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白粥應算得上是滕州最傳統的一種早點飲品了,據傳源於楚漢戰爭時期。算來也有兩千多年曆史了。有趣的是,在滕州只要一提到粥,肯定是這種白粥,而不是那種廣意上的稀飯。所以,白粥在當地又理所當然地被稱作粥。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當然,燒粥的技巧也不是一般人一兩次就能掌握的,夠火候的白粥在沒出鍋之前就應該香味撲鼻了。熬好的白粥需要用特製的大粥缸來盛,這種缸是用陶土做成的特大型陶罐,口和底都很小,肚子卻極大,一缸能裝一二百碗。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滕州街頭的早點攤上,盛白粥的缸通常用麥秸包裹,然後套上白色的布套,既美觀又能保溫。即便是在下雪天,缸裡的白粥放上五六個鐘頭依然是滾燙的;舀粥的勺子也很有講究,傳統上是用較粗的竹竿截去一頭,留個節做底,在側面捆上根長長的木棍作手柄,以一勺一大碗為準。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實際上,火候到家的白粥並不是純白的,而是帶有一點淡淡的黃色。白粥的味道是極其誘人的,醇厚細膩,夾雜著濃濃的豆香和米香。

一碗喝完,再看手裡的碗,就像剛洗過一般。不沾碗的白粥,在內行人看來那才是上乘的。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粥”的味道是極其濃郁的,醇香細膩,夾雜著豆香和米香的卻是另一種別樣醇正的清爽。“粥”的的原料是大豆和小米,營養自然是極豐富的。大豆富含易被機體吸收的優質蛋白及維生素、鈣、磷、鐵等,小米也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及各種礦物質和維生素。此二者的聯袂還有溫胃暖胃的功效。嗜酒的年輕人總是把“粥”當成解酒的良藥,醉了一夜的酒,早上一碗“粥”下肚頓覺心清氣爽,通身舒暢了。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白粥還是益壽養生的絕佳滋補飲品,很多營養成份即便是牛奶中也沒有。在以前生活條件不好的年代,老人生病了沒有什麼營養品補身子,一般都是兒女早上去集市上打來一暖瓶粥,粥喝的多少有時也作為老人病情康復程度的一個參考。親戚鄰居問起老人的病情,兒女一般都回答:好多了,早上喝了一碗粥。

粥的營養與其原料密不可分。大豆富含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小米也富含氨基酸及各種礦物質,二者聯袂對人體的保健功效堪稱珠聯璧合。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難怪那些老年人,每每在晨練之後,總會去端起一碗“粥”,慢慢咂,細細品。即便是在偏遠的農村,那些或拄著柺棍遛彎或垮著竹籃子趕集的老爺爺們,也總不忘聚到賣粥的攤點去坐坐。幾日沒見的老哥兒幾個,端起“粥”碗就是一番海闊天空,竟也能討論起諸如“神舟飛天”、“蔡英文訪美”之類的新聞來。世界有多大咱且不管,先養好了自己的身子多活幾年倒是真的。於是,就有一位伸出碗來說:“再來半碗”......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白粥的常見搭檔是油條,這點與我國北方其他地方的早餐習慣相一致。白粥的另外一種常見搭檔是饊子。饊子也是一種地方特色食物,香味純正,酥脆爽口,分佈於魯西南、淮南、徐州附近。

滕州的“粥”--此生割捨不掉的故鄉情結

滕州的粥,是離鄉在外的滕州人一輩子割捨不掉的情結!

抽空回老家,到集上喝碗粥、泡饊子,有約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