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上幾乎隨處可見殺戮的血雨腥風,而宮廷內的政變更是屢見不鮮。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而兵戎相見則是政治鬥爭達到極點的必然結果。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武週末期,張柬之等一班李唐老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八十多歲的武則天退位,扶立李顯復位,光復李唐神器。本來中宗復位後,武氏中人的武三思不被誅殺就算燒高香了,但沒想到人家武三思不僅沒丟掉官位,反而更加得寵。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這是因為李顯的女兒李裹兒(後來的安樂公主)在武則天時就被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二人本就是姑表兄弟,這下又親上加親,成為了兒女親家。再加上李顯又是個拎不清的人,所以武三思很快又發達起來。武三思再次得勢後,勾結韋后和上官婉兒將張柬之等人一貶再貶,最後折磨致死。對於,武三思的行徑,朝中早有不滿,這其中就有中宗的太子李重俊。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李重俊雖貴為皇太子,但並不是韋后親生,又加上朝中大權都被韋后和武三思把持。李重俊深知自己的太子之位早晚不保,也免不了被殺的命運。所以,他決定做最後的困獸之鬥。他聯合同樣對武三思不滿的李多祚、李思衝、李千里等人先是帶兵衝入武三思的府邸,矯詔將其誅殺。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接著,政變軍隊打到了玄武門,歷史的聚光燈此時又照到了這個著名的宮門。但由於守軍的頑強抵抗,此門一時難以攻破。慌亂中的李顯登上城門樓,對著下面的軍隊喊話到:“你們都是朕的臣子,何故跟著別人叛亂?如果能就此醒悟斬殺李多祚等人,我一定不會虧待你們。”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話音剛落,千騎王歡喜就立即倒戈,斬殺李多祚等人,太子李重俊在逃跑途中也被部下殺害,李重俊的頭顱也被他的父親唐中宗李顯拿來祭奠被殺的武三思。就這樣,發生在公元707年(景龍元年)史稱“景龍政變”的一場宮廷鬥爭以太子李重俊的被殺而宣告結束。

太子發動政變,皇帝登上城樓喊話,亂軍立即倒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