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愛難說出口

我這顆漂盪的靈魂終於在放下我的執念後找到了歸宿,今天寫此文,也算是對過往的簡單交待。不能忘記,才能改變。

01

那些年,祖父母老了,祖父住在我家,祖母住叔家。這對祖父母來說,分居養老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從我有記憶開始,就沒見過他們老倆在一起住過,祖父當年從老家大丁進城學徒,祖母的父親相中這個樸實勤勞的小夥子,給祖母包辦了這樁婚姻。作為大家閨秀的祖母一肚子不情願,按現在的說法是三觀不合,門戶不對。但是祖母的父親認為城裡的小青年五毒俱全,找一個農家出身的子弟才可以忠厚傳家。可惜祖父母並沒有實現先婚後愛,一輩子沒有契合融洽。

丁建‖愛難說出口

我的舅爺在解放前當過鄧縣城關鎮偽鎮長,後來被解放後的政府發配青海勞改十年。祖母對他的哥哥關懷備至,對祖父的感情卻很淡。父親繼承了祖母孃家的基因,琴棋書畫吹拉彈唱俱通,但他從小體弱多病,性格孤僻。母親也是個農村姑娘,勤勞肯幹,後來支撐起我們這個家,其中的辛酸也是一肚子苦水倒不完,父母親缺少理解與默契。

家裡有一間租賃房居住,只容得下我和祖母棲身,祖父與父母均在各自單位宿舍寢辦合一,妹子在鄉下外婆家,在這樣一個不囫圇的家庭成長,又處於十年文革期間,我的學業之糟糕可想而知了。

02

使我得到指引的是看書的癖好,也只有從書中可以滿足我的生命訴求,從書中釋放我的情緒和感性。不繫統不規範的學生生活很快就結束了,自學成才、崗位成才是我當時的抱負。但上班幾年又不安心這種定型的日子,於是創造條件參軍服役。因為缺少家的溫暖,三年部隊生活我沒有回過一次家。復員回鄧,剛開始對家鄉的不適應遠遠多過了親近,一切都感覺粗糙,沉悶,到處都講關係拼勢力,文明程度趕不上濡染我三年的北京氛圍。

丁建‖愛難說出口

可是我必須適應身處的堅硬複雜環境,學會吸菸與喝酒,交遊與事功,儘快還俗入戲。社會角色的塑造,虛榮和官腔,使家人看著十分別扭,矛盾衝突不斷,不知道如何走近彼此的內心,這也許是成長的代價,也是各有各的因緣,難以讓人靠攏。

03

市場的大潮蜂擁而至,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公司越來越指望不住,我像一隻從溫水鍋裡跳出來的青蛙,大方向是對的,如何找到支點卻是個問題。萬難放開膽,公司斷了給養,就把身家性命押上,搞借貸與房地產運營,家裡親友卻說這是彈玄,加劇了家庭矛盾,摩擦衝突不斷,自己感到焦灼無奈,書中也找不到答案,一段時間大部分精力在看策劃謀略方面的書,在這中間結識了北京作家陳惠湘先生,他的《聯想為什麼》使我汲取了精神能量,他還親筆為我題寫留言,使我從《中國企業批判》中看到了希望,從而堅定自己破斧沉舟的信心,也終於等到了股份分紅切割與房地產升值置換的轉機。內心慢慢平靜下來,家庭關係逐漸緩和,也在這個時候重新上岸,迴歸衛生系統上班,重新步入常規生活。雖說在市場裡學會了游泳,但是這種安逸懈怠的狀態需要單位的秩序感給予規制,親友們也會看著我順眼一些,我也只能面對現實,改善存在,盡力而為,做到問心無愧即可。

丁建‖愛難說出口

04

時代不一樣了,我的讀書生活也不能回到傳統文化中去,踏實與事功成為首選,業餘時間繼續當個文藝鐵桿愛好者,在三十幾年來的實際工作之外,我沒有中斷過我的文學之旅,又通過好友丁自力引薦,結識了青年作家張書勇、朱可錚,之後陸續認識了江燕老師、張靜老師。才華橫溢的趙紅俊老先生邀約我參加草根文友聯誼會,以此為契機接觸到諸多文友和才子佳人,這些有趣的靈魂激活了我堅硬、粗糙的心。特別是《刁河文苑》主編溝南先生和執行主編曹李曉的認可與接納,也振作了我的精神,加上五蘊和合的機緣,陸續有十幾篇文章在平臺上發表,使得渺小的我得以在草根文友圈宣示與發聲,而之前的文章是在報刊上發表的。如今已不是文藝大放異彩的時代,自覺擺正自己的定位,為自己服務的單位發聲,為職業精神宣示,這才是我的第一選擇。

丁建‖愛難說出口

世事難測,前路無常,加上每個人對盲區缺陷的失控,只能永遠在路上。我也想不顯山不露水地渡過一生,過上與世無爭的日子,當個上班族,業餘時間乾乾家務,溜溜狗。有道是“有書真寶貴,無事小神仙”,可是責任與憂患的驅使,使我又不甘寂寞地在朋友圈亮相,在文藝圈發聲,與這個社會互動,在分享與溝通中成長。沉默,無語,可以少許多是非和麻纏,但總是不說話,沒有自己的觀點和主張,也是一種罪過。佛家講妄語是過失,但是不吭聲、沒脾氣也造了妄語的業。憋著一肚子的氣,又不方便表現出來,壓抑日久抑鬱上身,也不符合人性,人總得有點骨氣和立場才能站穩,人是有情感的,刷存在感甚至有點自戀也是健康的表現。大狗叫,小狗也得叫啊,只要是出示善意和公德,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生命需要彼此的照亮與點燃,更需要顧忌和尊重,特別是在對待民族問題,弱勢群體和社會矛盾焦點,一定要慎之又慎,愛不一定要大聲說出來。

再回首,再重複;心坦然,尋突破。當往事的回味在頭腦中越來越清晰的時候,繼續前進才更有底氣。

丁建‖愛難說出口

丁建 ,筆名靈山漢水,供職於鄧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從小學開始愛好文學,一直從事部隊文書,企業文秘,醫院秘書工作。陸續在南陽日報,河南商報,中國醫藥導報,醫藥衛生報和今日鄧州報發表過文章。

《刁河文苑》,《作家文藝》特邀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