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謂的人情,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買房經驗談

本文系公眾號地產黨原創(ID:dcd2002),已獲授權轉載,歡迎關注。

你所謂的人情,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 ¦買房經驗談

壹|First

前段時間,有一朋友買了一套二手房,在聊到中介費的話題的時候,讓老夫有點目瞪口呆:朋友可是出了名的鐵公雞,平常髮根煙都得深思熟慮一番,買把青菜還順帶要跟蔥的傢伙,中介費豈有不還價的道理?

朋友見我如此意外,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深怕浪費了,還不忘補了一口,然後開始向我敘說他的英明之道:“虧你做了十多年的地產行業,這點人情世故還不懂。我不但沒還價中介費,而且還多給了置業顧問3000元的好處費,多培養感情,以後遇到便宜的房子,人家準會惦記起我來。買到一套便宜的房子,這才是大頭啊,那點中介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聽完朋友“睿智”的回答,老夫最終還是沒有狠下心來去打擊一個滿懷憧憬的人,畢竟沉浸於美夢之中,也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打擾到人家也是極為不人道的做法,只是等到改天合適的時機,我也會義無反顧的做一次“惡人”。

貳|Second

不說別的,老夫從業十六年,有一大堆的中介朋友,也沒撿到便宜的二手房,更何況朋友這樣想通過一次二手房交易就想著如此好事。為啥?一來,低於市場價的房源出現的概率極小,畢竟大家信息的來源廣泛,無論是隨手百度一下,還是隨便問上幾家中介公司,大致的市場行情就清清楚楚了,誰也不會傻乎乎的掛出遠低於市場價格的房子。其次,真有比市場行情便宜很多的二手房,中介公司內部的員工自己就搞定了,總價低一個人就能搞定,總價高也沒事,同事間幾個人湊湊就解決了。哪怕自己不出錢,也一樣能找到合作的“黃牛”,一樣可以賺錢。

所以說,前面提到的朋友看起來有很不錯的主意,現實卻是是徹頭徹尾經不起推敲的。

行文至此,如果看客朋友還是不清楚背後的邏輯,不妨先聽個故事: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金山寺,他問當時的高僧:“長江中船隻來來往往,這麼繁華,一天到底要過多少條船啊?”

高僧回答:“只有兩條船”。

乾隆問:“怎麼會只有兩條船呢?”

高僧說:“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長江之中來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凡事脫不開“利益”二字,當你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為人處事之道,對於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也會有頓悟的感覺。

回到前面朋友的故事,他所謂的建立感情獲取便宜房源的想法,在利益面前就顯得不堪一擊了,人家憑什麼把張口就能吃到的肉讓給你,畢竟這樣的好事本身就少得可憐。別怪老夫太世故,世界本就是如此利益至上,這無關善惡,只是人性而已。這也是經濟學存在的前提——資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之下,有了“人”關於利益的爭奪。

叄|Third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關於“利益”,老夫再多說幾句,以便於活學活用。比如說喊了十多年的房產稅為什麼遲遲不出臺,一方面是法理層面的問題(牽扯到重複收費的問題,這裡不一一展開,有興趣可以私底下詳聊,個人微信:DCD2006),最為關鍵的還是影響到了多方面的利益問題,就說地方政府吧,他們是沒有動力去推動房產稅的,一個稅費的產生,不只是中央層面的制定政策而已,而且還得地方政府配合執行,這是極為關鍵的點。

眾所周知,現在的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土地財政”,公職人員的薪水哪裡來,城市建設的錢哪裡來?說白了就是還得依託於賣土地來維持運轉。表面上看增加房產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這點小利益,還不如賣一兩塊地實在。如果真如專家說的增加房產稅,會降低房價,那更不是地方政府願意看到的,房價跌了,勢必會影響到作為原材料(土地)供應商(地方政府)的利益。如此一推導,發現背後的邏輯還是“利益”使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往今來,莫過於“利益”二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