中機座所受到的應力遠較正常運行時大,所設計的機座過於薄弱,容易產生變形。為此,必須適當地增加壁厚或添置加強筋,或改用強度較大、剛性較好的材料。

●由於機床本身的誤差和測量溫度的影響。為此,機床應定期維修,要採取消除測量溫度影響的措施。

以上非官方發佈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