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鐵中院的「民告官」審判實踐

西铁中院的“民告官”审判实践

如何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看得見的公正”?如何打消人民群眾對行政審判工作的種種顧慮?近日,西安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向社會公眾發佈年度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使人民群眾更加全面瞭解行政審判的相關情況,真正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2016年1月15日,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決定在西安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開展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改革,為的是“民告官”案件的受理和審理真正從“鮮見”走向“常態”,增加老百姓對行政審判的信任與信心。兩年多來,西鐵兩級法院積極探索發揮跨行政區劃審判職能,以紮實的步伐不斷向前邁進。

如何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看得見的公正”?如何打消人民群眾對行政審判工作的種種顧慮?面對司法責任制改革和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改革的雙重任務,西鐵兩級法院積極探索,發揮審判職能。近日,西安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向社會公眾發佈年度行政案件司法審查報告,通過梳理與分析,使人民群眾更加全面瞭解行政審判的相關情況,真正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類型多樣涉及民生領域案件多

“行政案件類型多樣,社會關注度高的涉及民生領域案件比例較大,同時呈現出相對集中的態勢。”西鐵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遐介紹道。

2017年是西鐵兩級法院對西安、安康兩市轄區的行政一、二審案件實施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的第二年。2017年,西鐵兩級法院共受理行政案件3373件,較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1280件,同比上升62.05%。共審結一審行政案件2704件,其中,實體判決行政機關敗訴案件386件,敗訴率為14.28%,較2016年同期下降1.69%,行政機關敗訴率略有下降。

據瞭解,按照2017年度行政案件的類型劃分,其中,房屋徵收拆遷類774件,佔22.95%,所涉案件數量較大,隨著人民群眾維權意識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房屋拆遷被徵收人逐漸走向訴訟維權;公安行政管理類575件,佔17.04%,由於公安機關具有雙重職能,其行政管理和執法涵蓋面較廣,涉及治安、交通、戶政等各方面,因此引起行政爭議的概率也會相對偏高;勞動與社會保障類255件,佔7.56%,這類案件主要是勞動、社會保障及行政確認,這其中主要包括工傷或因工死亡行政確認方面;工商類243件,佔7.20%,這類案件主要包括對工商登記行為的撤銷或變更,以及對工商行政處罰決定不服而提起的訴訟;食品藥品監督類221件,佔6.55%,這類案件中涉及食品藥品經營者因不服行政處罰等決定的訴訟較少,主要是舉報人或投訴人在購買食品藥品後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投訴,因對舉報投訴的處理結果不服而提起的訴訟。

以上數據說明,涉及社會、民生的行政案件,仍是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行政審判工作的重中之重。採訪中,劉遐告訴記者:“依法行政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違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行為即使結果正確也可能被判決撤銷或者確認違法。實踐中,一些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隨意簡化或者違反程序的現象比較突出。”

“告官不見官”現象仍大量存在

陝西某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生態農場項目,可是在未經政府部門批准佔用土地的情況下,該公司在協議租用土地範圍內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用於新建集餐飲住宿、觀光垂釣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場所和農家樂。國土部門在發出責令停止建設通知書無果後,對其作出行政處罰通知書,要求該公司限期內將土地恢復原狀。該公司不服行政處罰,向法院提起訴訟,一審被判敗訴後,向西鐵中院提起上訴。2017年11月29日,西鐵中院經審理後,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案中,作為被上訴方的行政機關派出了工作人員出庭應訴。

2017年,西鐵兩級法院審結的3257件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174人(次),與2016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07.14%,但出庭應訴率僅佔結案總數的5.34%,僅上升了1.12%。儘管《行政訴訟法》對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有明確規定,但在執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仍有很多的行政案件‘告官不見官’,不少行政機關負責人沒有認識到出庭應訴是必須履行的法定職責,也沒有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對於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政府形象的重要意義。”劉遐說。

據瞭解,行政機關向法院出具的負責人不出庭的書面說明,大都表述為有“重要會議”或者“重要公務”。即使出庭情況下,不出聲的問題較為普遍,有的行政機關負責人沒有直接參與,對案情不熟悉,難以全面陳述行政行為的來龍去脈;有的缺乏庭審經驗,只是照本宣科宣讀答辯狀,在法庭調查辯論中不願、不敢發言,以至於沒有收到負責人出庭應有的效果。

“行政機關負責人的出庭應訴,既能體現訴訟主體平等和對法律的尊重,也是改進行政機關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思路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還可以促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客觀、全面地瞭解本單位執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水平。”劉遐告訴記者:“我們也建議行政機關進一步推動和完善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對應當出庭的案件類型、不能出庭的理由說明、出庭應訴效果評價等方面形成制度規範,鼓勵正職負責人多出庭應訴,推動副職負責人積極出庭應訴,從而杜絕僅委託律師出庭應訴的現象。”

探索發揮行政審判職能

兩年多來,西鐵兩級法院堅持以庭審為中心,全力提高審判質效,在庭審過程中優化訴訟程序,提高司法效率,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打消了當事人對審判工作的種種顧慮,從而增強了司法權威性,提升了司法公信力。此外,在實際庭審中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的優勢,將社會公眾的良知和善惡標準、是非觀念融於司法過程中。2017年,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審理案件佔西鐵兩級法院一審結案總數的88.21%。

“通過社會化、大眾化的人民陪審員與職業化、專業化的法官相互配合審理行政案件,不僅有利於積極化解矛盾,而且還實現了司法工作向社會延伸,有效地促進了兩級法院的行政審判工作,取得了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統一。”劉遐如是說。

為暢通與行政部門的溝通渠道,西鐵中院率先在全省建立起與行政機關的溝通聯絡機制和重大案件函告制度,2017年,通過協調聯絡化解重大行政糾紛63件。與此同時,該院還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交流信息,針對行政機關在審判中反映出的不合法、不規範等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協助行政機關規範行政行為,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行政爭議。2017年,西鐵中院面向社會公開聘請了10名黨風廉政監督員,進一步強化了社會各界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指導。

“客觀理性地評價行政行為是行政審判的價值所在。”劉遐表示,建議行政執法部門能夠更加充分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開展工作,樹立起行政執法程序與實體並重的理念,讓行政審判在法律制度的框架內運行。(本報記者劉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